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路可玫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領導干部的講話,對形成良好的文風、作風非常重要。
“不準念稿子,要講實在話”,不僅是對會場發言方式的改進,而且傳遞出改進會風、提高議事效率、推動政府效率革命的信號。
會風是個社會頑疾,“文山會海”既是行政資源的浪費,也是對與會人員寶貴時間的侵占,黨中央歷來都十分重視改進文風會風,“提倡開短會、講短話、講管用的話,力戒空話套話”。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早就痛斥又臭又長的“懶婆娘的裹腳”式的文風,反對“長、空、假”,提倡 “短、實、新”。鄧小平講話從不用稿子。在召開黨的十八大時,胡錦濤對報告“只講要點,不念全文”,更令人刮目相看。給“官員講話”的八股文章帶來了一股新風。
在會場上,領導干部怎么講話,既是個態度問題,也是個水平問題,更是個作風問題。為剎住“官場八股”歪風,各地推出了不少舉措。而今,兩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倡“不準念稿子”,既是提升會議效率的有效舉措,也是求真務實的具體體現,為會風、文風、作風的轉變作出了榜樣。
在既有的政治生態中,改進會風,削減文山會海,不知喊了多少年,可是會議不減反增,會議越開越長,文件資料越發越多。當然,開會也是工作,必要的會議該開還得開。問題是,會議開得太多太長,往往是“臺上講得天花亂墜,臺下聽得昏昏欲睡”,難以取得開會的實際效果。而會風,連著文風,體現作風。講話如同寫文章,折射出文風,官員在會上怎樣講話,又彰顯出會風。簡潔、務實的會風、文風又是清正、廉明作風的重要體現,良好的會風、文風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執行力和帶動力。如果各級領導干部都能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那樣,從自身做起,“不準念稿子”開會,提倡開短會、講短話,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東西就會少一些,領導干部就能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精力放在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上來。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執政為民,取得老百姓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