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清穎 張 壘
廣東是國內唯一允許境外電視合法落地的省份,迄今已有香港無線、亞視、鳳凰等9個境外電視頻道落地廣東,珠三角由此成為境內外電視新聞競爭最為激烈的地區。
作為與廣州地緣相連、歷史相承、文化同源,同處在中國最具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之一的珠三角經濟區中部的佛山,因“廣佛都市圈”的形成,并隨著廣珠城際軌道的開通,佛澳形成“1小時交通圈”,使佛山能夠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場優勢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地位,令其廣電發展迅速與世界接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地方特色。
對于整個珠三角而言,城鄉差別迅速縮小,出現了有學者形容的以廣州香港為兩極,包括珠三角所有縣市的“中國珠江大都會帶”,這些城市群體形成了全方位的合作和唇齒相依的互利共生關系。因此對于佛山廣電而言,如何既利用這種互利共生關系,又奪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成為佛山廣電人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佛山電視臺成立于1987年,擁有高起點的制作、播控及發射設備,電視信號覆蓋整個珠三角,收視人口超過一千萬。2004年佛山電視臺躋身經營收入超億元行列。2005年佛山電視臺成為佛山傳媒集團一員,整合南海、順德、三水、高明四區電視及部分文化資源,踏上了全新的發展平臺。近年,制作的節目先后獲得“飛天獎”“金鷹獎”等全國大獎,而且成功報道亞洲文化部長論壇暨第七屆亞洲藝術節盛況,經營收入繼續穩步增長,正向著打造珠三角強勢粵語媒體不斷邁進。
“我們從來沒有回避過競爭,全面開放。在節目內容方面我們一直強調做有影響力的電視臺。收視率不代表影響力,我們力爭將所有節目都成為受眾議論的焦點話題,目前我臺每晚六點到九點,全部為自辦節目,沒有重播,而且節目質量很好,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評。”佛山電視臺臺長羅樂生說。
當地電視臺擁有當地新聞的“地緣性”優勢,以本地新聞為主,貼近受眾的信息消費習慣,共同的地域空間為這類節目形態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新聞立臺,形成地域特色成為佛山電視臺節目制作的根本。
目前佛山電視臺已將電視直播常態化,2009年廣佛地鐵施工期間塞車現象嚴重,佛山電視臺策劃一組《地鐵工地附近大塞車》的新聞直播,在《六點半新聞》中與多路記者現場連線,直擊下班高峰期多個路段的交通情況。2010年11月4日,廣州亞運會圣火在佛山傳遞,該臺提前策劃了《第十六屆亞運會火炬傳遞(佛山站)》直播方案,當日同時啟動了5個頻道全程并機直播,在火炬傳遞沿途11個轉播點架設了45個轉播機位,通過9輛轉播車、衛星車、移動直播車,制作公共信號和節目信號供中央臺、廣東臺、廣州臺和佛山臺以及亞洲各國各大電視機構現場直播使用,這次直播規模之大、影響力之廣,都成為建臺以來之最。據估計僅今年上半年的新聞直播,該臺已有近百期。除此之外,佛山電視臺還注重挖掘新聞的附加值,羅樂生說:“做好時政新聞是一個媒體權威性的體現,這類新聞不僅僅是會議,更多包含了其他方面的信息,完全可以進行引申。我們現在的做法不僅是將新聞做活,更是在新聞背后畫龍點睛,即請專家進行新聞點評及分析。這一做法目前贏得了受眾的歡迎。”

2012年7月7日,佛山傳媒集團開放日,名編輯名記者與市民見面。

2012年7月7日,佛山傳媒集團開放日,2萬名市民進入佛山新聞中心感受傳媒熱情。
當談及盤活港澳資源時,羅樂生表示:“我們和境外媒體、香港TVB、中央高清頻道都建立了很好的聯系,有過多次與中央電視臺進行連線互動的經歷,樹立了在電視界的地位。但南方臺能覆蓋全省,這是我們不能做到的,是弱項,而且它每晚10點后可以插播港澳的節目,也對我們形成了競爭,但我們因為常年和TVB的良性互動,得到了港媒信任,因此在很多節目錄播與直播時,他們依舊會比較依賴我們。”
而同屬佛山傳媒集團旗下的佛山電臺在面對與省臺、廣州臺三足鼎立的格局時,用走專業化路線,投受眾所好贏得了佛山近七成的市場份額,2011收入1.3億元。
