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理解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基于國民幸福的視角

2012-07-27 00:37:36周紹杰胡鞍鋼
中國軟科學 2012年1期
關鍵詞:水平經濟發展

周紹杰,胡鞍鋼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北京100084)

一、引言

2007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對于發展模式的反思。在這一反思過程中,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引發了政治領袖、社會科學研究者和媒體的廣泛關注,成為國際上衡量發展的新探索。國民幸福指數最早于1970年由不丹國王提出。當時的不丹國王認為,政府施政應該以實現人民的幸福為目標,注重物質和精神的平衡發展。基于此,不丹政府把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視為國家發展的四大支柱。而最近,對于幸福指數的全球關注與法國總統薩科齊的提議有關。法國總統薩科齊于2009年倡議成立了“經濟績效和社會進步測度委員會”,該委員會包括了25位來自5個國家多個領域的杰出社會科學學者(包括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等領域),其中包括5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①包括1972年得主阿羅(Kenneth J.Arrow)、1998年得主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2000年得主赫克曼(James Heckman)、2001年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和2002年得主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該委員會的主席由斯蒂格利茨擔任,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擔任首席顧問,巴黎政治學院教授讓-保羅·費圖西(Jean-Paul Fitoussi)擔任協調人。現任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也位列其中。詳見:http://www.stiglitz-sen-fitoussi.fr/en/membres.htm。。毫無疑問,這個委員會的豪華陣容足以讓世界對幸福指數產生關注。此后,英國首相卡梅倫也要求英國國家統計局制訂評估國民幸福的方案,作為英國政府制訂公共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數。因此,以國民幸福衡量發展的理念將逐步成為國際共識,這必將對世界各國的公共政策以及全球治理產生重大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以及伴隨的社會轉型,中國已經進入“經濟增長繁榮”和“社會矛盾凸顯”并存的發展階段。如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全面推動社會進步成為中國邁向中等收入國家的歷史任務。特別是,中國已經進入了全面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階段,并成為了當前發展政策關注的重心②“十七大報告”強調“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二五”規劃也對“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行了重點闡述,明確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某種意義上講,“十七大報告”所提出的推動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其重要影響不亞于“十四大報告”所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然而,盡管早在2003年胡錦濤總書記就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發展哲學,然而在實踐中往往是“中央講科學發展、地方講加速發展”,其根本癥結在于各級地方政府仍舊把經濟增長視為最大的政績。有的地區為了追求短期的GDP政績,甚至不惜以“環境赤字”、“社會不和諧”為代價采用“黑色發展模式”,這種“涸澤而漁”的發展模式無疑在透支未來的發展能力,為后代人累積“發展債務”。從某種意義上講,各級地方政府長期奉行的以“GDP掛帥”為理念的發展模式已經偏離了科學發展的主旨和內涵。隨著中國逐步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全面提升國民的幸福水平”是政府必然的執政之道,這也是政府的最大政績,需要在公共政策制定上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協調發展。

在中國初步實現經濟繁榮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推動社會進步不僅是推動政府轉型的重要力量,也是全面提升國民幸福水平的決定性因素和必要條件。當前,建設和諧社會、推動科學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的發展哲學。如何實現這種發展哲學取決于各級地方政府的具體落實,這關鍵在于能否建立全面衡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政績考核體系。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說的,我們用以衡量的標準決定著我們的行為。因此,如何正確衡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中國實踐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篇論文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簡略介紹現有關于發展測度的實踐,著重分析GDP增長在衡量發展上的缺陷;(2)借鑒以往研究的成果,提出一個分析框架,解釋社會進步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以人均GDP水平衡量)對國民幸福水平的影響;(3)參考法國“經濟績效和社會進步測度委員會”的研究報告(簡稱SSF報告)的核心觀點,我們提出了以“公共服務水平”、“國民幸福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支柱的科學發展體系;(4)著眼于當前中國的發展現實,我們從公共政策的視角,分析政府如何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理解發展

對于發展的理解,阿瑪蒂亞·森認為自由的擴展是發展的首要目的和主要手段。這是一種對發展的哲學認識。而在測度發展方面,傳統的觀念是基于以GDP統計為基礎的經濟增長。二戰以后,GDP逐步在世界各個國家得到采用,成為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然而,由于GDP作為衡量發展的指標存在諸多缺陷,GDP中所隱含的信息與真實社會的福利狀況相差甚遠。

