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靜 朱 俊 吳志紅 綦 巖 鐘望濤 唐小清 張麗偉
(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重慶 400016)
我國居民高血壓患病率持續增長,估計現患高血壓2億人〔1〕。高血壓以輕中度患者多見,占85%,可以通過膳食營養及運動等得到一定程度緩解,并可有效減少冠心病及腦卒中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在國家“九五”攻關課題原發性高血壓的社區綜合防治研究中,專家們開展的衛生經濟學評價:成本效益分析顯示,每投入1元資金進行社區高血壓的綜合防治,可以節約心腦血管治療費用8.59元〔2〕。目前,已公認的與生活方式有關的高血壓致病因素是超重、高鹽飲食和飲酒等。盡管有關高血壓與膳食關系的研究很多,但很多結論不盡一致,有關膳食因素與高血壓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闡明〔3〕。本研究了解高血壓患者飲食與認知關系及高血壓與各類食物的關系,為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提供依據,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及其心腦血管疾病,提出合理膳食建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1 研究對象 整群隨機抽取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高血壓患者251例,同一醫院其他科室抽取與高血壓無關的患者80例,選取醫院護理的陪床健康人96例,合176例作為對照組,合計427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 年基層版)〔1〕。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的方法,調查表經專家審核并反復做予實驗修訂后使用,內容包括一般情況、認知情況及膳食結構。發放調查問卷427份,對調查對象進行指導性填寫并現場收回有效問卷427份,有效問卷率100%。食物攝入量的評價依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1〕中非藥物治療的要求,對研究對象膳食中谷類、蔬菜類、水果類、動物性食物類(畜禽肉類、魚蝦類、蛋類)、奶類、豆類及油類的攝入量進行評價。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進行χ2檢驗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 一般情況及飲食現狀 高血壓組251人,年齡21~91(平均63.5)歲;非高血壓組176人,年齡24~81(平均53.3)歲。高血壓組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的推薦量,推薦量范圍內的為合理,反之為不合理。高血壓組各類食物攝入量及合理性評價見表1。對上述9類食物分別賦值,攝入合理者為1分,不合理為0分,得分≥5分為攝入比較均衡。結果顯示:高血壓組得分均值為3.4分,得分≥5分即各類食物攝入比較均衡者僅59人,占23.5%(59/251)。

表1 高血壓組各類食物攝入量及合理率
2.2 高血壓組知識現狀 高血壓組人群對高血壓需治療和需按醫囑服藥的回答正確率較高,分別為94.8%(238/251)和88.8%(223/251);對大量吸煙會使血壓升高的回答正確率最低,為59.4%(149/251)。高血壓組知識回答正確率見表2。
對上述10個問題分別賦值,回答正確者為1分,不知道為0分,錯誤為-1分。結果顯示:高血壓組知識得分均值為7.0分,得分及格率即得分≥6分者為75.7%(190/251)。
2.3 高血壓組知識與飲食關系 高血壓組知識得分與飲食均衡情況有顯著性差異(P<0.05),Spearman相關系數=0.187。即高血壓組的飲食均衡程度與認知水平呈正相關,認知水平高者則飲食更加均衡。高血壓組知識得分與飲食關系見表3。

表2 高血壓組知識回答正確率(%)

