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自芳
無論是堅守主業還是適度多元化,抓好主業都是成功的保障。要支持企業圍繞主業增強創新能力,而不是盲目轉向新的領域

在不確定因素紛繁復雜的經濟環境下,企業如何重視實業、抓好主業尤其顯得重要。但對中小企業來說,在困難時期堅持抓好主業并不容易。
在主業與多元化發展的關系問題上,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戰略。從實踐看,有兩種選擇都可以獲得成功:
一是堅持主業強勢拓展。在主業范圍內擴大產品門類,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功能,增強市場競爭力。不但能夠頂住困難站穩腳跟,而且由于困境淘汰了一部分競爭對手,使本企業在業內地位上升,甚至能夠成為業內的領軍企業。頂住壓力,堅持主業營造了強勢企業的例子為數不少。娃哈哈集團的成長就是堅持主業不放松,不熟悉的行業不進入,在食品、飲料領域不斷開發新產品,擴大全國市場占有率,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龍頭企業。
二是在堅持主業不動搖的基礎上,主動進行結構調整,謹慎地選擇多元化戰略。取得成功的多數是依托于老主業的穩定優勢,并且新主業和老主業有較強的關聯性,從而企業容易進入新領域,構建新競爭優勢。浙江萬向集團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堅持以萬向節生產和經營為核心主業,很少涉及其他領域。在主業取得國際品牌優勢、穩定占有全球市場份額的基礎上,近年憑借強大的資本實力,向電動汽車、金融等領域多元化發展。憑借萬向錢潮這塊穩定的主業,不但自有資金充裕,而且能吸引多元化投資所需的大量資本,在集團內資金統一調配的基礎上成功申辦財務公司,獲得銀行、信托、保險等10余枚金融牌照。萬向依托于實業所進行的“同心多元化”戰略令人稱道。
在面臨困難時,有不少企業缺乏抓好主業的決心和底氣,而是輕率地淡化主業,尋找熱門的副業,乃至將副業作為主業。如果新主業順利發展當然最好,但實際上再“熱門”的行業,持久發展中也難免有困難,這時企業就可能處于尷尬之中:當你淡化老主業時,競爭對手乘機而入占據市場,而新主業發展中困境又接踵而來。這時如果老主業比較強,就有克服困難的基礎,否則企業失去克服困難的實力,難以應付多重壓力,甚至產生嚴重生存危機??梢姡瑹o論是堅守主業還是適度多元化,抓好主業都是成功的保障。
2011年下半年溫州發生的“老板跑路”風波,反映了一些中小企業忽視主業,熱衷于投機性副業的問題。據測算,當地民間借貸占民間資本總量的1/6,相當于溫州全市銀行貸款的1/5。這些貸款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企業和普通家庭的閑置資金,但是用于一般生產經營的僅占35%,投資房地產的占20%,停留在民間借貸市場上的資金規模高達40%(大約440億元)。值得深思的是,為什么改革開放初期乃至十年前,溫州人的興趣都在辦廠經商、做買賣這些“實業”上,現在卻把炒樓、放高利貸等作為主業?首先是近幾年實業難做,使不少中小企業不得不淡化實業去尋找賺錢的“捷徑”;其次有一些企業看到一些新興行業的長遠前景,而將資金投向自己并不熟悉的行業,但并未切實考慮其進入的難度和收回投資的長期性;再者如溫州信泰集團,在境況好、銀行追著放貸時,將多余貸款大規模投入新能源項目并參與企業間的高利貸行為。國內短期大量投資蜂擁而入新產業,往往很快形成產能過剩,競爭程度可能比原先的產業還要激烈。
抓好主業與產業結構調整是相輔相成的。主業抓好了,結構調整才有牢固的基礎,即企業原來做得好的應該繼續做,有了實力才能穩健地向高端進軍。如果原有主業不景氣,經過努力提升仍然沒有起色,也需要經過充分論證,謹慎轉向新的主業。浙江的消費品工業規模大、基礎好,雖然多數目前利潤不高,但真正是“永恒的產業”,人類的消費升級是永恒的。意大利把日用消費品生產稱之為時尚產業,不斷追求創新和品牌。如果知難而退,在任何領域都不可能取得大成功?!爸挥袩o望的企業,沒有無望的產業”,市場競爭最后比的是能不能以專業化形成獨特競爭力。國際上較成功的企業,多數走“五步曲”。第一步做大國內市場占有量;第二步價值提升達到資本積累;第三步提升技術含量并對技術進行市場化;第四步創國內品牌;第五步“走出去”創國際優勢。國內不少中小企業走不完第二步就開始直奔副業,也有較多企業家走完第二步卻走不到第三步,走到第三步后退的也有。企業如果不能堅持做好主業,很難進入第三步,更不用說走到第四和第五步。