首先,GDP是對包括公共部門在內的所有市場經濟活動的增加值進行加總的結果。因此,從統計方法來看,GDP統計基本上是遵循了“加法”的原則,并沒有剔除各個部門增加值產生過程中的各類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相反,與這些成本相關的投入卻成為GDP的一部分。例如,經濟活動產生的污染所造成的社會成本沒有被統計到GDP中,但是治理污染的投入卻在GDP的統計范疇。此外,政府在監獄、警察等涉及社會安全方面的投入是GDP的一部分,但是這些投入實際上也是社會成本的一種反映。因此,GDP的增長并不必然地意味著社會財富或社會福利的增長。其次,許多非市場的經濟活動沒有被統計到基于市場經濟活動的GDP中,而這類非市場的經濟活動對個體福祉的影響至關重要。例如,家務活動沒有被統計到GDP中,但是家務活動是個體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與個體幸福感密切相關的休閑活動,也不在GDP統計之列。再次,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相對是固定的,而GDP的增長往往也伴隨著對自然資源攫取的加速。由于自然資源的儲量是固定的,自然資源的使用在當代人和后代人存在著代際分配關系。如果當代人對自然資源過度地攫取,這必將影響到后代人的福利水平,甚至是犧牲后代人的福利。從這個意義上講,GDP水平越高,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也越大。最后,GDP統計不反映收入分配。對于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往往也伴隨著收入分配的惡化。收入狀況惡化的直接結果是造成對低收入群體的“相對剝奪”,從而造成“有GDP增長,無國民幸福提高”的狀況①一方面,收入分配狀況惡化會導致弱勢群體的相對剝奪感增加,從而降低物質條件改善給這一群體帶來的幸福感提升;另一方面,高收入群體的幸福感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以后,收入水平提升并不顯著帶來幸福感的提升。。斯蒂格利茨甚至用“充滿窮人的富裕”來形容GDP指標與真實社會福利脫節的現象。

由于GDP衡量發展存在諸多缺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和世界銀行先后采取不同的方法衡量發展。從1990年開始,UNDP利用人類發展指數(HDI)代替GNP作為衡量發展的指標。HDI采取了復合指標的方式,包括健康、教育和實際人均GDP三個方面,強調了以教育和健康為代表的“人類發展”,修正了以GDP作為衡量發展指標的片面性。1995年,世界銀行提出了綠色GDP核算體系來對GDP進行修正,該核算是在傳統GDP核算的基礎上扣除了自然資源枯竭以及環境損失,強調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平衡關系。與GDP相比,綠色GDP的核算突出了“減法”。例如,傳統的GDP核算沒有剔除經濟活動的“外部性”損失,而在綠色GDP的核算中,環境退化的損失被列入核算的“減項”。此外,與資源和環境恢復相關的支出是傳統GDP核算的一部分,但在綠色GDP核算中也被剔除。因此,從概念上,綠色GDP更接近于經濟活動創造的“國民凈財富”。而最近所提出的幸福指數,雖然在國際上并沒有公認的指標體系,但是其主旨思想是從更加全面的角度衡量發展,并注重對個體本身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體驗的衡量。

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國民幸福:文獻評論及分析框架

關于國民幸福問題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第一,從微觀上探究什么因素決定個體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以及不同人群之間是否在主觀幸福感上存在差異;第二,從宏觀上對一個國家居民的主觀幸福感進行歷史性分析或者對不同國家的主觀幸福感進行跨國研究,以分析經濟增長與居民主觀幸福感的相互關系。

