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業春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紅十字會醫院胸外科,廣西 玉林 537000
心臟瓣膜病合并肺動脈高壓總的治療目標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生存率[1]。為達到治療目標,最重要的是病因治療[2]。從根本上講,肺動脈高壓是繼發于心臟病變的被動性肺血管重建的結果[3],盡早手術治療是徹底糾正肺動脈高壓的重要手段。相關研究表明,術前肺高壓的水平并不是決定能否行瓣膜手術的因素,即使肺動脈壓力超過體循環壓力,也不構成手術治療的禁忌證[4-5]。本文觀察了70例心臟瓣膜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行瓣膜手術的療效,分析了影響其手術療效的因素。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11年7月入院的70例心臟瓣膜病合并肺動脈高壓行瓣膜手術患者資料,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齡>60歲者30例,≤60歲者40例;心功能分級目前采用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方案,其中,Ⅱ級患者33例,Ⅲ級患者25例,Ⅳ級患者12例;輕度肺動脈高壓患者(35~50 mm Hg,1 mm Hg=0.133 kPa)41 例,中度肺動脈高壓患者(51~70 mm Hg)20例,重度肺動脈高壓患者(> 70 mm Hg)9 例。
表1 不同年齡組患者的手術療效情況
表2 不同性別患者的手術療效情況
表3 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的手術療效情況
采用全身麻醉,中低溫體外循環。全部選用膜肺,體外循環預充液內加入白蛋白,心肌保護由主動脈根部或冠狀動脈口灌注高濃度鉀含血停搏液,心臟表面冰屑降溫。二尖瓣置換盡量保留瓣下結構,術中常規探查三尖瓣,三尖瓣關閉不全者采用Kay's成形術,若三尖瓣重度關閉不全則采用成形環成形,復跳后通過注水試驗判斷三尖瓣關閉的程度。心臟復跳后,立即給予多巴胺及硝酸甘油。本研究共68例行二尖瓣置換術,2例行主動脈置換術。
采用手術前后肺動脈收縮壓(PASP)、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作為療效指標。術后并發癥包括心律失常、繼發性出血、低心排綜合征和腎功能衰竭等。死亡率指隨訪1年后的死亡率。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取均值±標準差()表示,方差齊時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不齊時進行校正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理論頻數小于5時采用校正χ2檢驗,理論頻數小于1時采取Fisher確切概率法。當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年齡>60歲組患者手術前后PASP及LVEF變化值低于年齡≤60歲組,而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高于≤60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手術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升高,術后PASP值逐漸升高,LVEF值逐漸降低,并發癥及死亡率逐漸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見表3。
術前PASP越高,術后PASP值及LVEF值變化越大(P<0.05),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越高(P<0.05)。見表4。
表4 不同肺動脈收縮壓患者手術療效情況
本文觀察了我院70例心臟瓣膜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行瓣膜手術的療效,并分析了其手術療效的影響因素。采用手術前后PASP、LVEF、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等作為療效指標,評價不同年齡、性別、心功能分級及PASP等級患者的療效。結果發現,年齡>60歲患者的術后PASP及LVEF變化值均低于年齡≤60歲組,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年齡≤60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和女性的各項療效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心功能級的升高,術后PASP值逐漸升高,LVEF值逐漸降低,并發癥及死亡率也逐漸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PASP越高,術后PASP及LVEF變化值越大,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越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心臟瓣膜病合并肺高壓是左心室前負荷增大、肺血管長期慢性被動重建的結果[6-7]。肺動脈高壓是心臟手術的高危因素,心臟瓣膜病伴有重度肺動脈高壓,其手術危險性明顯增加,但是肺動脈高壓并不是手術禁忌證[8]。本研究通過觀察發現,只要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和術中加強心肺保護及術后加強監護及降肺動脈壓治療,手術療效確切[8]。瓣膜手術預后與PASP密切相關,PASP越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越高。分析認為與心臟長期處于淤血和水腫狀態有關[9-10]。筆者認為,心臟瓣膜病常合并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高壓是心臟瓣膜手術的危險因素,但只要綜合評價病情,注意圍術期地心肺保護和積極控制肺動脈高壓,手術療效滿意。
綜上所述,心臟瓣膜病合并肺動脈高壓行瓣膜手術治療的療效與年齡有關,而與性別無關;心功能越差,術后的整體療效越差;術前PASP水平越高,療效越差,筆者建議應對其高危因素加以注意和控制。
[1]滕和志,王向麗,董文濤,等.風濕性二尖瓣狹窄合并肺動脈高壓68例治療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0,5(6):66-68.
[2]Radovancevic B,Thomas CD,Myers TJ,et al.Nitric Oxide Versus Prostaglandin E1 for Reduction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Heart Transplant Candidates[J].The Journal of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2005,24(6):690-695.
[3]張蓉,熊衛萍.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合并中重度肺動脈高壓的術后監護78 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7):27-28.
[4]Delgado JF,Conde E,Sanchez V,et al.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05,7(6):1011-1016.
[5]吳志勇,盧海彬,姬德宇,等.重癥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外科治療[J].中華全科醫學,2010,08(8):989-990.
[6]Kerbaul F,Brimioulle S,Rondelet B,et al.How prostacyclin improves cardiac output in right heart failure in conjunction with pulmonary hy pertens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7,175(8):846-850.
[7]毛長征,李秋萍,榮根滿.老年鈣化性心臟瓣膜病的臨床特征與前瞻性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8):34-35.
[8]史加海,孟旭,韓杰,等.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死亡風險模型與體外膜肺氧合代替體外循環的適應證探討[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09,25(1):14-16.
[9]肖海波,梅舉,丁芳寶,等.風濕性心臟病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的手術治療[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29(1):89-91.
[10]Oudiz RJ.Pulmonary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left-sided heart disease[J].Clinics in Chest Medicine,2007,28(1):23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