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貴州水城礦業(集團)總醫院內二科,貴州 六盤水 55300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性疾病,病因復雜,治療非常棘手,至今尚無特效療法,治愈復發率也很高。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及習慣的改變,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率逐年升高,已約占消化內科患者的40%,占正常人群的19%〔1〕,逐漸成為現代社會所關注的重要問題。我院應用四磨湯、多潘立酮(嗎丁啉)和阿米替林聯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觀察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0例,均符合羅馬標準Ⅲ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標準(2006年)〔2〕,B超、X線及胃鏡檢查排除肝、膽、胰及腸道等器質性病變,無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疾病,排除精神障礙及妊娠期、哺乳婦女,無腹部手術史,2 w內未使用其他胃腸動力藥物。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s)
組別 n 男/女(n) 年齡(歲) 病程(年)觀察組35 20/15 50.5±3.2 1.5±0.2對照組35 21/14 50.2±3.6 1.5±0.4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嗎丁啉(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10 m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阿米替林(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5 mg/次,2次/d,餐前30 min口服。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四磨湯(湖南漢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0 ml/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囑患者治療期間充分休息,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煙酒,低脂飲食,禁用其他制酸劑、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根除幽門螺桿菌等藥物。
1.2.2 觀察指標 兩組均以4 w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復診。觀察治療前后癥狀評分變化,檢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記錄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隨訪2個月,記錄復發情況。
1.2.3 療效評價 參照2001年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專業委員會通過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診療規范(草案)》癥狀評分法評定〔3〕,包括上腹不適、餐后早飽、腹脹、噯氣、反酸燒心、惡心嘔吐6項癥狀,0分無癥狀;1分輕度癥狀;2分癥狀明顯,但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3分癥狀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難以忍受。治療后癥狀積分下降>75%為顯效,50% ~75%為有效,<50%為無效。以顯效率和有效率計算總有效率。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變化比較 觀察組治療2 w時癥狀積分即顯著下降(P<0.05),而對照組在治療4 w時始有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2、4 w時癥狀積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療效比較〔n(%),n=3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變化比較(±s,n=3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變化比較(±s,n=35)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觀察組出現輕度口干5例,大便次數增多3例,輕度困倦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57%(10/35);對照組出現輕度口干4例,輕度腹痛2例,輕度困倦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7/35)。上述不良反應均能耐受。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復發1例,對照組復發4例,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此病是胃腸動力障礙、內臟感覺敏感性增高、胃腸激素分泌失調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關〔4〕。以往臨床多采用制酸劑、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等常規藥物治療,少數患者的癥狀可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但因其病因的多重性和復雜性,仍有很多患者無明顯療效,有必要探討新的治療方法。
嗎丁啉是一種多巴胺受體阻斷劑,能特異性地作用于上消化道內多巴胺受體而發揮促胃動力作用。而且,嗎丁啉不易通過血腦屏障,對腦內的多巴胺受體無抑制作用,不良反應少〔5〕。目前嗎丁啉在臨床已廣泛應用于各種胃部運動異常的疾病,尤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效果最明顯,可使30%~40%的患者癥狀顯著緩解〔6〕。大量資料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合并抑郁、焦慮癥者高達32.3% ~47.8%〔7〕。表明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阿米替林是三環類抗抑郁藥,不僅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還可有效調節神經叢中的5-羥色胺(5-HT)受體,使神經末梢的乙酰膽堿釋放增加,從而促進胃排空〔8〕。鄒紅梅〔9〕報道采用嗎丁啉聯合阿米替林功能性消化不良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嗎丁啉單藥治療,表明抗抑郁藥阿米替林對功能性不良效果顯著。
我國祖國醫學認為功能性消化屬“痞滿”和“胃脘痛”范疇,部位在胃,涉及肝、脾兩臟,脾虛是發病基礎,肝郁是發病條件,胃氣不降是引發癥狀的原因,這從整體角度闡述了該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10〕。四磨湯由木香、枳殼、烏藥、檳榔組成,方中木香行氣止痛,枳殼寬中消脹,烏藥疏肝解郁,檳榔順氣導滯,諸藥合用,共奏理氣消脹、和胃降逆之功效。本文結果顯示四磨湯、嗎丁啉和阿米替林聯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能顯著提高療效,促進癥狀迅速緩解,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
1 徐奎誥.功能性消化不良藥物治療概述〔J〕.實用醫藥雜志,2010;27(4):371-3.
2 魏 瑋,史海霞,樊麗娜.功能性消化不良羅馬III診斷標準與中醫辨證分型的關系〔J〕.環球中醫藥,2009;2(4):253-8.
3 張聲生,汪紅兵,李乾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診療規范(草案)〔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2;10(4):194-5.
4 張 鳴,付桂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108-9.
5 姚永莉.嗎丁啉的作用機制和多種用途〔J〕.求醫問藥,2010;11(7):29-30.
6 李紫紅,徐宏飛.多潘立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12):92-3.
7 海晶美,王垂杰,李玉鋒.功能性消化不良與焦慮、抑郁關系的調查分析〔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0;27(6):32-5.
8 林 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122-3.
9 鄒紅梅.嗎丁啉聯合阿米替林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1;22(4):237-8.
10 繆育坤.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辨治〔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7):1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