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允生
(作者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發達國家與主要發展中國家的共識。就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而言,經過30年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化、城市化后期,輕紡工業與重化工業的發展高峰已將過去,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到以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主體的資本、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階段。高新技術產業是后工業化社會的主導產業,也是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對浙江來說,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既是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產業升級規律使然。由于面臨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及企業的競爭優勢,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之路將是十分艱巨的。作為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浙江,需要抓住產業升級機遇,通過加快海內外創新資源整合,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高地,輻射與帶動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與廣東和江蘇相比,浙江高新技術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產業規模與產業層次差距明顯。廣東和江蘇在國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已經取得先發優勢,深圳成為廣東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心,蘇南形成江蘇高新技術產業帶,深圳和蘇南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省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地,具有很強的資源整合、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市場運作與輻射帶動能力,成為推動廣東和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動力源與輻射集。實踐表明,加快海內外創新資源整合,形成產業發展高地,輻射與帶動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既是廣東和江蘇高新技術產業建設的成功經驗,也是國際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浙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一方面要通過制定與完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具有浙江自身優勢與產業基礎的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和電子商務等高新技術產業,爭取“十二五”時期在國內形成相應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需要借鑒廣東深圳和江蘇蘇南的經驗,以杭州為中心,通過優化投資環境,整合創新資源,引進與集聚國內外一流人才、技術與企業,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地,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輻射與帶動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條件看,杭州市的綜合條件在省內首屈一指,包括以浙江大學與國家海洋二所為代表的國內省內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聚杭州,杭州市已經形成下沙、濱江高新技術開發區,正在建設海外留學人才回國創業園與臨安青山湖科技城,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水平處在國內前例。杭州市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在高新技術產業建設和發展中的人才、技術、資金、文化、環境與交通等優勢,全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杭州市如何處理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工業發展的關系。從高新技術產業在浙江省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杭州市在浙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交互關系看,杭州市有必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產業與支柱產業,也有責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國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地。誠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見效慢,不確定性大,短期內有可能影響杭州市GDP增長水平。這既是地方政府的憂慮,也是產業轉型升級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問題是,如果杭州市不能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沒有把杭州市建設成為國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地,那么,浙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就難以取得有效突破,浙江在國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就難以取得一定的競爭優勢,浙江及杭州市在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中就難以實現預期目標。
從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經驗看,杭州市要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模與層次上要取得重大突破與跨越式發展,重要的是要建設具有強大集聚能力的開放式的國際化的高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平臺,加強海內外創新資源整合力度,推動海內外著名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增強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動力和實力。
考慮到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巨大市場需求,國際著名高新技術企業將會越來越重視在中國的發展,海外留學人才也會越來越重視回國創業發展,重要的是哪個城市能夠更早更多地吸引國際著名高新技術企業落地發展,更早更多地吸引海外留學人才落地創業發展。深圳通過深港一體化發展戰略,搭建開放式的國際化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平臺,加快整合海內外創新資源,著力引進全球高新技術產業中的一流人才、技術和企業,使深圳發展成為國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地,就是成功的范例。杭州市應該借鑒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建設經驗,通過創新資源整合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平臺建設,形成國際化的高水平的大規模的以杭州命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園。
應該認識到,杭州與深圳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差距是與引進外商投資企業的規模與層次分不開的,浙江及杭州要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就必須通過擴大開放,加強海外創新資源整合力度,推動國際上著名高新技術企業到杭州集聚發展。目前,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在下沙與濱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相比較而言,濱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綜合發展條件更為優越。可以考慮在杭州市濱江區設立由中外合作建設的國際化的高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平臺。同時,優化投資環境,按照國際慣例建立國際化的高新技術產業園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從優化國際合作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視域看,著力引進美國高新技術企業是優先選擇。美國是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地,技術研發能力與產品開發水平國際領先,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美國擁有的世界一流人才、技術和企業最多。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的信息產業、網絡經濟、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產業發展水平世界領先,這些產業既是美國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優勢產業和重點發展產業,也是杭州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優勢產業和重點發展產業。產業基礎與產業發展取向的一致,使杭州市有條件通過著力引進美國高新技術企業,實現與國際先進技術對接,與國際產業巨頭合作。
海外留學生回國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是杭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和主要動力。改革開放以來,大量中國青年學生留學海外,30年后的今天中國海外留學生很多已學有所成,業有所成。近年來,隨著國內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留學海外高層次技術創新人才紛紛回國創業發展。
海外留學高層次技術創新人才回國創業,為國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高水平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假以時日,這些海外留學回國高層次技術創新人才將會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新一代技術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家。由于國內正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各地區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海外留學回國高層次技術創新人才。浙江及杭州有必要根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進一步出臺能夠有效吸引海外留學回國高層次技術創新人才來浙江及杭州創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吸引海外留學高層次技術創新人才在杭州創業,推動杭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困難是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不足,導致產業技術水平與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技術創新資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國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由于游離市場,技術研發成果難以產業化;另一方面企業由于技術創新資源不足,難以提高自身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水平。目前,中央政府已經明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制和機制,同時,提高中國技術創新資源配置效率和產業技術水平也已經成為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共識,問題是實踐中如何有效落實。杭州市可以考慮以臨安青山湖科技城為基礎,通過政策創新,建設國內高水平的產學研相結合的高新技術產業園。
目前,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平臺建設由省市不同部門主持,政出多門必然增加交易費用,影響辦事效率。杭州市需要學習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經驗,通過體制與機制創新,加強省市合作與部門協調,形成一個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投資環境、產業結構與運行機制,盡快提升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能力、發展水平與輻射帶動作用,把杭州市建設成為國內高新技術產業高地以及長三角高新技術產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