從微觀的角度,我們可以把影響個體幸福感的因素歸結為兩類,包括個體性因素和外在性因素。個體性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反映個體特征的非經濟因素(例如個體性格、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人口狀況等);其二,反映個體經濟狀況的因素(例如家庭收入、家庭消費、就業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因素),這類因素反映了在特定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密切的關系。外在性因素大致也可以分為兩類:其一,反映社會進步、并與公共政策的實施具有密切關系、具有階段性特征的因素,例如社會環境、生態狀況、公共服務等方面;其二,與文化、傳統、習俗等非制度性因素相關的外在性因素,這些因素具有歷史傳承性,短期變動較小,與公共政策的相關度較低。綜合以上討論,我們可以把個體幸福感和公共政策之間的關系建立一個分析框架(見圖1)。該分析框架表明,公共政策通過影響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對個體的幸福感產生影響。如果公共政策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之間不能取得平衡,公共政策對于個體幸福感的影響將有可能面臨政策失效。

圖1 個體幸福感:個體性因素與外部性因素

對于給定國家的研究主要是關于一國主觀幸福感的時間序列變化趨勢。研究發現,有些國家的主觀幸福感長期保持相對穩定[1]。例如,Inglehart[2]發現大多數西歐國家在1973-1988年期間生活的滿意度非常穩定,Kahneman和Krueger[3]也有類似發現。這些結果似乎表明,經濟發展并不必然地帶來幸福感的提升。針對這一現象,一個可以解釋的理論是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該理論認為:個體的幸福感判斷是根據他在這個社會所處的相對位置,因此如果經濟增長的收益的分配是不公平的,受益較多的群體的幸福感的提升和受益較少(或無收益)群體的幸福感的下降可能互相抵消,從而導致社會整體的幸福感沒有出現明顯的上升或下降。然而,也有研究表明,經濟發展有助于國民幸福感的提升。例如,Hagerty 和 Veenhoven[4]利用 1972-1994 年期間的數據,發現在21個國家樣本中有14個國家出現經濟增長提升國民幸福感的現象。但是,由于幸福感的測度和可能存在的季節性影響,Easterlin(2005)[5]認為他們的結論并不是穩健的。總而言之,現有研究對于經濟增長是否促進國民幸福感提高并沒有得出一致性的結論。

在跨國的比較研究中,國際上最有影響的研究當屬世界價值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和歐洲價值研究(European Values Study)。這兩項調查在1981-2007年期間在世界上進行了五輪調查,涵蓋世界人口的90%。利用該數據,Inglehart(1997)[6]把國民幸福水平與人均GDP的關系劃分為兩個階段:經濟收益階段(Economic Gains)和生活方式多樣化階段(life style)。根據Inglehart的研究,5000-10000美元期間(以1995年美元的購買力作為計量標準)是經濟收益階段和生活多樣化階段的轉換區間。在前一階段,個體幸福感的提高對經濟增長比較敏感,經濟增長可以顯著提高國民幸福水平;而到了后一階段,經濟增長對國民幸福提高的作用并不顯著。與Inglehart相關的另一個研究是Kenny(2004)[7]對發展中國家的研究。Kenny發現在中等收入國家,國民的主觀幸福感與經濟增長并不呈現明顯的相關性。因此,處于中等收入階段的國家,很可能存在一個“國民幸福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在中等收入階段國民幸福水平對經濟增長的敏感性較低。

根據Inglehart的階段性劃分以及在中等收入階段可能存在的國民幸福水平對經濟增長的低敏感性,我們把國民幸福水平與人均GDP水平的關系劃分為三個階段(見圖2):高敏感階段(對應低收入階段)、低敏感階段(對應中等收入階段)和不敏感階段(高收入階段)。由圖2可知,在人均GDP水平較低的發展階段,國民幸福水平對人均GDP水平處于敏感階段,經濟增長與國民幸福水平提高具有密切的關系。在中等收入階段,國民幸福水平對經濟增長的敏感性降低,社會進步的路徑決定了國民幸福對經濟增長的敏感性,社會進步是發展路線圖(roadmap for development)的關鍵性要素。

根據以上討論,我們認為中國正在經歷從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的轉換階段,即國民幸福感的提升對經濟增長進入低敏感階段。2010年,中國人均GDP(PPP)達到了7519美元水平①數據來源: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April 2011,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Accessed on April 11,2011。,正處于Inglehart所定義的轉換區間②1995年的5000美元購買能力相當于2010年7332美元。具體轉化參見http://www.usinflationcalculator.com/。。因此,在中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經濟增長并不必然地提升國民幸福水平,公共政策應當全面權衡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這需要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進行有效測度。

