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向林峰
發展農村物流是加快我國農村發展的基礎,而要促進農村物流的發展需要一個好的模式。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政策對農村的傾斜,農村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農村物流需求急速膨脹。據不完全估計,到2010年我國農產品物流總量就達到6億噸。因此,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如何選擇有效的物流發展模式已日益成為加快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
伴隨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村物流系統不斷完善。但由于我國農村地域廣闊,經濟環境、地理環境的差異大,其物流資源分布也極不均衡,物流系統的組織模式也各有不同,但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模式。

圖1
這種模式主要源于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農業小規模經營的現狀,也是目前我國農村物流的主要形式。由于我國農村物流發展比較晚,農戶的物流意識淡薄,特別在費用概念上,考慮的是購進多少農業生產資料和銷售多少農牧產品,對物流費用沒有清晰而明確的概念。而且物流規模比較小,農戶很少利用第三方運輸系統來完成,而使用自己的運輸工具直接到市場采購或銷售。
該模式的主導者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它通過簽訂合約的形式直接與農戶達成合作:農戶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生產,加工企業按合約收購農戶的產品,并經過加工包裝后再配送給零售商銷售。在整個過程中,加工企業為農戶提供大部分物流服務,如部分農業生產資料的采購,農產品的庫存、包裝、加工及銷售。
該模式的主導者是銷售企業,包括批發商、農產品販銷大戶、零售商等,由批發商或農產品販銷大戶從農戶手中將分散的農產品集中,然后發往各地由零售商銷售。銷售企業作為農產品供應鏈上的一環,它鏈接了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以及最終消費者,并承擔了農產品的物流職能,來幫助農產品完成實際的交割,以實現農產品的使用價值。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專門從事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儲運及流通加工的中間組織,它們不從事任何直接的農用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而主要是通過契約方式代理多個企業的物流服務。這種模式使專業的物流企業進入農村物流市場,物流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總體來說,我國農村物流的主體包括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戶生產者、各級銷售商和加工企業,主體的組織化、專業化、規?;急容^低,專業的物流人才缺乏。特別是物流業務一般處于附屬業務的地位,在資金的分配上得不到重視,普遍缺乏配套的農產品預冷庫、冷藏庫、運輸中心等低溫保鮮流通系統,農產品的儲藏、加工和運輸能力嚴重不足,信息化水平低,最終導致物流技術水平得不到提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據統計,我國水果、蔬菜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環節上的損失率為25~30%,每年至少有1.8億噸果蔬腐爛掉,而發達國家果蔬損失率則在5%以下[1]。雖然近年來,物流企業主導的物流模式開始在農村物流中發生作用,但由于農村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水平、信息系統建設和規模還不是很完善,組織的規模效率未能得到體現。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特別是村村通工程的不斷落實,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據國家交通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農村公路(含縣道、鄉道、村道)里程達350.66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75萬公里,其中縣道、鄉道、村道比上年末分別增加3.46萬公里、3.53萬公里和6.77萬公里,五年新增農村公路59.13萬公里。全國通公路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99.21%,比上年末分別提高0.37個和3.44個百分點,比“十五”末分別提高6.33個和22.30個百分點。通硬化路面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6.64%,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81.70%,比上年末分別提高4.18個和4.10個百分點,比“十五”末分別提高16.24個和28.81個百分點。[2]
首先,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品種眾多,產量巨大。據2008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糧食產量52850萬噸,棉花750萬噸,油料2950萬噸,糖料13000萬噸,茶葉124萬噸,烤煙260萬噸,豬牛羊肉7269萬噸,牛奶3651萬噸,禽蛋2638萬噸,水產品4895萬噸,水果19220萬噸。而且農產品地域分布明顯,如我國900多個糧食生產基地的產量占全國糧食產量的80%,全國300多個植棉縣的產量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80%[3],這種差異會帶來巨大物流需求,并將隨著人們需求多樣化的發展不斷擴大。其次,我國農村人口仍占全國人口的多數。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49546人,占全國人口的50.32%。隨著城鄉統籌的發展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村對生活資料需求的總量和品種將不斷擴大,由此帶來的物流需求也將不斷增多。
