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最近公布其人民幣國際化推進路線的最新研究顯示,2025年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接近歐元水準,最悲觀的預期是達到日元曾達到的8%的水準,屆時國際化的人民幣會占到央行儲備資產的8%至26%。

上海交大金融中心潘英麗表示,人民幣國際化路線應循著從貿易結算走向資本輸出,強化海外商業的路徑,前期穩健創造需求,后期激進釋放供給(大規模投放人民幣)。在此過程中,人民幣匯率與美元脫鉤是大勢所趨。最終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成功標志是計價功能而非儲備功能,也就是說不是外匯占比,而是全球的議價能力。
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周林院長說,據研究顯示,若中國GDP保持2011年的增速,2015年就能超過美國。但若以“十二五”規劃所提出的7%增速,在匯率保持增速的情況下,中國GDP總量會在2024年超越美國,這是最悲觀的預期。
此前歐盟智庫發布研究認為,在2016年至2018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會與美國相當。渣打銀行去年底的研究結論是,203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占到全球經濟總量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