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全營 鄧 昶 張成武 王芳琦
(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43)
軸承安裝座是一個復雜結構的大型薄壁零件,不僅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要求極高,針對大端面、內孔變形問題,從零件結構入手,以便找到影響大端面、內孔加工變形的因素。
自制精車兩端內孔的夾具,改變以往的定位夾緊方式,在確保零件基準不變形的情況下,來滿足內孔對大外圓的同軸度要求。將內孔留余量,在銑加工環槽應力釋放后,再精加工內孔,使內孔變形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證加工的零件符合圖紙要求。
軸承安裝座是某機上機匣結構部分的重要零件,毛料為精鑄件,材料為鑄造鈦合金,同軸度為0.03mm,總長X5mm,φ6+0.012定位孔對基準 A(φX48+0.12+0.08)的位置度為 0.05mm。大外圓端面的X9-φ9mm和小端面的X7-φ6.3螺紋底孔對基準的位置度為0.2mm(見圖1)。

圖1 軸承安裝座零件圖
2.2.1 加工特點
刀具容易磨損或破損,切削溫度高,黏刀現象嚴重。鈦合金零件毛坯表面,如有氧化皮,其硬度很高,切削困難,將嚴重損傷刀具,產生缺口,崩刃等現象。由于鈦合金的彈性模量小,被加工零件容易產生較大變形、扭曲,不易保證加工精度。
2.2.2 加工中的注意事項
禁止使用低熔點金屬及其合金制作的工、夾具臨時緊固體。加工后的鈦合金零件表面不允許殘留低熔點合金。
與鈦合金接觸的工、夾具或其他裝置必須潔凈無污垢,裝卸清洗過的和涂有保護層鈦合金零件時,要防止油脂或指印污染,以免生成鹽應力腐蝕,使鈦合金零件斷裂。
№50工序精車第一面內外圓時,所用夾具是以內孔(фX28)及其端面為定位基準并支撐大端面。加工時先壓緊小端面,精車大端面及外圓фX88,然后再壓緊大端面后松開小端壓板,精車фX40內孔及端面(見圖2),加工后內孔橢圓尺寸超差。
№55工序精車第二面內外圓及螺紋時,所用夾具是以內孔(фX40)及其端面為定位基準并支撐大端面。加工時先壓緊小端面,精車另一側大端面及外圓фX48,然后再壓緊大端面后松開小端壓板,精車фX30內孔及端面(見圖3),加工后大端面變形、內孔橢圓、內孔尺寸及軸向尺寸X2-0.1超差。
在加工№90工序銑環槽后應力釋放,使大端面及內孔產生變形,造成內孔尺寸及軸向尺寸超差。
在加工№60工序鉆鉸第一面孔時,X9-ф9孔是在三坐標加工中心上進行的,所用夾具是以大端面及外圓和ф6孔定位并壓緊大端面。加工后經檢測孔的位置度,超差現象時有發生。

圖2 №50工序精車第一面內外圓

圖3 №55工序精車第二面內外圓及螺紋
根據以上加工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了產生問題的原因。通過反復分析研究制定如下解決措施:
原工藝路線為:
(以前工序略)……№40工序半精車第一面內外圓→№45工序半精車第二面內外圓→№50工序精車第一面內外圓→№55工序精車第二面內外圓及螺紋→№60工序鉆鉸第一面孔及螺紋→№65工序鉆鉸第二面孔及螺紋……№90工序銑環槽……(以后工序略)。
根據原工藝路線加工中產生的尺寸和技術條件超差的問題,將工藝路線進行了調整,將№90工序銑環槽調整到半精車之后進行,以便消除銑加工后應力變形對內孔、端面的影響。將限位狀態壓緊變形加工內孔的情況改為將兩端內孔留余量0.3mm,在增加的№66、67工序中再進行精車內孔。
調整后的工藝路線為:
(以前工序略)……№40工序半精車第一面內外圓→№43工序銑環槽→№45工序半精車第二面內外圓→№50工序精車第一面內外圓→№55工序精車第二面內外圓及螺紋→№60工序鉆鉸第一面孔及螺紋→№65工序鉆鉸第二面孔及螺紋→№66工序精車一端內孔→№67工序精車另一端內孔……(以后工序略)
通過調整輔助支撐螺釘,并進行壓表檢查以保證大端面跳動量的一致性,這樣通過減小零件在加工中振動來控制大端面的加工變形。加工一刀后,松開螺釘再重新進行調整。經過3-4刀加工后,端面的變形已控制在最小的范圍,使軸向尺寸符合圖紙要求。
改變工藝路線后,在№50和№55工序分別將фX30、фX40內孔留余量0.3mm。為此自制精車夾具改變零件定位夾緊方式分別在新增加的№66和№67工序精車兩內孔(見圖4和圖5)。
將90工序銑加工環槽提前至40-45工序之間進行加工,以解決銑加工后內孔外圓及端面變形的問題。

圖4 №66工序精車精車一端內孔

圖5 №67工序精車精車另一端內孔
通過反復的分析和研究,制定了合理的工藝路線和加工方法,解決了該零件的內孔、端面加工變形的問題。證明了此工藝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也為今后加工同類零件積累了經驗。此次攻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要不斷的總結、改進和提高,為今后薄壁件的研制工作起到一個好的借鑒作用。
[1] 《機械制造工藝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Z].
[2] 《機械基礎》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Z].
[3] 《車工技能》航空工業出版社[Z].
[4] 《機械制造技術》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Z].
[5] 《車工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