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偉麗
廣東省龍川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廣東 龍川 517300
胎盤早剝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分娩前部分或完全從子宮壁剝離,是造成懷孕后期陰道出血、孕婦及胎兒圍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國內發病率為0.46%~2.10%[2]。胎盤早剝具有起病隱匿、進展快等特點,早期診斷治療是關鍵。另一方面,胎盤早剝確切發病機制仍不明確,目前認為與高危因素有關[3],因此,發現及預防胎盤早剝的高危因素仍是臨床產科關注的焦點。
2005~2009年我院共收治產婦3 933例,其中,確診胎盤早剝患者32例,約占0.814%,年齡22~31歲;初產婦 22例(68.8%),經產婦 10 例(31.2%);發病時間 28~40 周;輕型早剝20例(62.5%),重型早剝12例(37.5%)。臨床表現及合并癥:腹痛28例中合并陰道出血6例,陰道流液3例,典型板狀腹12例,單純陰道出血4例,3例無任何癥狀,僅在產后檢查胎盤時發現胎盤早剝。10例合并子癇前期、慢性高血壓。
1.2.1 臨床檢查 產后常規檢查胎盤有無凝血塊及壓跡,輕癥:臨產時陰道不規則出血較多,為暗紅色,伴間歇性腰腹痛,有規律宮縮或輕微的腹肌緊張。產后檢查剝離面積不超過總面積的1/3。重癥:妊娠晚期或臨產前陰道流血或伴持續性腹痛,子宮板樣硬,宮底升高,患者面色蒼白、胎位不清,伴休克、DIC等,剝離面超過總面積的1/3。
1.2.2 實驗室檢查 血液學檢查:血紅蛋白<60 g/L者4例,60~90 g/L者 9例,>90 g/L 者 19例;血小板<100×109/L 者 5例。凝血酶原時間延長3 s以上者6例,尿素氮>7.0 mmol/L、肌酐>143μmol/L者4例。B超檢查:胎盤后無回聲區1例,胎盤絨毛板樣向宮腔突出或胎盤增厚3例,提示胎盤早剝4例。胎心監護:應激試驗無反應者5例,胎心音基線<120次/min者8例,>160次/min者 4例。
1.3.1 終止妊娠 入院后,對處于休克狀態的患者應及時補充新鮮血液以糾正休克;胎盤早剝確診后及時終止妊娠,對重型患者及短時間內無法陰道分娩者采取剖宮產;胎兒娩出后子宮肌內直接注射縮宮素20 U或40 U,按摩子宮,同時以縮宮素20 U加5%葡萄糖溶液500 mL靜注。
1.3.2 并發癥的處理 產后出血:胎盤早剝者易發生產后出血,如無法控制出血,且子宮收縮不佳時,行子宮切除。凝血功能障礙:如大量出血無凝塊,皮膚、黏膜有瘀斑,血小板<100×109/L,且有進行性下降趨勢,凝血酶時間>21 s,應及時、足量輸入新鮮血液,若效果不佳可考慮輸入纖維蛋白原3~6 g。急性腎衰竭:患者出現少尿或無尿,尿量<17 mL/h或<400 mL/d,并有尿素氮和肌酐升高,以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靜脈滴注,或以速尿40 mg靜脈推注。
將32例胎盤早剝患者作為早剝組,另選50例正常產婦作為對照組,回顧性分析兩組的基本資料及臨床資料,查找可疑危險因素,經Logistic回歸確定高危因素及相關值(OR值)。可疑因素包括:高齡產婦、高血壓、糖尿病、飲酒史、吸煙史、羊水量異常、胎膜早破、肥胖等。
本研究所有數據分析均采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選出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以胎盤早剝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例患者分娩方式、并發癥、產婦及圍生兒結局見表1、2。經產前診斷14例,產前診斷率為43.8%。圍生兒共死亡7例,其中,包括死胎5例,新生兒窒息經搶救無效2例。
表1 胎盤早剝孕婦分娩方式及產后并發癥結果[n(%)]
表2 胎盤早剝產婦結局及圍生兒結局[n(%)]
危險因素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兩組高齡產婦、高血壓、吸煙史、羊水量異常、胎膜早破5個因素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3 胎盤早剝的危險因素所占比例(%)
