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徐明躍

中國的改革又進入了不得不進行重新調整的階段了,從政府高層呼吁“政治體制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到一些專家學者對于當前中國社會問題嚴重性、改革必要性的各種分析,以及底層人民因為貧富差距、環境惡化等諸多原因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都體現了我們當今社會中,在經濟發展的亮麗背后,隱藏著諸多的不穩定因素和引發社會沖突的隱患。
《中國改革做對的和沒做的》應該就是為了“凝聚共識”的目標努力的,總結30多年經濟改革取得的成就及其背后指導思想的調整,撥開各種政治改革的迷霧和整體轉型的紛擾,為中國改革往何處去提出一個大致的方向,在漸進式改革的基礎上,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改什么”和“怎么改”的基本答案。
近年來關于改革的爭論很多,有很多特別有見地的意見,當然也有一些過于偏激或者保守的方案,在爭辯中很多關于改革未來的思想進一步得到了升華,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改革還是得到了很大的進步。
華生是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他曾因為“價格雙軌制”、“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和“股權分置改革”等方面的卓越貢獻得到了肯定,從對于改革認識的深度和高度來說,他對于改革話題的觀點可能更具有說服力和可操作性,在《中國改革做對的和沒做的》書中,他的一些研究成果集結成為他對改革的一個綜合分析判斷,不僅能豐富我們對于改革及改革背景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意見繁雜的時候,理出一條適用于中國改革的思路出來。他對于中國問題分析的透徹和全面,以及站在國家層面對改革方案的把握和分析,顯得非常合理、到位,全面考慮了中國改革的形勢和現實,準確預見了中國改革未來發展的趨勢,而把改革分為經濟改革、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的漸進推動,也是符合中國改革的整體節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