四、如何測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Stiglitz、Sen 和 Fitoussi(2010)[8]認為,對于發展的衡量從測度經濟生產(GDP)轉向測度國民幸福的時機已經成熟,這是因為在總體的GDP數據中所包含的信息與影響普通民眾幸福感所涉及到的信息存在著日益擴大的鴻溝,這意味著有必要建立一套統計體系以測度國民幸福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是對市場活動的測度的必要補充。本論文結合Stiglitz、Sen和Fitoussi三者研究成果中所提出的12條關于如何測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建議,把它們歸納為如下五個方面,并結合中國的情況加以討論。

第一,SSF報告認為,在評價物質幸福(material wellbeing)時,要著眼于收入和消費,而非生產(SSF報告的第一條建議)。在衡量家庭收入和消費方面,還應該涵蓋政府提供的服務(例如教育和醫療方面)(SSF報告的第二條建議),這意味著政府在事關民生領域的公共服務將是影響國民幸福水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于中低收入群體。除了收入和消費指標以外,SSF報告認為財富也是影響物質幸福的重要指標(SSF報告的第三條建議)③這是因為個體的財富擁有狀況影響個體的消費能力,使得個體可以在當期和未來進行消費選擇。。關于財富方面的指標,SSF報告把財富方面的指標擴展為廣義的財富指標,包括實體資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盡管某些資本在利用貨幣價值衡量上存在困難,但是這些指標是衡量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

SSF報告在評價物質幸福這一觀點對中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盡管我國的GDP保持長期快速增長的趨勢,但是家庭消費占GDP的比重明顯低于世界其他國家。例如,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00-2009年期間,中國居民家庭消費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由46.7%下降到35%,而2009年的世界平均水平為62%。這個比例持續走低的根本原因,除了受家庭儲蓄率不斷上升的影響以外,居民家庭收入占GDP 的比重不斷下降是主要原因。例如,1999-2008年期間,中國居民家庭收入占GDP的比重由67.2%下降到57.1%。因此,盡管中國的經濟增長在過去的十年中保持了較高的速度,但是,與居民物質幸福密切相關的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的增長速度相對緩慢。也就是說,居民的物質幸福水平的提升明顯滯后于經濟增長。

第二,SSF報告強調分配性因素對國民幸福的影響(SSF報告的第四條建議)。在分配方面的討論,SSF報告給出兩點建議。其一,在利用收入、消費和財富衡量生活水平時,應該使用“中位數值”來衡量居民的物質幸福。這是因為,基于平均值的增長往往掩蓋了指標增長的分布不公平。因此,相對于平均值而言,中位數值更有“典型性”。其二,收入、消費和財富三者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應綜合考慮它們的“聯合分布”(joint distribution)狀況。從這個意義上講,分配性因素對于國民幸福水平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經濟增長的成果主要被高收入群體獲得,那么處于“中位數”以下的居民的物質條件可能根本沒有隨著經濟增長而得到實質改善;而高端收入人群雖然物質條件進一步提升,但是其幸福水平可能并沒有隨之顯著改善。從中國基尼系數的變動趨勢來看,中國的收入差距仍處在上升趨勢①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中國基尼系數從30年前改革開放之初的0.18已上升到2009年的0.47,在所公布的135個國家中名列第36位,接近于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水平。。收入差距擴大表明,我們當前的經濟增長模式在收入分配上缺乏利益共享機制。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將直接導致階層之間的社會認同感降低。對于低收入群體而言,即使收入水平出現絕對的上升,他們也會產生相對的剝奪感,從而導致幸福感的下降。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收入分配惡化到一定程度,國民的總體幸福水平有可能與經濟增長無關,出現“有增長、無國民幸福提高”的局面。

第三,SSF報告認為國民幸福的測量應該由多維度指標構成。SSF報告列出八類指標,包括物質生活水平(收入、消費和財富)、健康、教育、個體活動(包括工作)、政治影響和治理(即讓各個社會階層均有利益表達渠道,進而促進社會公平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社會聯系和關系、環境和安全。針對構建多維指標,SSF報告提出如下建議:其一,人們的生活質量依賴于所處的客觀條件和擁有的能力,特別是應該開發可靠的指標來測度反映政治聲音和治理、社會聯結和關系、環境和安全這些對生活滿意度有影響的變量(SSF報告的第6條建議)。其二,用以考察國民幸福水平的問卷設計應當反映居民生活各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以對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SSF報告的第8條建議)。該建議表明,盡管衡量國民生活質量的指標是多維的,但是認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時找到“抓手”。