將上述5個危險因素引入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單因素分析提示兩組間高齡產婦、高血壓、吸煙史、羊水量異常、胎膜早破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是胎盤早剝的相關因素,且隨著OR值的增大,危險性增加。
表4 胎盤早剝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輕度早剝癥狀較輕,易誤診為其他疾病,應對有高危因素的孕婦定期體檢,對難以解釋的腰疼、胎心變化等癥狀提高重視,輔以B超檢查。Williams等[4]研究發現,血清CA125在診斷胎盤早剝時,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0%和94%,目前國內也已經開展相關生化指標研究,有望成為早期檢測胎盤早剝的敏感指標。
有關資料表明胎盤早剝發生6 h內應終止妊娠,娩出胎兒,可減少嚴重并發癥的發生[5]。因此,無論是經產婦或初產婦,凡能迅速分娩者均可實施陰道分娩,本研究共有14例采取陰道分娩,出血量少,母兒預后良好。重型早剝患者或短期內不能分娩者,應行剖宮產,本組共18例患者行剖宮產,產后出血及并發癥情況較重。因此在分娩方式選擇上不應盲目選擇剖宮產,不但不會減少圍生兒死亡率,反而會增加并發癥發生率。
并發癥的治療是胎盤早剝治療工作中的重點。產后出血是最常見的并發癥,具有量大、速度快的特點,常與凝血功能障礙伴發,應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分娩時應足量使用止血藥物,按摩子宮加速收縮,同時給予新鮮血液加凝血因子,若效果不佳可增用卡前列素,如術中子宮收縮不好,出血不止,應及時行子宮切除術,本組4例患者剖宮產中出血不止致失血性休克,切除子宮后控制病情發展。此外,止血同時應預防凝血功能障礙及急性腎衰竭的發生,本組2例急性腎衰竭患者經癥治療后2 d內痊愈。
目前已公認胎盤早剝是由多因素引起,本研究發現胎膜早破、慢性高血壓、吸煙史、羊水量異常、高齡產婦均與胎盤早剝有關,且隨著OR值增加危險性也增加,這與國外研究結果基本一致[6]。研究表明飲酒史與胎盤早剝也存在一定的關系[7],但本研究中未發現,可能與國內婦女飲酒較少有關。此外,可卡因濫用史及缺鐵性貧血也可能是胎盤早剝的危險因素[8],但由于本組人群未涉及,未加以研究。
[1]Oyelese Y,Ananth CV.Placental abruption[J].Obstet Gynecol,2006,108(4):1005-1016.
[2]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39.
[3]Sanchez SE,Pacora PN,Farfan JH,et al.Risk factors of abruptio placentae among peruvian women[J].Am J Obsetet Gynecol,2006,194(1):225-230.
[4]Williams MA,Hickok DE,Zingheim RW,et al.Maternal serum CA125 levels in the diagnosis of abruptio placentae [J].Obset Gynecol,1993,82(5):808-812.
[5]李大慈.現代產科治療學[M].廣州:廣東出版社,1997:34.
[6]Williams MA,Mittendorf R,Monson RR.Chronic hypertension,cigarette smoking,and abruptio placentae[J].Epidemilolgy,1991,2(6):450-453.
[7]Du Toit MM,Smith M,Odendaal HJ.The role of prenatal alcohol exposure in abruption placenatae[J].S Afr Med J,2010,100(12):832-835.
[8]Arnold DL,Williams MA,Miller RS,et al.Iron deficiency anmia,cigarette smoking and risk of abruptio placentae [J].J Obstet Gynaecol Res,2009,35(3):44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