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光棟 王萍萍 蔡尚郎
1.青島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部,山東 青島 266003;2.山東省即墨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山東 即墨 266200;3.青島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山東 青島 266003
冠心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非傳染性疾病,1997年全球性疾病調查顯示,缺血性心臟病居世界死因首位。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發展,在國外缺血性心臟病患病率下降的同時,我國冠心病患病率反而逐漸增加,已經成為居我國居民死亡第3位的因素。冠狀動脈造影雖然是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但費用高,有創傷,操作有風險,因此,尋找一個無創的生化指標作為高危患者篩查指標和預測因素對于早期篩查和發現高危患者,以便盡早進行干預和處理,從而降低患者致死性冠脈事件的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8月因典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不穩定心絞痛、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癥狀入院并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的冠心病患者136例作為實驗組(A組),其中,男79例,女57例,平均年齡(58.8±14.2)歲;并根據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注冊(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 危險評分系統[1]的患者評分將其分為低危組(0~99分)和高危組(100~200分)。低危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齡(54.8±15.6)歲。高危組86例,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齡(57.6±17.7)歲。隨機選擇2010年1月~2011年8月因不典型胸痛入院且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冠狀動脈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89例作為對照組(B組),其中,男51例,女38例,平均年齡(57.9±15.1)歲。各組間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1 指標測定 所有患者均空腹12 h后靜臥狀態下抽取肘靜脈血,分離血清后保存于-20℃冰箱。采用上海北加生化試劑有限公司的視黃醇結合蛋白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試劑盒以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4(RBP4)水平;C-反應蛋白(CRP)測定采用速率散射法(美國Beckman公司Immage型號特定蛋白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采用德國ADVIA1650全自動生化儀測定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所有患者入院平臥30 min后測定血壓3次,取其平均值。
1.2.2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所有非典型胸痛患者入院完善術前檢查后擇期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PCI)或于梗死7~10 d后行PCI;不穩定心絞痛患者如有急診PCI指征則給予急診行PCI,否則行擇期PCI。冠狀動脈造影均采用6F造影導管經股動脈或橈動脈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造影儀器為PHILIPS FD20平板血管造影機,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幀數評價冠狀動脈血流速度。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比較發現,A 組患者血清 RBP4、CRP、HbA1c、FBG、TC、LDL-C及收縮壓水平高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差異 (P<0.05或P<0.01)。見表1。
高危組患者收縮壓、FBG、HbA1c、CRP、TC、LDL-C 水平雖稍高于低危組患者,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顯示,高危組患者血清RBP4水平較低危組患者有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清RBP4水平可以作為高危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預測因子。見表2。
血清中RBP4是疏水小分子結合蛋白家族的一個成員,是由Yang等[2]于2005年首先利用基因芯片技術鑒定出的一種新的脂肪因子。RBP4能夠增加視黃醇的穩定性和溶解性,調節并維持視黃醇在血液中的生理濃度[3]。Yang等[2]在制作脂肪組織胰島素抵抗模型的過程中發現,RBP4參與胰島素抵抗。Blaner[3]研究推測,RBP4基因多態性可能與糖尿病發生存在著關聯。國內也有研究顯示,RBP4與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4],糖尿病已經被認為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資料表明,高RBP4水平可引起糖、脂代謝紊亂的異常。Jia等[5]研究發現,RBP4血清水平與內臟脂肪呈正相關。有研究顯示,RBP4也參與血壓的調控,高血清RBP4水平可以導致高血壓的發生,其機制可能是通過誘導胰島素抵抗,從而導致高胰島素血癥,進一步導致水鈉潴留、血管平滑肌增生;而且在胰島素抵抗的狀態下,胰島素通過誘導血管內皮細胞合成一氧化氮(NO)能力降低,NO合成減少,內皮素Ⅰ合成增加,從而導致高血壓。Graig等[6]報道,血漿 RBP4水平與收縮期血壓呈顯著正相關。還有研究發現,血清RBP4水平與收縮壓、舒張期血壓水平均呈顯著正相關。眾所周知,動脈粥樣硬化(AS)病變是一種慢性炎癥改變,伴有多種炎癥因子的增高。近年很多研究表明,RBP4是AS的危險因素。劉更夫等[7]研究表明,血清RBP4水平與AS的危險因素高三酰甘油(TG)、高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獨立相關,提示RBP4可能在AS的發生和發展中起重要作用。蔣伏松等[8]研究表明,IMT與RBP4呈明顯相關。RBP4與VitA結合,形成復合體后再離開肝臟,經血流入靶組織,最后通過腎臟排泄出體外。而同濟醫院李健等[9]通過觀察老年人尿視黃醇結合蛋白(URBP)增高與心血管疾病危險性的關系發現,URBP是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獨立的干預因子和危險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是目前已經證實的冠心病危險因素,RBP4參與上述危險因素的發生,并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已經證實炎癥是AS發生的重要機制,而RBP4在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見,RBP4也與冠心病的發生關系密切。