“佛山電臺目前有五個中心和六個頻道,五個中心主要提供全臺的運轉保障,每年都會簽訂一個責任書。六個頻道除了新聞綜合頻道和音樂頻道外,其余四個頻道都是將南海、順德、高明、三水四個區的廣播整合后得來的。南海為交通頻道,順德為經濟頻道,高明為旅游頻道,三水為文藝頻道,這四個頻道雖然有明確的專業分工,但依然承擔這四個區黨政服務、宣傳的工作。從目前運行的情況看,交通頻道相對好一些,它目前沒有固定的欄目,主要以路況信息為主,插播幾分鐘的小節目和音樂,這種形式符合開車一族的時間和收聽需要。而順德的經濟頻道現在已經有了方言節目。”佛山電臺副臺長張偉立介紹。
由于廣播在傳媒業內受到網絡的沖擊較大,在內容提供方面一般很難是第一手的。而現在受眾接受娛樂方式的多樣化,也使廣播在內容生產方面壓力倍增。“總的趨勢是原創內容少,原來推出一檔新節目后受眾反饋會比較快,但現在這種反饋比較慢,而主持人多年來主持節目的方法已不再適應受眾對信息需求的多樣化、快捷化,轉型壓力較大。”張偉立坦言。“因此細分受眾市場后,我們重組節目架構,讓部分受眾的價值得以開發,為內容制作貢獻力量。我們將主持人明星化,包裝他們出席各種活動,其中包括一些娛樂節目的脫口秀主持。還讓主持人帶團出行,在出行的過程中不但制作旅游、文化、財經等節目,還拉近了節目和受眾的距離,讓參與者和受眾對節目的忠誠度明顯提高。”
佛山電視臺從1988年開始獲獎至今,可謂收獲頗豐。按羅樂生的理解,正是因為有了打造品牌的理念和強大新聞團隊、活動團隊及制作團隊的支持。
社會化大生產和都市人文意識的躍升帶來了人們生活的快節奏,生活空間的自由擴展,生活追求的個性化和時尚的多彩。現在珠三角比較有動力的是三大都市區,分別是港深都市區、珠澳都市區、廣佛都市區。至于廣佛都市區則是珠三角一體化的最佳突破口,這里市場的力量已超過政府力量。
因此差異發展,力求品牌制勝成為法寶。只有那些有鮮明特色、定位準確、制作精良的品牌欄目、精品節目,才能占據一席之地。
“目前我臺的活動團隊主要承接各類活動、晚會,這方面我們在佛山排第一,而且我們和港媒關系密切,連續三年的香港中華小姐比賽都是由我們承辦的。同時我們還會承辦一些省級的春節戲曲晚會。而制作團隊,在成立佛山傳媒集團前進行了大力投入,整個團隊制作水平上乘,比如我們獨立完成的廣州亞運會火炬傳遞的移動直播,還有香港回歸十周年慶典向全球提供信號等。”羅樂生介紹。
佛山電視臺現有5個自辦頻道:新聞綜合頻道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重視民生報道,積極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以“佛山新聞”“小強熱線”“佛山110”等重點欄目著力打造佛山電視的品牌效應;公共頻道以綜藝節目為主,旨在引領時尚潮流;影視頻道不停放送國內外精彩影視劇目;南海頻道以豐富多彩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電視節目,傳揚都市風情;順德頻道則堅持嶺南特色,南北兼容,雅俗共賞的風格,多元化地打造“經濟”品牌。但羅樂生坦言,“由于廣佛同城及珠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背景,我們的節目雖已在廣州和珠三角其他幾個城市相繼落地。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在電視劇方面依舊比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沒錢直接購買電視劇,只能等省臺播完后進行二次購買播放。”
張偉立分析:“受眾接受信息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便捷化,而個人移動終端的競爭也越演越烈,相較這些而言廣播不是強勢媒體,因此貼近性和服務性是贏得一定市場份額的保障,也是打造屬于廣播節目品牌效益的基礎。所以,就目前處于珠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佛山電臺,空間社區必須形成,應該依靠受眾形成一個受眾群體,將富有便利性、感情度、享受性的貼近服務做得更好,才容易讓廣播這種單純的傳播手段與受眾和市場形成良性的互動渠道。”因此,佛山電臺將打造品牌的視角鎖定在與受眾互動較高的項目中去,比如在平時節目的運作中,該臺會考慮音樂節目是否和市場比較貼近,受眾群的劃分是否明確。按照這種理念運行,目前該臺在音樂和房地產等節目制作中已形成自己獨有的品牌實力。
“線上廣播只是一個櫥窗,吸引受眾,開發用戶價值,將后臺資源盤活利用,變為受眾和市場歡迎的商店,這才是我們打造品牌的最終目的。”張偉立說。
