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1,陳 抗2
(1.皖北衛生職業學院,安徽宿州 234000;2.宿州學院,安徽宿州 234000)
在線索教學法中,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實驗和生活中現象等都可作為教學的線索,如以生活中現象為線索,可選擇一些貼近現實、自然的問題,像:環境保護問題、食品健康問題、能源利用問題、新材料問題等。這些現實情境既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又能將學生引導到化學學科知識的學習中去。如:原子結構的教學中可以以日本大地震核電站泄露事故為線索,SO2的教學中可以以酸雨污染為線索,溶液滲透壓的教學中可以以臨床輸液原則為線索,蛋白質的教學中可以以“三聚氰胺”事件為線索,酯和油脂的教學中可以以“地溝油”為線索,醛和酮的教學中可以以福爾馬林保存尸體標本為線索等。
線索教學法尋求的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合理創造一種線索和脈絡,圍繞破解線索產生的原因和結果展開教學。具體實施過程如下,首先創設情景,確立教學的線索,明確探究線索主題,提出探究線索問題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線索活動,找到線索產生的原因,得出科學結論[1]。如蛋白質的教學中,用多媒體播放“三聚氰胺”事件。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閱讀教材、討論等活動探究線索,首先從奶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入手,導出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蛋白質的主要元素組成是碳、氫、氧、氮,蛋白質系數是6.25,三聚氰胺的主要元素組成是氮。由于目前蛋白質的含量測定是以含氮量來計算的,學生明白了不法商販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可以增加氮的含量,用來冒充蛋白質,以次充好。但是,三聚氰胺不能被消化分解,在體內會累積形成結石,嚴重時會危及嬰幼兒的生命。而奶粉中的蛋白質能被人體消化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在體內能合成人體的蛋白質,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通過對線索的探究,學生掌握了蛋白質的組成、性質及作用,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選擇我校2010級高職護理專業125名學生,按班級順序分為2組。以2010級高職護理03班63人為實驗組,采用線索教學法;以2010級高職護理04班62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兩組學生文化程度無明顯差異,將125名學生隨機分成兩個班,具有可比性。
實行教考分離,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同樣的試卷及評分標準,按照流水方式進行閱卷,學生成績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成績比較〔n(%)〕
實驗組中學生各科學習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組中學生各科學習問卷調查〔n(%)〕
(1)經統計學檢驗,實施線索教學法的實驗組學生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傳統講授式教學法的對照組;進一步分析兩組試卷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選擇題的正確率沒有明顯差異,但實驗組學生的簡答題、計算題重點抓得好,解題的條理性強、準確性高。同時,筆者又對實驗組中63名學生的化學教學、數學教學和物理教學,就學生教學參與度、表達能力、滿意度、師生溝通及學習壓力等問題進行了一次自評問卷調查。調查的結果表明,同樣是實驗組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尋找教學線索的答案、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顯著高于同組未實施線索教學法的其他課程教學的學生。實驗組學生對線索教學法感到滿意,滿意度也明顯高于未實施線索教學法的其他課程教學;實驗組大多數學生認為線索教學法能夠減輕自己化學學習的焦慮感,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促進和老師的溝通。這些統計數據顯示線索教學法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歡迎,值得在高職院校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2)線索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它的實施的主導是教師,主體是學生。線索教學法對教師要求更高了,教師不但應當掌握扎實的本學科知識,具備提出線索、梳理線索、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還要有良好的教學組織管理能力,要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要有控制課堂節奏、進行教學科研的能力等。同時,它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精力對教材的進行深度加工,挖掘學生身邊生動的、有價值的其他教學資源,要善于利用當今的社會生活信息,把學生已經掌握的和能夠發現的知識作為課程資源,使教學的線索和教學的內容更豐富、更貼近生活、更貼近學生。
(3)線索教學法的關鍵是要確立教學線索的主線,教學中要體現三條主線:一是問題的背景主線;二是知識生成、發展的主線;三是學生探究線索活動的主線[2]。課堂教學各環節的設計要圍繞這三條件主線展開,引導學生提出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表達與交流、反思與評價等活動,學會疏理線索,學會將一條條線索串成一線,最終順著每一個線索尋找出線索的本質原因,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歸納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雖然線索教學法有許多優點,但如在各章節化學教學中都采用線索教學法則不太適宜。線索教學法還應和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才能更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線索教學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勢利導,加以利用線索,同時要處理好線索、學科知識、學生活動在課堂學習中的關系,不能過分渲染線索而忽視學科知識的學習,忽視學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
[1]徐洪俊.化學課堂教學線索的梳理與構建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4):26-27.
[2]張海洋,馮榮雄,曾盛華.“線索引探”教學思想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應用[J].化學教學,2005(6):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