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昌,王 輝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
望天鵝景區地處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境內,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南麓、鴨綠江上游,地理位置為東經127°13′~128°18′,北緯41°21′~41°58′;北接撫松縣;西與臨江市接壤,東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江道一市(惠山市)五郡(三池淵郡、普天郡、三水郡、金貞淑郡、厚昌郡)隔鴨綠江江相望,區內國境線全長為260.5公里,其區域面積2497.6平方公里,境內有漢族、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錫伯族等8個民族,人口共計8.5萬人,其中朝鮮族人口1.4萬,占人口總數的16.9%。
望天鵝風景區距長白縣城45公里,位于長白山南部十五道溝望天鵝峽谷內,全長38公里,海拔最低450米,最高1100米。主峰望天鵝山為東北第二高峰,海拔2051.4米,與長白山天池僅32千米的距離,是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現已被國務院批準為“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并且正在申報“中國吉林長白山望天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1]。
望天鵝山是一個巨大的中心式噴發和溢流的玄武質火山錐,是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溝內因破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地址遺跡和景觀非常獨特。望天景區的主要景點位于在十五道溝口以北的13公里內,景區內的地質類型豐富,包括黑色致密塊狀玄武巖、灰色氣孔狀玄武巖、灰色板狀鞍山玄武巖等構成的石壁和柱峰。其柱狀節理特征顯著,橫向發育的柱狀節理構成了歷史的“書墻”,放射狀發育的節理狀如蜂窩,縱向發育的節理猶如回廊石柱,無不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主要景點30余處。最具代表的景觀有“八大瀑布、十大石景”和一個長達500多米的石瀑群景觀帶,飛瀑或象潑灑珍珠,或如天壺瀉水,或似通天銀河,特別是冬季的冰瀑群極為壯觀。同時,清晰地展現了由火山噴發溢出的熔巖流(巖漿溫度高達1100~1200℃)在冷凝過程中形成的柱狀節理。以柱狀節理構成的石柱沖天而立,并肩相連,石柱上下粗細相等,由灰色氣孔狀玄武巖、黑色致密塊狀粗面玄武巖、灰色板狀鞍山玄武巖等形成的石壁、石峰,這些條石既各自聳立,又交肩相靠,不遠不近,不疏不密,有四棱、五棱、六棱、八棱者,上下粗細相等,沖天而立,千根千態,各有靈性。自北向南排列,無人工雕琢之俗,有自然天成之妙,既像神奇匠師用條石砌起的石墻,又像畫師運用寫意或潑墨筆法痛快淋漓渲染出來的立體山石畫卷。
望天鵝地處中緯度,地勢偏高,屬亞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由西向東和由南向北遞減。冬寒夏暖,四季分明。春季冷暖不勻,空氣干燥,多是偏西大風;夏季溫熱多雨,酷熱天氣少,降水集中;秋季溫度逐日下降,冷空氣不斷侵襲,出現霜凍;冬季嚴寒,長達5個多月。年平均氣溫3.1~3.7℃,≥10℃,積溫2200~2400℃。無霜期115~125天,年降水量為600~700mm。
據有關專家推測,望天鵝峽谷生態林業保護、開發價值達5億元人民幣。其中,森林植被保護潛在價值2.7億元,野生動物保護發展經濟價值1.3億元,中草藥材及綠色食品開發價值5000萬元,冷水魚、林蛙經濟價值3000萬元,旅游資源價值2000萬元。整個區域有3600多個種類的野生植物,500多種野生動物,堪稱一座天然的野生動植物大觀園。享有“天然旅游公園、綠色立體寶庫”之美稱[2]。
由于區域內山脈縱橫、森林茂密,有經濟價值的各種樹木達8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比較名貴的樹種約占四分之三,這里有長白林海之冠的紅松,有象牙板之美稱的紫椴,還有水曲柳、榆、樺、楸、黃菠蘿等樹種。
白漿土是望天鵝面積最大的一種土壤,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4%左右,全氮、全磷、全鉀含量較為豐富,潛在肥力和營養的含量也是比較高的。但由于氣候冷涼,地溫低,生物活力差,有機質分解慢,釋放速效養分少,又因腐殖質層薄,底層土養分含量少,因此,土壤肥力不高。
望天鵝景區坐落在長白山主峰的西南坡,前抱鴨綠江,背倚長白山。境內綠水環繞,群峰拱護,流云飛瀑,鹿鳴虎嘯,集長白山豐姿神韻于一身。最高峰為望天鵝峰,海拔高度為2051.4m。以望天鵝山為中心,呈放射狀延伸至鴨綠江邊。
根據《中國旅游資源普查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3],我們對望天鵝風景區進行了多次詳細的實地調查,并仔細地記錄了相關情況,據統計望天鵝旅游資源單體共計58個,其中地文景觀類18個、水域風光類11個、生物景觀類20個、天象與氣候景觀1個、遺址遺跡1個、旅游購物類4個以及人文活動類3個(表1)。
由此可見,望天鵝旅游資源數量眾多、類型齊全、文化內涵豐富,極具旅游開發價值。