表3 高血壓組知識得分與飲食關系
2.4 高血壓組飲食多因素分析 高血壓組飲食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影響高血壓飲食的因素有4項:谷類(χ2=9.689,P=0.002,OR=0.844)、蔬菜類(χ2=4.864,P=0.027,OR=0.916)、奶類(χ2=14.875,P=0.000,OR=0.679)是保護因素;畜禽類(χ2=12.003,P=0.001,OR=2.178)是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高血壓組飲食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高血壓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由于其高發病率、高患病率,既是危險因素又是危險標志,因而 WHO將防治高血壓作為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破口。藥物治療只能暫時降低血壓而對疾病本身沒有益處,并且會產生不良反應,只有非藥物療法以及多種方法的聯合應用,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4〕。胡以松等研究表明〔3〕,鈉與高血壓呈顯著的正相關,而蛋白質、視黃醇、維生素A、維生素C、硒等與高血壓呈顯著的負相關。乳制品來源的鈣與高血壓呈現負相關。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膳食是控制血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改善飲食可使早期輕度高血壓患者不需藥物維持正常血壓水平。
3.1 高血壓人群飲食現狀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飲食治療要求,本研究結果可能與地理環境及經濟條件有關,多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與愛好來選擇食物,也提示今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 高血壓組認知現狀及與飲食的關系 本調查提示多樣化膳食行為在高血壓人群中極為不足。飲食均衡狀況與認知水平呈正相關,提示可以通過提升知識水平來改善飲食現狀。本次調查認知水平除吸煙正確率59.4%(149/251)較低外,其余均較鄭淵〔5〕的調查結果高,提示人們對吸煙等危害健康認識不夠。吸煙導致肺部疾病已為人們所共識,而對心血管的影響尚未引起重視。目前主要認為煙草中劇毒物質尼古丁能刺激心臟和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有吸煙習慣的高血壓患者對降壓藥的敏感性降低,需增加藥物劑量。因此需加強這方面的健康教育。
3.3 高血壓與飲食的關系 本結果與呂全軍等的研究結果一致〔6〕。研究表明谷類富含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B族維生素及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能使油酸轉變為多個不飽和脂肪酸,合成前列腺素,在酶的作用下生成前列環素,從而使血小板解聚,血管擴張,降低血壓,同時調節內分泌,松弛神經系統,起降壓作用。膳食纖維具有吸附作用,降低膽汁酸及脂肪的吸收,達到降脂降壓作用;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通過降低血膽固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斑的形成等途徑,起到降壓作用;奶是低鈉食品,富含鈣及優質蛋白,吸收好,有降壓、降低血小板凝集及降低胰島素抵抗作用,應多食用;高脂及高膽固醇的攝入會造成血脂增高,產生動脈粥樣硬化,血壓增高。所以盡量不選豬肥肉、動物內臟如肝臟、蛋黃等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盡量選擇低脂及低膽固醇食物。提示今后的健康教育中應強化谷類、蔬菜類及奶類的攝入,減少畜禽類攝入。這也符合終止高血壓膳食療法(DASH)的膳食原則:強調蔬菜、水果、粗糧、低脂乳制品、魚及堅果果仁等的攝入,即低脂肪、低膽固醇、高鈣、高鉀、高鎂及高膳食纖維的攝入,該療法有明顯的預防和降壓作用〔7~10〕。
綜上,可以通過健康教育提高認知水平來改善飲食均衡狀況,普及合理膳食及多樣化膳食的非藥物療法,提倡DASH,以減少并發癥及藥物副反應的發生,產生良好的醫療成本效益,最終提高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建議低鹽低脂肪飲食,食物多樣化,控制能量攝入,多食用蔬菜、奶類及谷薯類等食物,適當增加礦物質(鉀、鈣、鎂等)攝入,堅持運動并保持適當體重。
本調查是基于重慶市門診高血壓患者膳食結構的橫斷面調查,為下一步的隊列研究跟蹤調查做準備。今后將擴大樣本量,針對高血壓人群膳食現狀進行健康教育干預,追蹤調查干預后知識、膳食行為等改善情況,以及血壓變化情況,為探索高血壓人群飲食干預模式提供依據,最終提高人群生活質量。
1 劉力生,王 文,姚崇華,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30.
2 李立明.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四2002高血壓〔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9-90.
3 胡以松,翟風英,姚崇華,等.中國人群膳食營養素與高血壓相關性研究〔J〕.營養學報,2005;27(6):448-51.
4 黃 科,程志清.運動療法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4;13(1):87-8.
5 鄭 淵,顏一千.泉州市社區居民高血壓相關知識認知情況調查〔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5;26(2):180-1.
6 呂全軍,孫錦峰,王凱娟,等.新鄉縣農村居民高血壓患者膳食結構及相關因素調查〔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40(6):1046-8.
7 Harnden KE,Frayn KN,Hodson L.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diet:applica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to a UK population〔J〕.J Hum Nutr Diet,2010;23(1):3-10.
8 Hodson L,Harnden KE,Roberts R,et al.Does the DASH diet lower blood pressure by altering peripheral vascular function〔J〕?J Hum Hypertens,2010;24(5):312-9.
9 Al-Solaiman Y,Jesri A,Mountford WK,et al.DASH lowers blood pressure in obese hypertensive beyond potassium,magnesium and fiber〔J〕.J Hum Hypertens,2010;24(4):237-46.
10 Blumenthal JA,Babyak MA,Hinderliter A,et al.Effects of the DASH diet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exercise and weight loss on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biomarkers in men and women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the ENCORE study〔J〕.Arch Intern Med,2010;170(2):1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