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瓊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產婦妊娠期首次發生糖尿病及糖耐量異常,包括已患有糖尿病且合并妊娠病人[1]。近些年來,GDM的發病逐年上升[2]。若糖尿病臨床癥狀未得到有效控制,妊娠后易產生分娩并發癥及新生兒并發癥,對母嬰的生命健康也是一種危害。為探討GDM病人的最佳護理方法,筆者選取我院2010年1~12月共56例GDM病人進行臨床護理研究,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本組56例,初產婦42例,經產婦14例。年齡23~41歲,平均年齡(32.3±5.3)歲。根據 Priscill White GDM 分級方法[3],A級40例,B級16例。將病人按入院時間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8例。兩組病人在年齡、病情、體重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病人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病人采用循證護理方法,具體如下。
2.2.1 提出循證問題 嚴密監測病人血糖變化情況,并以每個病人個體為單位,由護士一一進行溝通,結合護士的日常工作經驗,找出誘發病人臨床血糖水平不穩定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最終總結的影響因素包括:醫療常識的掌握、心理因素、生理因素。
2.2.2 尋找循證支持 我院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尋找循證支持:第一,通過網絡文獻數據庫進行資料檢索,共搜得相關文獻128條,經閱讀和篩選后,對以上問題的解決有幫助的共55條。第二,查找本院以往病例,協同咨詢工作經驗豐富的護理工作者,以她們的切身體驗來進一步修正循證問題的解決方案。
2.2.3 臨床實施 針對誘發病人血糖不穩定的主要因素,結合循證結論對病人進行逐一護理。對缺乏醫療常識病人采用健康教育的手段,臨床就GDM的相關醫療知識、臨床用藥、自我調節、注意事項等一一向病人做以宣教,使病人在充分了解疾病特點的基礎上,能夠自我控制情緒及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習慣,注意飲食,加強運動等,以穩定臨床的血糖情況。健康教育主要在病人入院初期進行,可對病人做適當考核,確定其對重要信息資料記憶準確,比如用藥要求、劑量、時間等。采用心理護理方法打消病人不良情緒,GDM病人往往對疾病產生擔憂和焦慮,尤其對胎兒的安全與否存在疑問,表現為煩燥、易怒、抑郁等,不利于臨床的治療與護理。心理護理通過對病人心理狀態評估,設定心理護理計劃,具體實施和評價反饋來進行。首先通過與家屬交談、體檢、問卷調查對病人的不良情緒評估,然后針對產生不良情緒的具體原因設置計劃,重點是有針對性的打消病人的不安心理,解答病人疑問,鼓勵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對生理因素產生的影響,適當采用營養支持和運動療法,根據病人的病情及個性特點,為其制定專門的營養及運動計劃,并輔助病人按照計劃實施。注意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熱量等的攝入,定時定量進食,多吃水果蔬菜,適量運動,將體能調整到最佳狀態。
2.2.4 循證總結 對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為以后的護理工作的開展和改進提供依據。
2.3 觀察指標 偱證護理1周后分別記錄病人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BS)、孕產婦及圍產兒并發癥發生情況。
2.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包,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χ2c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1 兩組病人FBS與PBS比較(表1)
表1 兩組病人FBS與PBS比較(±s)

表1 兩組病人FBS與PBS比較(±s)
組別 例數FBS PBS<0.05 <0.05研究組對照組t值P 28 6.32 ±2.51 9.57 ±3.55 28 9.36 ±3.27 12.45 ±4.54 3.9023 2.6443值
表1顯示,研究組病人FBS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3.2 兩組病人及其圍產兒并發癥比較(表2)

表2 兩組病人及其圍產兒并發癥比較 例(%)
表2顯示,研究組孕產婦及圍產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5)。
據統計,GDM在美國的發病率為4% ~7%[4],而國內發病率為6.6%[5],其對母嬰的危害都非常大,使孕產婦圍產期的風險加大,也增加了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有效護理措施對于提高對GDM病人的病情控制,減少并發癥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多數GDM病人對于該病癥的基本情況及相關醫療知識知之甚少,造成較重的心理負擔,病人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導致血糖升高或波動明顯,形成孕產婦自身及圍產兒的高危因素[6,7]。心理護理能夠減輕病人心理負擔,提高其對治療與順利產下健康寶寶的信心,使病人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健康教育從醫療和病癥的基礎知識入手,讓病人在面對病情的同時了解疾病情況、臨床治療與護理方法、用藥特點、注意事項等,從而達到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營養療法主要通過飲食的控制與調節來為病人補充充足的營養,避免可能影響血糖的進食;運動療法則是通過適當鍛煉,增強病人的體質。
循證護理是伴隨循證醫學在我國的應用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其最主要特點是有針對性、有的放矢。護理工作者通過循證能夠確切了解影響護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再尋查各類相關資料,以獲得實證依據,結合多種理論和經驗的總結,能夠更好的為病人服務,提高療效。
本研究表明,采用循證護理方法,對有效控制GDM病人血糖、減少孕產婦及圍產兒并發癥,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本研究歸納如下:(1)家屬是病人最大的精神支柱[8],因此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應大力爭取病人家屬的支持與幫助。(2)由于病人的文化程度、年齡、生產經驗等不同,對于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臨床護士應針對病人的自身情況和接受程度來制定適當的護理計劃。(3)對GDM病人的護理最終目的在于使孕產婦及圍產兒均處于健康狀態,循證是一種工作方法,在應用過程中還需不斷的發展和總結,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取長避短,達到更好治療效果。
[1]李立華.1例晚期妊娠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昏迷致死胎病人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1,1(3):162 -163.
[2]張藐冰.護理程序在妊娠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9):41 -43.
[3]Van Batenburg,Eddes T,De Croot L,Huizink AC,et al.Maternal symptoms of anxiety during pregnancy affect infant neuromotor development:the generation R study[J].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2009,34(4):476 -493.
[4]于麗月,王愛民.高齡妊娠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問題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1,9(1):77 -79.
[5]江綺懷,蘇 苓,朱春迎.妊娠糖尿病病人整體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9):194 -196.
[6]向桂珍.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在妊娠糖尿病35例的應用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9):7229 -7230.
[7]葉如賢.妊娠糖尿病的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1,2:627-628.
[8]張 遠,群 英,郭文娟.家屬參與護理計劃工作對妊娠糖尿病病人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6):205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