隨著國際農產品的不斷進入,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和消費意識的不斷增強,居民對農產品需求量絕對增加的同時,對農產品的品種、價格和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農產品大多具有含水量高、保鮮期短、極易腐爛變質等自然屬性,這就需要農村物流組織不斷提高物流的專業化水平,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倉儲和運輸技術,滿足市場需求。
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是加快農村物流發展的根本。雖然近年來,我國物流人才的培養得到了國家的重視,不少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院校都開設了物流專業,社會上相關的物流職業資格認證體系也在不斷完善,但物流專業人才仍是我國緊缺人才之一。特別是在農村物流中,物流專業人員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從業人員學歷普遍較低。因此,國家要增加對農村物流人才培養的投入,鼓勵部分學校開設農村物流人才的培養,與涉農專業一樣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并制定一定的優惠政策,吸引物流專業人才參與農村物流;鼓勵農村物流從業人員參加物流培訓,取得相關的物流職業資格認證。
同時,國家應重視物流意識在農村的宣傳。物流意識淡薄既是農村物流人才稀缺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我國農村物流以農戶自營為主的一個重要根源。政府應多舉辦與現代物流相關的科技下鄉活動,鼓勵物流培訓機構或相關院校多下鄉培訓和宣傳,幫助農產品生產者認識到現代物流的經濟價值,樹立物流成本意識。
農產品市場競爭的加劇,也直接對農村物流組織提出了嚴峻考驗。其中,信息化是關鍵。農業物流的信息體系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物流的流向、流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效率和效益。而在我國目前,由于物流主體特別是農戶規模小,居住分散,農業信息網絡不健全,信息的來源主要依靠傳統方式,不僅失真現象嚴重,而且滯后性強,嚴重影響物流效益。因此,各級政府應根據當地農村物流發展的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物流信息平臺,保證及時收集并發布需求信息;加強農村物流信息化基礎設施特別互聯網的建設,同時加強對農戶的培訓,提高其應用現代技術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各類聯系農戶與市場的中介組織的發展。其次,物流技術水平也是導致我國農村物流費用高的重要原因。據統計,我國目前農產品物流階段由于運輸成本、運輸能力、交通基礎狀況和產品保鮮技術等原因導致果蔬類產品損失率達到了20%,即每年有超過3000萬畝農田的產量損失。因此,政府應 加快完善農產品物流標準體系,積極引導農產物流組織在運輸、包裝、加工、倉儲等物流環節采用國際或國內相關物流標準;同時,利用財政貼息、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勵農村物流組織購買先進物流運輸設備、冷藏保鮮設備等,積極發展集裝箱、大型冷藏車運輸,不斷提高農村物流技術水平。
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改善、農村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農村物流專業化的提高都要求物流組織擴大規模。政府應加大引導,支持分散的個體農戶或農村物流組織成立合作社或通過其他方式的聯合,實現物流的規?;省F渲薪M成動態聯盟將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其原因有三:首先,動態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取得最大的競爭優勢,贏得市場機遇,通過信息技術、信息網絡將各企業的核心能力和資源集成在一起,并進行有效的管理,形成的一個敏捷性的動態組織,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完成目標[4]。這種模式有利于小規模的農村物流主體通過契約形式形成緊密的相對固定的協作關系,迅速擴大市場份額,提升物流企業的服務水平、降低物流運營成本,提升競爭力。其次,農村物流主要以農產品為主,而農產品的季節性、易腐蝕性、保鮮性等特性要求物流企業購買較多的專用設備。通過動態聯盟的形式,可以打破地域觀念和各自為政的小農經濟意識,集中冷鏈設備,既保證農產品品質,又充分利用了企業優勢資源,提高設備利用率。
在農村物流動態聯盟的實際構建中,政府部門應首先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物流的各項法律規章制度建設,使農村物流動態聯盟有法可依;其次,利用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專項資金在農產品集中流動區進一步完善大鮮活農產品冷鏈系統、快速檢測系統、配送中心、物流配送體系等農村物流基礎項目;最后,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或財政補貼政策,吸引各農村物流主體加入動態聯盟。
[1]郭碧環.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研究[J].中國外資,2011(04).
[2]農村公路[DB/OL].http://www.moc.gov.cn/06road/.
[3]陳淑華.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1(12).
[4]劉麗.我國農村物流動態聯盟模式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業大學,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