第四,SSF報告強調人民生活質量在衡量國民幸福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SSF報告提出應當重視非市場活動對于國民幸福的影響(SSF報告的第5條建議)。非市場的經濟活動(例如家務勞動和休閑)對于家庭生活質量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在使用貨幣度量來衡量它們的價值存在困難。其二,衡量生活質量也應當綜合考慮人群之間、各類社會經濟組織之間、性別之間和代際之間在生活質量方面的差異(SSF報告的第7條建議)。這表明不僅物質條件(收入、消費和財富)的分配性因素重要,生活質量的分布狀況同樣也重要。其三,應當設計一個指標以反映生活質量各個維度的總體狀況(例如,生活滿意度),在衡量生活質量方面,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同等重要(SSF報告的第9條建議)。其四,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均提供反映人們生活質量的關鍵信息,主觀指標應當包括一些用來衡量生活滿意度、快樂體驗等方面的指標,以反映個體生活質量,并有助于識別影響生活質量的因素(SSF報告的第10條建議)。

第五,SSF報告強調開發一套指標體系用以評估可持續發展。對于可持續發展的衡量指標應包括一系列反映自然資源、人力資本、社會資本以及實物資本的數量和質量(SSF報告的第11條建議)。此外,SSF報告也明確指出,應該精心選擇反映環境方面可持續發展的實體指標,以衡量環境風險狀況(SSF報告的第12條建議)。

根據以上討論,我們可以發現,SSF報告所倡導的衡量發展的標準比注重GDP的傳統衡量標準更為全面、更為科學,也繼承了人類發展指數和綠色GDP的核心思想。總體而言,SSF報告為我們正確衡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一個框架,這對我們如何認識發展和如何衡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并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調整以及檢驗公共政策的實施效果提供依據。

五、構建全面衡量國民幸福的指標體系

以國民幸福的視角全面衡量發展是新的發展視角,與“科學發展”的內涵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中國如果能夠實現經濟增長與國民幸福水平同步提高,將有助于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時也有助于執政黨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的提高。以國民幸福看待發展在公共政策的應用取決于兩個重要方面。其一,基于國民幸福的視角,構建一套全面的、科學的指標體系衡量發展;其二,指標體系成為各級地方政府制定、實施和評價公共政策的重要參考。

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上,至少應該包括如下三個部分:反映政府公共服務的指標;反映居民物質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滿意度(包括主觀幸福感)的指標;反映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指標。公共服務方面的發展主要利用客觀指標衡量,指標包括“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所提出的九類指標(公共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人口計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環境保護)和公共安全。反映物質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滿意度指標包括兩類指標:反映物質生活水平的指標主要用客觀指標衡量,例如居民的收入、消費水平、居住等方面;反映居民生活滿意度方面的主觀指標(數據通過問卷調查獲得),用以評價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例如,出行滿意度、食品安全滿意度、生態環境滿意、安全感)、評價政府社會管理水平的指標(例如,政府行政滿意度、司法公正滿意度、政治參與等方面),同時也包括居民個體關于生活質量和主觀幸福觀的綜合判斷。可持續發展能力方面的衡量包括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方面,具體的指標可以包括單位GDP產出的資源消耗水平、資源開采區的生態恢復、地下水沉降水平、森林覆蓋水平、自然災害事件損失等指標。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評估指標的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本身的復雜性,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測度面臨諸多困難,這也是SSF報告所特別指出的。因此,在衡量可持續發展能力方面,要廣泛吸納包括資源、環境領域在內的各個領域的專家意見,建立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監測系統以評估資源和環境對人口因素變動及經濟增長的承載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已經初步具備全面推動社會進步的制度基礎,也具有實施以國民幸福為發展視角的制度優勢。首先,中國的“五年規劃”體制在功能上已經實現了從經濟指令計劃向發展戰略規劃轉型,五年規劃的目標逐步從經濟增長為主轉向促進社會發展為主,五年規劃的指標也逐步由經濟類指標為主轉向社會發展類指標為主,反映了政府職能在促進發展的重新定位,即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9]。特別是,“十二五”規劃突出了政府在公共服務以及社會管理創新的職責,反映了該規劃全面推動社會進步的主旨思想。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十二五”規劃強調了主體功能區的發展戰略,以形成人口布局、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空間開發格局。因此,當前的發展規劃為中國全面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指明了發展路線圖。其次,在當前的體制下,政績考核在實踐中對各級地方政府發揮了“指揮棒”的作用,引導著各級地方政府的“政績觀”的形成。從某種意義上講,五年規劃戰略的落實在根本上取決于各級地方政府的政績觀,而政績觀的根本決定因素是政府政績評估制度。完善政府績效評估制度也是“十二五”規劃在“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中所明確提出的。因此,如果能把與國民幸福密切相關的發展指標納入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體系中,政績考核體制將發揮著重要的激勵作用,這也是能否建立以國民幸福提高為目標的發展機制的基礎和關鍵。