本研究發現,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收縮壓、血清RBP4、CRP、FBG、HbA1c、TC、LDL-C 水平均明顯高于冠狀動脈造影正常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清RBP4水平的升高可能與血壓、CRP、TC、LDL-C、FBG及HbA1c水平的差異有關。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中高危組患者的收縮壓、CRP、FBG、HbA1c、TC、LDL-C水平雖然高于低危組患者,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高危組患者的血清RBP4水平明顯高于低危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本研究中各組患者年齡、性別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患者的血清RBP4水平差異排除了年齡、性別因素的影響,從而更加提示血清RBP4水平不僅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也是高危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獨立預測因子,是聯系代謝信號、炎癥和AS的紐帶,在心血管疾病發病中發揮重要作用,也給臨床醫生在患者管理方面以重要提示。
表1 A、B組患者血清RBP4、CRP水平及血脂、血壓、糖代謝參數比較情況()
表1 A、B組患者血清RBP4、CRP水平及血脂、血壓、糖代謝參數比較情況()
注: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血清RBP4(mg/L) CRP(mg/L) 收縮壓 (mm Hg) FBG (mmol/L) HbA1c(%) TC (mmol/L) LDL-C(mmol/L)A組B組136 89 P值123.73±23.71 43.76±13.43<0.01 19.97±5.22 5.33±1.89<0.05 163.63±19.87 111.67±17.21<0.05 8.83±1.43 4.11±2.55<0.05 7.23±0.98 2.13±1.74<0.05 6.21±3.13 3.54±2.66<0.05 3.98±1.37 1.72±1.33<0.05
表2 低危、高危組患者血清RBP4、CRP水平及血脂、血壓、糖代謝參數比較情況()
表2 低危、高危組患者血清RBP4、CRP水平及血脂、血壓、糖代謝參數比較情況()
組別 例數 收縮壓 (mm Hg) FBG (mmol/L) HbA1c(%) 血清RBP4(mg/L) CRP (mg/L) TC (mmol/L) LDL-C (mmol/L)低危組高危組P值50 86 157.67±17.21 163.63±19.87>0.05 7.88±2.55 8.23±1.43>0.05 6.77±1.74 7.23±0.98>0.05 99.38±12.79 137.33±14.11<0.05 14.23±4.57 15.89±4.88>0.05 5.54±2.66 6.21±2.07>0.05 3.72±1.33 3.98±1.37>0.05
[1]Goodman SG,Huang W,Yan AT,et al.The expanded globao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management practices,and hospit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Am Heart J,2009,158(2):193-201.
[2]Yang Q,Graham TE,Mody M,et al.Se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 contributes to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J].Nature,2005,436(7049):356-362.
[3]Blaner WS.Retinol-binding protein:the serum transport protein for Vtimin A[J].Endocr Rev,1989,10:308-316.
[4]Hu C,Jia W,Zhang R,et al.Effect of RBP4 gene variants on circulating RBP4 concentra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Diabet Med,2008,25:11-8.
[5]Jia W,Wu H,Bao Y,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 retinil-binding protein4 and visceral adiposity in Chinese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type 2 diabete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7,92(8):3224-3229.
[6]Graig RL,Chu WS,Elbein SC.Retinol-binding protein 4 as a candidate gene for type 2 diabetes and prediabetic intemediate traits[J].Mol Genet Metab,2007,3:338-344.
[7]劉更夫,左華澤,駱明波,等.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4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J].微循環學雜志,2009,19(3):61-63.
[8]蔣伏松,成興波,李慧娟,等.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4與2型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29(3):508-510.
[9]李健,王海峰,鄧兵,等.尿視黃醇結合蛋白與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相關性[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1(1):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