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許國磊,李樹斌
(北京市大興區中醫醫院,北京 102618)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定性是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生的重要機制,炎性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屬中醫學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疇。中醫學認為,冠心病多因年老體衰、臟腑虧損,七情內傷,氣滯血瘀;或過食膏粱厚味損傷脾胃,勞累疲倦,思慮過度等耗損心氣,致血行不暢,心脈瘀阻所致。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8月~2011年3月我院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7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及WHO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衛生部《中藥新藥治療胸痹(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制定,本研究選取病例為胸痹心痛病、心血瘀阻證。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丹紅注射液)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齡(65±12.3)歲,病程(8±4)年;對照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平均(64±12.5)歲,病程(7±5)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1)合并心肌梗死;2)影響心電圖確診心肌缺血的體征;3)有明顯心力衰竭癥狀;4)重度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癥候群者;5)合并有心肌炎、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等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腸溶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ACEI,硝酸甘油和鈣拮抗劑等,治療組用丹紅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鈉250mL,每日靜脈滴注,睡前口服辛伐他汀20mg,對照組常規治療,治療2周,觀察患者實驗室指標及中醫證候的改變。
1.4 觀察指標
兩組病例均在用藥前和用藥2周后測定患者血脂、hs-CRP及中醫證候積分變化,并進行12導聯心電圖檢查,測用藥前后的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分別統計用藥前后每周的心絞痛發作次數。
1.5 療效標準
1.5.1 癥狀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同等勞累程度不引起心絞痛,或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減少80%以上。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減少50% ~80%。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減少低于50%。加重:心絞痛發作次數、程度和持續時間加重,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加。
1.5.2 心電圖標準 顯效:心電圖復查ST段及T波基本恢復正常;有效:心電圖復查ST段及T波有所糾正;無效:心電圖復查ST段及T波無好轉。
1.5.3 中醫證候各癥狀療效標準 顯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癥狀發作明顯減輕。無效:癥狀無改善。加重:癥狀發作加重。
1.6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心絞痛改善比較 結果見表1。
2.2 兩組心電圖改善情況比較 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心電圖改善情況比較[n(%)]
2.3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n(%)]
2.4 治療前后血脂及C-反應蛋白變化 結果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及C-反應蛋白變化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及C-反應蛋白變化比較(s)
反應蛋白治療組 治療前組別 n TC LDL-C TG C 35 7.04 ±0.91 4.15 ±1.2 3.02 ±1.89 13.06 ±3.21治療后 35 5.16 ±0.81 3.05 ±0.91 2.49 ±1.64 7.56 ±3.19 P<0.05 <0.05 <0.05 <0.001對照組 治療前 35 7.01±0.80 4.17±0.89 2.61±1.8 11.23±2.23治療后 35 6.95 ±0.85 4.09 ±0.88 2.65 ±1.81 10.79 ±2.25 P >0.05 >0.05 >0.05 >0.05
冠心病心絞痛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痙攣引起心肌缺血與缺氧。中醫學認為,冠心病屬于“胸痹”、“心痛”范疇,其病機為本虛標實。其本虛多為年老體弱,腎陽不足,陰寒內生,加之勞倦內傷,脾胃虛弱,運化失職,釀生痰濁。標實則為寒凝、痰瘀痹阻于心脈。西醫治療關鍵是保護血管內皮、抗血小板、穩定斑塊、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中醫相應有活血化瘀、化痰通絡、溫經散寒等治療方法。
丹紅注射液是植物丹參和紅花提取物。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通血脈,散瘀結;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化瘀血,通經絡。現代藥理證明,丹參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流作用,并對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減少TXA2釋放又激活血管內皮細胞釋放PGI2,糾正外周循環中TXA2/PGI2平衡失調,對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積極的防治作用[3-5]。紅花可以增加心肌供血供氧,對急性缺血心肌具有保護作用。通過抗氧化、降血脂、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與釋放、抑制凝血酶系統、激活抗凝及纖溶酶系統抑制血栓形成,更好的防治冠狀動脈樣硬化疾病[6]。
本研究選取中醫證屬瘀血阻絡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活血化瘀,穩定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治療,臨床療效證明,能有效改善血液流變性異常,改善和減少患者心絞痛發作。
[1]陳灝珠.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 -76.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異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4.
[3]張照,朱偉君,阮鴻剛,等.丹參注射液對心臟微循環的影響[J].病理生理學報,1985,1(2):19.
[4]蔣丹.丹參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及對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03,12(2):105 -106.
[5]陳向榮,陸京伯,石漢平.丹參的藥理作用研究新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1,21(1):44 -45.
[6]李桂偉,劉新橋.紅花黃色素治療冠心病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9):1570-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