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郝晶,王金環,尚溪瀛,雍彥禮,田飛,孫瑩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壞,導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減少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膚粘膜及內臟出血、血小板減少、骨髓巨核細胞發育成熟障礙、血小板生存時間縮短及抗血小板抗體出現為特征,臨床上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近年來研究認為,CITP發病機制可能與T細胞凋亡異常有關,進而導致B細胞分泌抗體過多所致[1]。CITP以起病隱襲,癥見皮膚紫斑,鼻衄,齒衄,月經淋漓不斷為特點,常表現為氣陰兩虛之征象[2],因而我們以益氣滋陰法為治則,自擬中藥方劑治療CITP,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并應用流式細胞術測定CITP患者治療前后Fas的表達水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皆來源于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門診和住院的CITP患者,共30例,均符合CITP的診斷標準。30例CITP患者中男10例,女20例;年齡在11~61歲,中位年齡(29.23±18.14)歲,病程在0.5年~15年之間,血小板計數在2×109個/L~27×109個/L,平均(10.83±8.33)×109個/L。正常對照組15例。
1.2 治療方法 給予自擬益氣滋陰為主中藥方劑,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藥物組成為:黃芪、黨參、生地黃、旱蓮草、女貞子、紫草、茜草、赤芍、雞血藤、當歸、鎖陽、白花蛇舌草、連翹、甘草等,并隨癥加減。2個月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判斷療效。
1.3 觀察指標
將CITP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按無、輕、中、重分級,并給予量化處理。無癥狀記0分,輕度記1分,中度記2分,重度記3分。外周血血小板計數。觀察CITP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Fas的表達水平。
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為:[(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應用流式細胞術測定CITP患者治療前后Fas的表達水平。
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樣本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SPSS 16.0分析試驗結果,并以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5.1 益氣滋陰法治療CITP的臨床療效
CITP組30例,臨床痊愈4例,顯效11例,有效11例,無效4例,CITP組總有效率86.7%。
5.2 CITP患者治療前后Fas的表達水平 結果見表1。
表1 CITP患者與正常對照組外周血Fas表達水平的比較(s)

表1 CITP患者與正常對照組外周血Fas表達水平的比較(s)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10.41 ±3.76△ 32.78 ±8.05△*15 56.36 ±10.76 56.36 ±10.76對照組
由表1可以看出,治療前治療組Fas表達水平低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Fas的表達水平升高,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仍有顯著性差異(P<0.05)。
根據CITP的發病特點和臨床表現,該病病機以氣陰兩虛為主,故治療時應以益氣滋陰為主,選用黃芪、黨參補氣健脾,攝血止血;選用生地黃、旱蓮草、女貞子滋補肝腎之陰,滋陰以降火;選用紫草、茜草、赤芍藥涼血寧血,化瘀止血。此外在藥物的選擇上還結合了現代藥理研究:黃芪對機體的免疫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增強細胞免疫功能,還能激活NK細胞。黨參及其多糖可使巨噬細胞的數量增加,細胞體積增大,偽足增多,吞噬能力增強。生地黃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具有較明顯的保護作用,能減輕激素副作用并有止血功能。旱蓮草即可增強免疫,又具止血作用。女貞子又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能力,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作用。紫草、茜草具有調節免疫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ITP是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的自身免疫病,近年來研究認為其發病機制與T細胞凋亡異常有關。目前認為T淋巴細胞凋亡異常是引發自身免疫病的一種重要機制。Fas表達在淋巴細胞凋亡中起非常重要作用,當Fas與FasL結合時,FasL可向胞內傳遞“死亡信號”,通過啟動FADD(死亡結構域相關蛋白)及Caspase(天冬氨酸特異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家族在數小時內引起細胞凋亡[3]。伍昌林[4]等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ITP患兒血T細胞Fas/FasL蛋白表達,結果ITP患兒外周血T細胞Fas蛋白表達與正常對照相比明顯降低,而FasL表達升高,提示ITP患兒外周血T細胞不能通過Fas/FasL途徑正常凋亡,患兒體內活性T細胞增多,可能導致血小板大量損傷。盛光耀[5]等認為,臨床上可考慮通過誘導外周血淋巴細胞凋亡,消除過多激活的淋巴細胞來治療ITP。
在本次試驗研究中,我們通過對正常組和CITP組療前療后外周血Fas表達水平的比較發現,治療前CITP患者Fas表達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提示CITP患者外周血T細胞不能通過Fas/FasL途徑正常凋亡,導致T淋巴細胞亡不足和血小板破壞增多,表明CITP患者存在細胞免疫異常。而以益氣滋陰法為主方劑可能是通過上調Fas的表達水平,促進CITP患者外周血T細胞通過Fas/FasL途徑正常凋亡,以減少血小板的破壞,從而達到治療CITP的目的。
[1]尹艷,王若暉,郝晶,等.桑椹三仙膠治療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前后調節性T細胞及GITR表達的變化[J].中醫藥學報,2011,39(4):58 -60.
[2]李海昌,溫成平,謝志軍,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激素治療不同階段證型特點的研究[J].中醫藥學報,2009,37(6):59-61.
[3]Denecker G,Vercammen D,Declercq W,et al.Apoptosic and necrotic cell death induced by death domain receptors[J].Cell MolLife Sci,2001,58(3):256 -370.
[4]伍昌林,劉仿,肖紅,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外周血T細胞凋亡信號蛋白表達的臨床意義[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9):885 -887.
[5]盛光耀,王春美.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3):157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