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
政策預調微調從一季度開始
溫家寶總理最近在聽取社會各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時說,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的經濟狀況值得關注。要見事早,動作快,預調、微調從一季度就要開始。所謂宏觀審慎的政策,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靈活性。
李強:
實現“闖天下”與“強浙江”的統一
浙江省委副書記李強日前強調,要把浙商作為浙江發展最寶貴的資源,使浙江成為浙商發展最堅強的后盾,扎實做好支持浙商創業創新促進浙江發展各項工作,全力唱響“創業創新闖天下、合心合力強浙江”的主旋律,不斷開創“浙江經濟”與“浙江人經濟”互動發展的新局面。

2月7日下午,浙江省發改委召開全委干部大會暨深入開展“雙重”專項行動動員大會。委黨組書記、主任孫景淼作了重要講話,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金興盛主持會議。會議總結回顧了去年以來全委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明確了今年全委工作的重點,動員部署全省發改系統深入開展“雙重”專項行動,并對全省發改系統干部隊伍建設提出了“兩有兩講”(有激情、有作為、講實效、講奉獻)的要求。
浙江與水利部簽署合作備忘錄
2月16日,浙江省與水利部在杭簽《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共同推進浙江水利改革發展,促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合作備忘錄》。根據合作備忘錄,水利部將積極指導和支持浙江水利基礎設施和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水利支撐體系建設,指導幫助浙江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水利部將浙江列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試點省,將寧波、紹興列為推進水利現代化試點城市,指導幫助開展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基層服務體系試點等工作。
2011年沿海主要省市經濟發展情況

圖/金川
2011年,沿海主要省市外受發達經濟體經濟下滑、新興經濟體需求下降的雙重壓力,內遇防通脹、調結構的多重任務,各省市經濟增速均有所放緩,粵蘇魯滬浙GDP增速分別比上年下降2.2、1.6、1.6、1.7和2.9個百分點,相對而言,浙江經濟增幅較低且下降幅度較大。令人欣喜的是,據《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1》顯示,2011年浙江GDP質量指數全國排名第三,僅次于北京和上海,意味著浙江經濟發展質量走在全國前列。2011年,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5%、13.4%和12.1%,均快于GDP增幅;城鄉居民收入穩居各省區首位并實現平穩增長。
(本期數據欄目內容由浙江省信息中心預測處提供)

建立高效整合的國內統一市場,是所有發達國家的基本國策
在中國改革歷程中,地方分權對于在地方層面迅速推動改革功不可沒。但地方分權也導致中國逐漸變成了幾個區域經濟體而非一個統一的經濟體。地方經濟分割造成了中國企業對國外市場的依賴,因為國內市場相對而言更難開拓。貿易壁壘之所以難以消除,直接原因在于各省的GDP競爭,深層原因在于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之間“條塊關系”的錯位,使得司法權等本應屬于中央的權力歸屬地方,為保護地方利益服務。要消除跨省貿易壁壘,建立國內統一市場,不僅需要改變以GDP增速為指標的官員政績考核模式,更需要從根本上重新界定各級政府的權力。

面對全球儲蓄之爭,中國準備好了嗎
本次危機呈現跨機構、跨市場、跨部門、跨國境、跨類型、跨風險、跨政策等特征,可謂危機無疆。它帶給我們的啟示:一是危機面前人人平等;二是經濟金融全球化和一體化時代的危機很容易演化為系統性危機;三是債務多、外債多、短期債務多、批發債務多和隱性債務多,遲早要導致金融危機;四是充足的儲蓄及其高效利用是防控金融危機的最堅實防線。充足的儲蓄不但可以降低爆米花效應造成的債務風險積聚,而且可以幫助政府遏制多米諾骨牌效應、避免危機自我強化。儲蓄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打掉危機預期和在危機時刻穩定信心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換擋減速的中國經濟,憂患的不是增長數量而是質量,這需要產業升級和創新的突破,更需要體制改革的二次突圍
2012年中國經濟減速已成定局,現在中央政策劍指實體經濟,寄希望扭轉實體經濟產業處境尷尬的局面,但在市場化改革已進行到深水區的今天,不破釜沉舟在體制這個根基上下真功夫,政策之劍恐怕難收成效。要真正夯實實體經濟,讓社會資本服務實體經濟不"懸空",就必須在動刀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從政策、財力、資金、稅收等多維角度來完善民營企業發展的投資環境。否則,如果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或者只是又一次出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政策的話,那么恐怕是很難有所成效的。

項俊波:嚴打壽險誤導
繼下決心整治車險理賠難后,保監會新任主席項俊波的“第二把火”燒向了壽險領域,而廣受詬病的銷售誤導問題被選為治理重點。夸大收益、隱藏風險、存單變保單等一系列銷售誤導行為早已成為壽險行業最大的頑疾之一,長期來屢屢被媒體曝光,但收效甚微。項俊波表示,銷售誤導危害巨大,直接侵害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甚至可能引發公眾對整個行業的不信任,綜合治理刻不容緩。除了通過開會向保險公司耳提面命,曉之以利害外,保監會還公布了《關于人身保險業綜合治理銷售誤導有關工作的通知》,在政策上同步跟進。

周忻:非典型地產大佬
周忻在房地產中介行業已經干了20年,他一手創辦的易居中國是一手房代理行業中的龍頭公司。2011年,易居中國動作頻繁,先是率先推出房地產電商,成為對房地產行業影響深遠的大事件之一;接著完成對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的要約收購,同時還入股21世紀不動產成為第一大股東。在這個樓市的冬天,“周老板”悄悄轉身,一只腳已經非常深地踏入到互聯網的江湖中。2011年8月8日,易居的中國第一個房產電商平臺eju.com正式上線,到2011年底,萬科、綠城等行業中的主流公司,都已在這個平臺上開通了自己的電商平臺。

盧英德:面臨職業生涯最大挑戰
百事股價在去年5-9月間下跌了15%,引發了一些投資者的恐慌。更重要的是,自從盧英德5年半之前開始擔任首席執行官,百事公司的股價就一直不見起色。盧英德已經多次未能實現既定的盈利目標,尤其是公司的旗艦產品——飲料類產品在北美這一全球最大飲料市場慘遭潰敗,百事甚至將碳酸飲料亞軍的位置也拱手讓給了健怡可樂,盧英德正面臨著嚴峻的領導力考驗。公司制定了今后數年的宏觀戰略方案后,形勢已經有所緩解。對百事公司的雇員、股東以及盧英德本人來說,未來數月內她的表現如何顯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