無論是節目制作,還是設備更新換代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廣電傳媒單純依靠廣告經營和銷售節目,難以承受龐大的費用開支。在此方面,佛山廣電借助獨有的地域、經濟和文化特色,以珠江文化(近年來有學者提出珠江文化的概念,其基本特征是現代性、開放性、多元性和與水性江清密切相關的海洋意識、商業意識、融合意識.都市文化)為基礎,積極打通港澳關系,進行了多元化經營嘗試。
羅樂生介紹,“目前我臺廣告來源60%來自佛山之外,這與佛山的報紙、電臺有所不同。但我們很希望廣告價格體系能一致化,因為一條廣告在上海一天可能播放一次,但為了拿下更多的資源在佛山可能一天就要播四次,如果這種媒體間互相爭搶的局面不能有效控制,廣告的含金量就會下降。”所以佛山電視臺在主營廣告的同時,開始向承辦活動進軍,在對外合作方面,佛山電視臺與香港無線電視、亞洲電視、鳳凰衛視長期保持著廣泛的合作,包括節目合作、人員培訓等,提升傳媒影響力,也為承接活動儲備人脈資源。
同時,該臺還不斷探索文化與媒體結合的市場化道路,在佛山傳媒集團成立初期將該市的話劇團、演出公司、廣播站、《佛山文藝》等期刊雜志納入旗下,使得電視臺的人數增至一千多人。目前由影劇院、話劇團、粵劇團、演出公司、音像出版社組成的瓊花藝術劇院作為推進文化產業化的據點,在初步的運營中成功塑造了 “瓊花粵劇藝術節”等文化品牌,有力促進了當地電視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
而佛山電臺也瞄準了活動這一經營“蛋糕”,在承接演繹活動方面做得風生水起。張偉立介紹,“經營方面我臺的廣告占總收入的八成,主要以房地產、汽車、通訊為主,政府宣傳方面的廣告每年大約千萬元收入。但目前我們在演藝活動方面效益比較好。比如承接歌手演唱會,幫助演出公司做宣傳、票務等工作,其中還會以歌手和演唱會為背景專門制作節目進行推送服務,以此炒熱演唱會,這方面每年都會給臺里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而投資電影《葉問》也讓我們在跨行業發展中初嘗了甜頭。”
當問及傳媒融合發展和向新媒體進軍時,羅樂生表示:“全媒體不用刻意去做,目前國內體制不健全,沒有辦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媒體。今年6月我臺剛成立了新媒體部,目前還處在了解、調研階段。但有三個調研方向:1.佛山有六千輛公交車,移動電視是否可以在此落地?是否可以有所收益?2.佛山有一千多萬手機用戶,和移動開展合作,如何進行?3.視頻網站將電視節目和主持人線上線下互動能否聯系在一起?”而佛山電臺在2011年年底上線的“車主寶典”手機軟件,已獲得市場較高贊譽,該軟件可以用手機在線收聽各類汽車養護、維修等知識,還可以和保險公司進行聯動,未來將嘗試付費內容,以此希望給電臺帶來部分效益。但張偉立亦對目前的傳媒融合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從目前出現的融合集團來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跨媒體聯動,這種方式較為常見,但基本上是物理性聯合,產生的化學反應較少。第二種是媒體融合,比如我們現在所做的經營合作,像在今年歐洲杯期間和專業報刊合作的解說詞,同時還會和省市大型時政宣傳、活動、新聞事件報道整合,在節約成本的同時,產生更大的效益。”
今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召開了《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落實動員會,劍指珠三角一體化戰略。珠三角一體化的實施,意味著經濟市場更大了,但同時也在產業細分中變得越來越小。對于地方廣電而言,一方面要堅持用市場的辦法解決諸如一城一網等歷史遺留問題,保持地方臺有線網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要加快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力度,通過開發新業務拓展產業增長空間,形成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而在此方面佛山廣電人已經開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