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 師范學院管理學院 侯 婧
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關系到經濟的長遠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升。高新技術企業作為連接科技與經濟的橋梁,已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是城市區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引擎。廊坊市是京津走廊上的一座新興城市,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作為廊坊支柱產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截至2010年,納入廊坊市高新技術產業統計范圍的企業782家,完成總產值591.3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58.5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品收入445.6億元。隨著高新技術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區域經濟的貢獻也逐步提高。2010年廊坊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利潤總額88.6億元,實現增加值174.8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斷提高,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加值率達29.6%,高出同期規上工業增加值率8.1個百分點,產業獲利能力不斷增強。
廊坊市以華為、富士康、中興等國內知名高科技企業為點,以燕郊開發區、廊坊開發區、固安園區、永清園區、霸州開發區為線,以三河、香河、大廠、廣陽、安次、固安、永清、霸州等縣(市、區)為面,點線面呼應、呈扇形分布的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已初見雛形僅2010年全市建設和謀劃50億元以上的高科技含量、高成長性、高附加值、低排放的“三高一低”型項目就有40個,其中總投資超100億的有15個。在眾多高端產業項目中,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本年實現利潤38.5億元,占全市利潤總額的比重為43.5%,“龍頭”作用尤為明顯。2010年,電子信息產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24.8億元,比上年增長53.5%,占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比重達27.2%,成為最大的支柱產業。
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動力來自于企業技術的不斷更新、企業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而企業技術的更新和產品的升級換代離不開企業的研究和開發。“十一五”期間,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活動經費累計支出22.5億元,年均4.5億元,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2010年,廊坊市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為8億元,已建成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從事技術研發人員5477人,企業自主研發能力顯著提升。在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優勢高新技術領域,重點引進和培育了一批重大高新技術項目,在世界尖端科研領域爭得了一席之地。
廊坊市高新企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方方面面的挑戰:其一,資金的缺乏。高新技術企業需要大量的研發資金投入而目前在發展時還處于企業的初創期,資金處于相對短缺狀態,其中上市公司的比例很小,在市場中籌融資的能力有限;其二,以企業為主導的創新能力動力不足。2010年廊坊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共建有科研機構13個,平均每19家企業擁有科研機構1個,技術支撐度偏低,導致高新技術產業活動能力薄弱;其三,政府政策支持有限。政府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舉措,從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經費的來源構成看,與快速增長的企業資金相比,科技活動經費中政府資金的投入一直都處于較低水平,2010年全市規上企業R&D經費中政府投入所占比重僅為0.4%,這無疑反映出政府在加快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還不夠。
在諸多問題中最突出的是,人力資源的流失現象極為嚴重,缺乏一種有效的激勵約束制度來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高級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的稀缺和流失已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廊坊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僅有R&D人員59人,平均每個企業擁有不到1名R&D人員,在高新技術產業中,科技人員的流失或缺乏無異于企業的“貧血”,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從研究高新技術企業的人力資本特點及產權特征入手,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一套激勵方案來解決問題。
首先,異質性。高新技術企業的管理和技術人才本身具備扎實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可以發揮自主創新能力,在管理、技術以及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中,往往一人身兼數職,既是管理者又是技術骨干,使得邊際效用遞增,邊際成本遞減。
其次,難以替代性。在高新技術企業中,任一具體領域的人才稀缺性都很明顯。在形成時需要高昂的物質和時間成本,同時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與創新。這些知識型技術人才成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企業財富的直接創造者。一旦離職,很難找到與之相配的人來接替,即使找到也許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培訓對接,效果不盡如人意。如果流失嚴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將陷入困境。
最后,工作難以評估。高新技術企業人力資本大多是從事腦力創造性勞動,它是對未來的市場和產品進行設計、探索與構想,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來支持研究和開發,失敗時很難歸屬是客觀原因還是主觀上的問題導致的,即使獲得成功,它的成果價值也很難評估計量。
首先,人力資本的獨立性。在高新技術企業中,人力資本大多以自身的技術和能力為資本投入到企業原始資本中去,同時擁有物質資本權和人力資本權,可以作為所有者之一來分享企業的利潤和資本增值,因此它是與傳統行業中的物質產權支配人力資本產權相斥的一種獨立的形式。
