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紀
(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河南洛陽 471000)
路基是路面的基礎,路基工程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路面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年限,進一步影響到公共交通與人身的安全,所以對路基施工過程我們要予以充分重視。由于路基在公路建設中工程量巨大,其質量的控制可以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對路基工程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由于汽車荷載重復的作用,路面經常會出現整體下沉或局部沉降,特別在填挖結合段和橋臺背段,路基下沉尤為突出。通車后引起車輛跳動,引發路面開裂等危害,影響行駛舒適感,見圖1。
產生此類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設計方面。地質勘測資料不全,造成設計依據不充分,設計采取的軟基處理方法不當。高填土路段,特別是嚴重缺土路段,由于對填料的調查選擇考慮不周,未能列明設計取土坑沿深度方向土質變化,造成施工中不同土類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且因不同土類的可壓縮性和抗水性能的變異,導致不均勻沉降。
2)施工階段。填筑前對存在有機土、雜草等基底表面沒有處理,或路基壓實不均勻或不夠。再或者由于當路堤穿過復雜地質段,填土厚度或填土土質的不同產生不均勻沉降。另外氣候等因素也會使路基產生上述問題。
路基翻漿是我國寒冷地區道路上所特有的凍害現象。在季節性冰凍地區,冬季路基冰凍,土中的水分不斷地向上移動,使路基上部的水分含量增加,春融期間,由于路基上層含水過大,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強度急劇降低,路面就會發生彈簧、裂縫、鼓包等現象,造成翻漿,見圖2。


土質、溫度、水、路面與行車荷載等是影響路基翻漿的主要因素,其中土質、溫度、水是形成翻漿的三個自然因素,三者同時作用才能形成翻漿。
路基邊坡滑塌是最常見的路基病害,根據邊坡土質類別,破壞原因和規模的不同,可分為溜方與滑坡兩種情況,如圖3所示。

決定邊坡穩定性的因素除邊坡自身因素(包括風化巖體強度、結構特征和邊坡幾何參數等)外,外在因素如氣候因素、人為因素等對邊坡工程的穩定性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路基邊坡常常由于上述因素而發生局部滑塌,給交通的正常運行帶來極大的影響。
1)設計方面。
對路線地形、地貌、水文條件等進行詳細勘查,針對高填方、滑坡、軟弱土等特殊地段進行合理設計。
2)施工方面。
施工單位必須嚴格根據交通部有關施工規范、規程、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及建設單位招標文件要求進行施工。差異沉降處置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為用加筋土擋墻作為橋頭路基的基本形式,以減少橋頭路基的沉降量。接上橋頭兩側路肩方向的翼墻以約束路基的側向變形。設置橋頭搭板,適當增加橋頭搭板長度有利于減少差異沉降對行車舒適性的影響等。
防治路基翻漿的主要方法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凍結前或凍結中進入路基上部,改善土基及路面結構層。可以通過加強路基排水、提高路基、改善路面結構等措施實現。必要時設置隔水層以阻斷毛細水上升的通路;設置隔溫層,減少路基冰凍深度和水分積聚,設置砂墊層以疏干土基。
首先要正確設計路基橫斷面,正確進行排水設計。采取邊坡加固措施、修筑擋土構筑物以提高路基整體穩定性。可以根據當地氣候特征選擇適宜的植被對邊坡進行防護,也可以根據不同地質情況對邊坡采取土工格室技術或采用水泥砂漿噴蓋技術護坡。
公路路基建筑的首要任務是路基工程問題的防治,在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做到層層把關,不斷總結經驗,重視現場調查、勘察,嚴格按照部頒施工技術規范施工,加強科學研究和試驗,保障公路使用的耐久性。
[1]JTG 030-2004,公路路基設計規范[S].
[2]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設計院.公路設計手冊——路基[M].第2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3]黃曉明,張曉冰.公路建設質量通病分析與防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4]田立華.橋頭跳車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0,36(8):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