回顧浙商創業和發展的歷程,就是堅持“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于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攻堅克難取得成功的歷程。經營企業不可能不遇到困難,只有抱著堅持的理念,變壓力為動力,通過技術和管理創新克服了困難,才能達到轉型升級的目標。
支持企業圍繞主業增強創新能力。在當前市場競爭之中,企業抓好主業的關鍵是不斷創新,以新產品、新技術、新的管理方式拓展新的市場。對中小企業而言,創新能力薄弱、缺乏創新實驗和成果應用的規模經濟效應,是最突出的制約因素。政府應積極促進社會各方面與企業進行合作創新。例如,促進大學和科研機構圍繞企業的主業提供技術支持,組織塊狀經濟內的企業進行聯合創新、合作攻關,共享創新成果,可以形成創新的規模經濟效應。近期,臺州市路橋區政府和臺州學院合作建立創意設計中心,下設品牌設計、產品研發和環境藝術等方向,幫助當地制造業進行產品和設計創意,不斷形成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新設計,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就是政府和社會幫助企業抓好主業的良好范例。
運用政府部門的信息、技術等手段幫助企業進行現實和未來發展的正確定位。在激烈的競爭中,企業往往難以準確判斷自身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前景。不少案例證明,企業會過早地放棄對現有主業的深度挖掘,容易犯兩個錯誤:一是低估主業未來的潛力。就像挖井一樣,一定要挖到一定的深度才能有井噴的一天。而很多企業在挖到一定深度需要打攻堅戰的時候,就放松了專業化進攻而去做多元化拓展。二是高估自己在主業的地位,失去進一步提升主業競爭優勢的壓力和動力,但往往在放松的一剎那就導致了競爭對手的迅速壯大,使自己喪失主業優勢。政府作為“旁觀者清”,可以通過提供行業信息、聘請相關專家分析論證等方式幫助企業正確地進行主業定位,既對企業潛力進行深度發掘,也對未來的潛在威脅進行分析,支持企業增強信心,樹立危機感,消除在主業發展問題上的盲目性,是企業抓好主業的前提。
幫助企業規范和突出主業。針對一些企業存在的淡化主業、盲目多元化經營的問題,可以通過工商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的軟性管理,要求企業明確經營業務的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并設置一定的量化指標,如將企業注冊資本大小和經營業務范圍掛鉤。合理控制非主業投資;企業申請新業務或取得非主業的經營資格,主管部門要審查其主營業務狀況,并根據其副業與主業的關聯性,酌情審核其經營許可;對企業的非主業資產達到一定規模,可考慮促其剝離重組。如果主業的增長空間確實受到限制或沒有前景,需要尋找新的項目,可以先用股權的形式謹慎進行投資而不直接經營,既可以長線投資也可以短期變現。保留靈活的退出機制,即使投資不成功,也不影響主業的發展。為促進企業抓好主業,對于企業獲得銀行信貸及其實際使用方向加強監控,切實保障信貸資金用于企業有經驗的主業,促進技術提升和市場拓展,而不是盲目投向新的領域,更不能用于投機性炒作。
企業評價要增加行業標準的權重。不僅僅考察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還要重視其在本行業主業范圍內的優勢狀況。在政策支持和評價方面,建議強調行業性的標準,提高企業在行業內部的地位和信譽度,有利于企業家專心于既有優勢的拓展,真正成為專業化的優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