六、總結性評論

以國民幸福看待發展的發展觀將成為全球性的發展共識。這種發展共識是對以往發展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和擴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設計一個多指標體系綜合衡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至關重要。正如SSF報告所指出的,致力于改進我們的統計系統是一場全球性的行動,在這項行動中,政治領袖是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進入2000年,中國已經基本實現鄧小平所提出的“三步走”的前兩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基本達到小康水平。然而,正如十六大報告所指出的,小康社會的建設還處在“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階段。“十七大”進一步強調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建設“高水平的、全面的、均衡發展”的小康社會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政治承諾,而檢驗小康社會發展水平的根本標準在于國民幸福水平是否隨著經濟增長而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當前,中國已經具備了全面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中國教育事業和科技事業的發展為實踐科學發展準備了人力資源基礎;長期的高投資率為實踐科學發展提供了物質投入保障。然而,在實踐層面中國還沒有完全建立與“科學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突出地表現在“GDP掛帥”的發展思路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從某種意義上講,以GDP增長為衡量標準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挑戰。未來十年是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期,是全面推動社會進步的攻堅階段,也是中國平穩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關鍵發展期。在這一階段,正確衡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促進地方政府樹立“以國民幸福提高看待發展”的政績觀,是中國實現科學發展的制度基礎。

[1]Inglehart R,Roberto Foa,Christopher Peterson,Christian Welzel.Development,Freedom,and Rising Happiness:A Global Perspective(1981-2007)[J].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3):264-285.

[2]Inglehart R.Culture Shift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3]Kahneman D,Krueger A B.Developments in the Measurement of Subjective Well-being.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J].2006,(1):3-24.

[4]Hagerty M R,Veenhoven R.Wealth and Happiness Revisited:Growing National Income Does Go with Greater Happines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3,(1):1-27.

[5]Easterlin R A.Feeding the Illusion of Growth and Happiness:A Reply to Hagerty and Veenhoven[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5,(3):429-443.

[6]Inglehart R.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Cultural,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43 Societies[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7]Kenny C.Does Development Make You Happy?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4,(1):1-22.

[8]Stiglitz,Joseph E,Amartya Sen,Jean-Paul Fitoussi.Mismeasuring Our Lives:Why GDP Doesn't Add Up[M].The New Press,New York,2010.

[9]胡鞍鋼,鄢一龍,呂 捷.從經濟指令計劃到發展戰略規劃:中國五年計劃轉型之路(1953-2009)[J].中國軟科學,2010,(8):14-24.

猜你喜歡
水平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張水平作品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加強上下聯動 提升人大履職水平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32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
中國火炬(2010年8期)2010-07-25 11:34: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A视频| www亚洲精品| 欧洲av毛片|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91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国产精品999在线| 欧美69视频在线| 天天色综网| 91青青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色婷婷电影网| 99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夜夜爽免费视频| 在线看国产精品| 国产门事件在线|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日韩黄色精品| 无码国产伊人| 国产二级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va在线观看|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无码丝袜人妻|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91麻豆精品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毛片a|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四虎影院国产|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欧美在线网| 国内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理论片一区|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