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風琴 (青海省第三人民醫院第二療區,青海 西寧 810007)
老年精神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后常常不被重視,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和相應的護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為了解老年精神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特點,指導臨床治療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預防其他疾病的加重,對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伴發其他疾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1.1 資料來源 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入住我院,精神病診斷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的60歲以上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病歷150份。男性81例,女性69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6.9±10.7)歲;婚姻狀況:已婚63例,獨身(包括未婚、離婚、喪偶)87例;文化程度:文盲42例,小學48例,中學55例,大學5例;住院時間3 d~32年,平均(6.02±4.22)年,住院次數1~9次,平均(4.76±2.54)次;總病程2 d~28年,平均(19.86±8.74)年,三組不同海拔地區之間年齡、性別、住院時間、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并根據居住地海拔不同分為:海拔<2 000 m組45例、海拔2 000~3 000 m組49例、海拔>3 000 m組56例。
1.2 方法 查閱病歷、制定表格、登記入組患者的一般情況、精神疾病及伴發其他疾病、護理情況等相關資料。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2.0軟件進行χ2檢驗。
2.1 精神科疾病診斷情況 精神分裂癥105例,阿爾茨海默病(AD)15例,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8例,心境障礙7例,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礙7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6例,其他疾病所致精神障礙1例,癔癥1例。
2.2 伴發其他疾病情況 不同海拔地區合并各系統其他疾病的病例數見表1,海拔3 000 m以上地區循環、呼吸、泌尿、內分泌、神經系統疾病與海拔2 000 m以下地區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合并各其他疾病單病種在不同海拔地區的病例數見表2,海拔3 000 m以上地區高血壓和骨關節病與海拔2 000 m以下地區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海拔地區合并各系統其他疾病情況〔n(%)〕

表2 合并各其他疾病單病種在不同海拔地區的病例數(n=150)
老年精神病患者并發其他疾病比較普遍且死亡率高〔1,2〕,本次調查與許愛琴等〔3〕報道一致,但合并糖尿病發病率比文獻〔3〕報道低得多。這與以下原因可能有關,高原地區老年人易患高血壓、肺心病等疾病,張彥博等〔4〕調查發現,高原地區老年人高血壓發病率達77.4%,高血壓導致的腦血管病達38.7%,肺動脈高壓與海拔高度呈正比,海拔2 000 m地區發病率58.3%,3 000 m地區發病率96.7%。另外青海地區冬夏、早晚溫差較大,人們喜歡飲高度白酒,高海拔草原地區少數民族習慣在帳篷席地而臥,易患高血壓、關節炎等疾病。
老年精神病患者并發的疾病大多是在患者因精神疾病發作入院時,或住院期間檢查才被發現,報道〔4〕有80%死于軀體其他疾病,本文提示在不同海拔地區合并其他疾病亦有差異,在臨床工作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護理人員在做好精神病護理的同時,做到以下方面:(1)及早發現合并的其他疾病。針對老年患者不能準確表達疾病的癥狀,需細心觀察患者的行為、表情、姿態、動作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主治醫師,以進行相應的治療和護理;(2)實施分級分病種護理。李曉寧等〔5〕在酒精中毒患者中采取分級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們在精神病護理的基礎上,根據合并的不同疾病種類采取相應的專科護理措施,這要求護士掌握多學科知識和技能,如合并高血壓患者每天檢測血壓,合并乙肝患者適當隔離,注意消毒,規范操作,正確處理病人的分泌物等,對不同病情輕重患者采取分級護理。(3)實施人文關懷,及時解決實際困難。掌握老年人不同地區的不同生活習慣,多關心、多理解、多尊重,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必要時設專人陪護,注意夜間如廁時發生跌倒、骨折等,做好心理疏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4)全面認識護理老年精神病患者并發的其他疾病的特殊性,了解每個患者的實際病情,正確引導,整體化促進精神病患者其他疾病的恢復。
1 鄧雪峰,王建華,劉嘉眉,等.老年住院患者其他疾病伴抑郁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4(27):766-7.
2 楊文麗,武克文.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9(44):819-20.
3 許愛琴,王永萍,趙長銀.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其他疾病調查〔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4).349-50.
4 張彥博,王 源,劉學良,等.人與高原〔J〕.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12:78-81.
5 李曉寧,錢燕玲.479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分級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8(28):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