張 麗
張麗:女,本科,副主任護師,大外科護士長
產科是高風險的科室之一,妊娠是一次巨大的生理變化和心理應激過程,會使產婦在整個過程中產生各種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改變。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和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在產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對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為患者營造安全、親切、便利的就醫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力爭服務上盡善盡美,我院對600 例產婦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0年9月~2011年2月實施優質護理前在我院住院的600 例產婦作為對照組,2011年3~9月實施優質護理后在我院住院的600 例產婦作為觀察組。均為初產婦,單胎,所有產婦各項生理指標均正常,如骨盆、胎位等;均無明顯的高危因素、無明顯剖宮產指征,有陰道試產條件,無精神障礙,無伴發疾病。排除合并有心、肝、腎和造血系統、免疫系統嚴重疾病患者,有正常的思維和語言,均愿意合作。年齡18~42 歲,平均(25.4 ±3.2)歲。孕34~41 周。妊娠次數1 次。估計胎兒體重≤4000 g。文化層次:大學160 例,中學880 例,小學160 例。職業:農民280 例,工人280 例,經商240例,干部120 例,其他280 例。兩組產婦在年齡、身高、體重、孕周及預測胎兒體重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措施如下:
1.2.1 創造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 產科病區從居家理念入手,病室要舒適、安靜、整潔、干凈、溫馨,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光線要柔和,病房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同時注意保護產婦隱私。尊重產婦的睡眠習慣,認真聽取產婦的意見,改革護士排班模式,實行APN 排班,減少交接班次數,改善床單位用品的軟硬度,盡量滿足產婦的需要。護士進行護理工作時輕拿輕放,限制陪護人員,減少探視,為產婦創造舒適、安逸的睡眠環境。實行母嬰同室,讓產婦有一種在家的感覺,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根據產婦不同的時期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對其始終保持熱情、親切、尊重的態度,以高度責任感關心體諒產婦。
1.2.2 提供全程、連續、無縫隙的護理服務 幫助新入院的產婦盡快熟悉住院環境,將醫院的規章制度詳盡的傳達給產婦,介紹其意義所在,耐心回答產婦的疑問。實行責任制護理,1 名責任護士負責8~10 名產婦的治療、護理工作,建立護理工作質量督查制度,量化考核細則,將考核結果與獎金、護士評先評優、晉升等掛鉤。同時配備了多功能護理車,將護士站前移,減少護士往返護士站的時間,可及時巡視產婦,遇到問題及時解決。注重對產科工作能力較強、專業素質較硬的護士的選拔,讓其參與到優質服務工作中來,發揮優勢,通過對產婦進行連續動態觀察和整體護理,減少護理薄弱環節[2]。出院時,責任護士認真向產婦講解出院注意事項,1 個月內進行電話回訪。
1.2.3 心理疏導 加強與產婦的交流,護士要在談話的態度、方式、語音、語調上下功夫,傾聽產婦的感受,同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動作輕柔、操作準確,從而取得產婦的信任,創造和諧融洽的護患關系。幫助產婦樹立正確的分娩觀,降低對自然分娩的恐懼心理。針對產婦不同的文化層次和職業背景,有的放矢進行心理護理。避免討論敏感話題,如嬰兒性別、經濟狀況等,以免引起產婦的情緒變化[1]。對于抑郁狀態的產婦,要隨時注意其情緒的變化,防止突然發生意外。
1.2.4 健康宣教 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圍產期的醫療知識和健康知識的教育指導,告知產婦情緒對自身及新生兒健康的影響,指導產婦調整情緒,盡可能幫助她們消除負性情緒。利用掛圖、板報、健康教育手冊、溫馨提示語等向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宣教,指導產婦注意圍產期的個人衛生、營養及飲食的搭配、孕期自我監護,產時如何配合助產士等。產后讓產婦與嬰兒早接觸,介紹母乳喂養的好處,及時進行母乳喂養技巧指導,使產婦由羞怯拒檢到主動配合,由不想哺乳到積極主動母乳喂養[2]。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后的妊娠結局以及對護理質量的滿意率。其中妊娠結局包括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及抑郁率、新生兒窒息率。(1)抑郁情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價,共包括20 個條目,評分>50 分為抑郁。(2)產后出血。指產后2 h 出血量≥500 ml。(3)新生兒窒息。采用Apgar 評分判定,Apgar 評分≤7 分為窒息,8~10 分為正常。(4)護理質量滿意率。由我院自制的護理質量調查量表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產婦妊娠結局比較(表1)

表1 兩組產婦妊娠結局比較(例)
2.2 兩組產婦滿意率比較(表2)

表2 兩組產婦滿意率比較(例)
在江蘇南京召開的2010年全國護理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馬曉偉副部長指出,服務改革大局,夯實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樹立行業新風,促進醫患和諧,提高患者滿意程度。提高護理質量對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促進醫院的健康發展有重大意義[3]。隨著現代醫學服務模式轉變,護理理念也在轉變。優質的護理服務是醫院完善的軟件之一,直接關系著患者是否能夠順利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重建健康[4]。對產婦這一特殊群體的護理質量問題更應該引起醫護工作者的重視。特別是近年來,由于計劃生育的實施,分娩的產婦大多為初產婦,她們對分娩缺乏經驗,產婦及其家庭期望值又很高,其護理一直是臨床上關注的焦點。我院對產婦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創造溫馨舒適的病區環境,提供全程、連續、無縫隙的護理服務,心理疏導、健康宣教和健全規章制度,注重人文關懷的體現,關注人的價值權利和尊嚴。結果顯示實施優質護理的觀察組產婦在妊娠結局及護理質量的滿意率方面均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這說明優質護理服務能為產婦提供更全方位、更多功能、更高質量、更個性化的護理服務,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最終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5]。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有利于改善產婦的妊娠結局,提高護理質量和滿意率,為醫院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徐 靖,朱 倩,田春梅.創建優質服務示范病區 提升護理管理質量[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4):65.
[2]單偉穎,任忠敏,桑瑞蘭.高等護理教育促進臨床人文關懷回歸的策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58.
[3]張成普.新形勢下持續質量改進在醫療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07,27(4):27-28.
[4]劉 英,張志芳.產科VIP 病房護理管理的體會[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6):705.
[5]龍文平,梁艷紅,高麗雅,等.優質護理服務試點病房在基層醫院的臨床應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