表1 望天鵝旅游資源類型表
通過課題組成員及相關專家對這些旅游資源進行等級劃分,共評出五級旅游資源1個,四級旅游資源6個,三級旅游資源21個(表2)。

表2 望天鵝旅游資源等級評價表
由表1和表2我們可以得出,在望天鵝的58個單體旅游資源中,具備景觀奇特資質、可以成為“特品級旅游資源”的僅有一處,可以稱為“優良級旅游資源”的僅31個,可見其開發力度不足,但開發空間廣闊。
望天鵝旅游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進行旅游開發創造了基礎。
望天鵝景區融合了山、水、谷、洞、泉、林自然奇觀,匯民俗風情于一身。景區交通方便,303省道直通景區,距長白縣城45公里,景區內客運通暢,風雨無阻。
望天鵝旅游景區保持了古樸、清新的原始風貌,該景區的旅游價值在長白縣眾多的旅游景區中處于高等水平,適合開發以峽谷地貌、火山風光、自然景觀與民俗風情相融合的綜合旅游項目。
望天鵝景區所處長白縣是全國唯一的朝鮮自治縣,素有“長白林海、人參之鄉”的美譽,境內的主要景點包括長白山南坡景區、望天鵝景區、鴨綠江大峽谷、果園民俗村,以及唐代的長白靈光塔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干溝子古墓群,這些景點造就了長白縣集“自然風光、邊境風貌、民俗風情、異國風光”于一體的旅游網絡布局。
山上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山下溪流、泉水清澈見底,山間珍稀動物野豬、野雞、鹿等物種在這里生棲繁衍。
望天鵝風景區與朝鮮國隔江相望,中朝國境長(白)——惠(朝鮮惠山市)國際大橋的開通,極大地推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4]。
近年來,單項的傳統觀光正在向游覽、住宿、娛樂、度假于一體的新型綜合旅游和休閑轉變,旅游開發必須把握趨勢,積極開拓,向高品位的精品型發展,打造出旅游品牌。
望天鵝旅游區位于長白縣十五道溝境內,與朝鮮國隔江相望,景區到長白縣、臨江市有高等級公路相通,交通方便,303省道直通景區。同時,望天鵝風景區地處長白山南坡,距離長白山天池32千米,距離長白山西坡所在的松江河鎮4個小時車程。因此,該景區具有可開拓區域性旅游市場的良好區位與交通條件。
隨著世界旅游的發展,中國擁有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國內旅游市場,并且成為了重要的國際旅游接待地。旅游業正在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本項目的建設對提升望天鵝風景區的社會知名度和經濟效益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夠促進長白旅游圈的建設與發展,從而提高吉林省旅游經濟發展水平。
“十五”期間,吉林省的旅游業迅猛發展。2004年,全省旅游業總收入683.68億元,2009年,全省旅游業總收入達932.20億元,與2004年相比提高了1.36倍。在2009年,全省入境旅游65.78萬人次,而全省邊境旅游就達到10萬人次大關,由此可見邊境旅游已成為吉林省旅游經濟新的增長點(表3)。作為中朝邊境的長白縣望天鵝風景區自然也深深沉浸在這種旅游發展的大潮中,自2007到2009年,短短三年的時間,旅游接待就從最初的3.5萬人次增長到6.5萬人次,每年旅游門票收入數百萬元。客源也逐漸由周邊地區及鄰近省份,向河北、山東、北京及上海等省市延伸。游客年平均增長率約為6.1%左右,旅游業已由接待服務型向商業型轉化,其發展潛力可見一斑(表4)。

表3 2004-2009年吉林省旅游數據統計一覽表

表4 2007-2009年望天鵝景區旅游數據統計一覽表
但是望天鵝景區開發較晚,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還有待提高,隨著望天鵝景區的進一步開發,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望天鵝景區的旅游人數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預計2020年最大接待能力為1200人/天,客源構成也會發生相應變化。
綜上所述,望天鵝景區自然旅游資源特色鮮明,旅游區位資源豐富,旅游市場潛力巨大,但人文旅游資源開發明顯不足,應在進一步加強自然旅游資源建設的同時,深度發掘民俗旅游資源,進一步擴大景區知名度和社會效益。
[1]吉林美景望天鵝峽谷風景區[J].長白學刊,2012(5):2,161.
[2]崔越.天工望天鵝 似從仙境來[N].城市晚報,2011-5-31(6).
[3]國家質檢總局.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S].18972-2003.2003-02-24.
[4]長白縣政府網.[EB/OL].(2008-08-15)[2012-05-15].http://www.jl.gov.cn/zt/cbsly/lydt/200808/t20080815_433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