其次,人力資本產權的可交易性。高新技術企業以創業者身份或技術入股到企業的形式獲得一定股份,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可積累更多的資本量,同時企業也可將無限責任公司過渡到有限責任公司。如果能夠公開招募成為上市公司,人力資本就可以順利轉化為股東,其所擁有的股份就可在二級市場中自由流通,形成人力資本向貨幣資本轉化的過程。因此,在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步實現人力資本產權資本化、股份化,并可以在資本市場交易和變現,這既能促進人力資本產權價值的真正實現,又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和產權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高新技術企業人力資本的一般特點和產權特征,目前國外采取了諸如高薪、利潤共享、超彈性工作制、股權激勵等一系列措施,其中期權激勵計劃的實施是高科技公司最為普遍且有效的激勵措施之一。根據統計,全球前500家大工業企業至少89%的企業已經向其高級管理人員實行了ESO報酬制度,在硅谷的高新技術企業已幾乎全部以實施期權激勵制度;雖然日本企業實施長期期權激勵只占所有企業的2%,但在高技術公司中,實施長期股票期權的企業卻占到了15%??梢?,期權作為一種長期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在高新技術企業是較普遍、較重要的形式。對于廊坊市高新技術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有著重要意義。
期權激勵制度是指對經營管理者及技術骨干在未來的時間內以約定的價格和數量購買企業股票或股份的權利,給予其以產權激勵,使其享有企業部分的產權并在中長期才能兌現的一種激勵制度。它通過期權把員工利益與所在企業利益緊緊捆在一起,以實現企業增值的目的。在高新技術企業中實施期權激勵的優越性。
第一,可以解決高級技術、管理人才對產權與報酬的要求。與傳統薪酬制度相比,期權激勵制度可以很好地體現激勵對象的價值,它將激勵對象報酬與企業經營業績相聯系,使經營能力強的企業家能夠獲得更高的收入。由于高新技術企業具有高成長性的特點,企業經營者和技術骨干在客觀上有成為企業所有者的要求,期權激勵制度恰恰能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其在人力資本的產權價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可以使高新技術企業在節約現金的情況下實現對人才的激勵。廊坊市高新技術企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資金相對短缺,中小型企業更為嚴重。用高工資、高獎金穩定人才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弱項?,F金激勵與企業發展經常會發生矛盾,期權激勵制度不失為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辦法之一。在此制度下,企業授予激勵對象的僅僅是一個期權。它的價值只有在激勵人經過努力,使公司價值上漲后才能真正體現出來。這種收入是市場中實現的,公司沒有現金流出,而激勵對象獲得期權后,會比較容易接受相對較低的薪水,把收入重點放在未來的期權收入上。因此,期權制度既解決了高新技術企業現金短缺的問題又達到了穩定和激勵關鍵員工的雙重作用。
第三,可以抑制高新技術企業中的短期行為。期權激勵可以將公司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新技術人才的利益同公司股東的長遠利益緊密聯系起來,鼓勵經營管理人才更多地關心公司的長遠發展,滿足高新技術人才自我價值的需求,從而有助于克服從基本工資和年度獎金為主的傳統薪酬制度下經營管理者的行為短期化傾向,有助于穩定高新技術人才和高新技術企業的長遠發展,使公司經營效率和價值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廊坊市進行期權激勵制度選擇時,有兩種方式:股票期權和股份期權。股票期權是指給予員工在未來確定的年份按照固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公司股票的權利;股份期權是指給予員工在未來確定的年份按照固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公司股份的權利。兩者在公司以后年度的發展中如果升值在約定的期間內就可以選擇行權,而如果業績不理想也可以放棄;最大不同在于:股票期權的固定價格通常是在授予股票期權時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股份期權的股份價格是按照每股凈資產值為主要依據進行計算,而不像股票期權價格那樣按照公允的市場價格進行計算。
股票期權制度在國外已是一種成熟的約束激勵機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國在理論和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根據廊坊市高新技術企業目前的狀況選擇股份期權激勵制度更為合適。
首先,適合廊坊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現狀。股份期權計劃對企業的要求相對寬松,只要滿足兩個條件即可,一是企業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處于初創期或成長期的企業更為適用,二是人力資本對企業發展具有主導作用,關乎著企業發展的興衰成敗。這恰恰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特點。截至2010年廊坊市高新技術企業為782家,規模以上為245家,上市公司為12家,占其總量的1.5%左右。只有這幾家企業有資格適用股票期權計劃,而對于絕大多數企業卻無緣問津。而他們創造了大部分的產值和利潤,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雖然處于初創階段、規模不大,但具備強大的發展潛力,更加需要一種對人才的激勵約束機制來發展企業。股份期權計劃為其提供了發展機會,適合當前廊坊市的發展現狀,即便是上市的十二家企業也可以運通股份期權激勵,它在實施上更加簡便易行。
其次,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高新技術企業具有高成長、高附加值和高風險的特點,激勵模式必須適應這一特點。股份期權激勵制度恰好能滿足,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激勵方式。股份期權激勵在激勵對象行權之前都不需要進行任何投入,激勵對象能否獲權主要取決于激勵對象的業績考核,而能否行權獲利取決于企業將來的發展狀況。對企業而言,無須支付現金,這有利于減輕企業沉重的財務負擔和員工報酬成本,是一種低成本的激勵方式。同時,一旦公司得到發展,其速度和成績將非常顯著,且回報較高。股份期權計劃可以使管理技術人才得到實惠,又可節約企業資金,并且能夠達到長期激勵約束的效果。
最后,沒有法律和政策的障礙。選擇股份期權激勵,激勵對象(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獲得的是購買股份的選擇權,這尤其適用于非上市公司,而且無論規模如何,處于那個發展階段,只要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只要有股東承諾出讓股份,實施起來就沒有任何障礙,包括法律障礙和政策障礙。公司的企業激勵計劃只需要由股東大會、董事會討論通過即可實施,無需政府部門審批,因為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現實操作性。
[1]王少豪.高新技術企業價值評估[M].中信出版社,2002.
[2]陳國霞,李國平.京津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時空差異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0(5).
[3]王愛金,袁本慶.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比較優勢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