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臺詞”作為含蓄、暗示、寓意、另有所指或別有他求的語言形態,在日常生活中是經常運用,并司空見慣的。人們形容“潛臺詞”的生動說法很多,如“聽話聽音,鑼鼓聽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話里有話”、“言不由衷”、“說東指西”、“話里帶刺兒”、“醉翁之意不在酒”、“指雞罵狗”、“指桑罵槐”等等。這種語言形態,說出的話語看似很平常、很隨便、很明了。其實,話里卻蘊含、潛藏、影射著其他不便表達或不愿明說的意思,或別有隱喻的意味深長,或另有所指的言此及彼、指桑罵槐,或帶有譏諷、挖苦、攻擊的旁敲側擊、含沙射影、冷嘲熱諷等等。說穿了,就是在話語聽似直接、顯露所表明的意思中,內里還包含、滲透、潛藏、暗示著含蓄、隱晦、深層、復雜的意思。這種語言形態,在戲劇對話中則稱為“潛臺詞”。
“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人的隱秘內心世界,雖然比外在表露顯現出來的,即所能看到的更為隱秘復雜,但是,“心腹事”往往也能從“口中言”的潛臺詞中暗示流露出來。因此,聽一個人說話,如果不了解他那句話的本質,不懂他話語的基本意思,不深入一層去體會、領悟、品味他“口中言”的話中話、話外音、潛在意,就很難真正洞察了解此人的“心腹事”,即話里所傳達暗示出來的內心真正意圖。
在日常對話中,人們為了傳達表露難以直言,或比較含蓄比較隱秘的思相、情感、意圖時,通常會選擇、運用各種能夠表達滲透不同潛層意思的語句來說話。有些話乍一聽不過是一句簡單淺顯、平淡無奇的話。如果這一句話在別一個地方,在別一個情境之下,為著一個特定的目的從另一個人的口中說出來,其中包含的意思就可能很復雜了,可能是十分深刻而意味深長的話,也可是十分尖刻并暗藏殺機的話。這就是潛臺詞的重要作用。
戲劇的“潛臺詞”,是由戲劇的規定情境、人物個性、內心活動、行動目的(戲劇走勢及與對手角色交流意圖)等情況所決定(規定)的。演員要充分運用好戲劇語言的潛臺詞,就要設計運用一切方法和技巧使觀眾明了你所言臺詞的內在意思。說起來,道理好像很簡單,有的話你不必一定很直率地把意思和盤托出,可人家一聽就會知道你在說什么;有的話直巴籠統地說出來效果并不會好,那就應當委婉含蓄一些;有的話要傳達比較詭秘、或比較深奧、或者比較復雜的意思,用一般的話不容易表述出來,那就得尋找最適當的語匯、恰切的說法,把語句做一些加工,巧妙地說出來,讓觀眾能感受、領悟、體味出來,這就是運用潛臺詞。
“潛臺詞”這個名詞是意譯,翻譯的漢語詞義的含意很準確,能很貼切地用來說明戲劇臺詞所包含、隱喻、潛在的深一層意思——臺詞的本質意思,也就是臺詞所表達的人物的內心活動。所以,研究潛臺詞必須通過臺詞的貫串與交流,先有了整體的意思,然后逐段地分析、體味、領悟,再恰當地表達。決不可斷章取義、逐句逐字去找。有的潛臺詞只要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明,有的就要好幾句話才能說明,有的甚至于是腦子里浮現出來的一個情景,一幅圖畫;這種現象往往就是彼此間微妙的心理狀態,就不是一句話能說明白的。例如,你有一個秘密怕人知道,可是偶然聽到你的朋友說一句話,很像他知道了你的秘密,馬上一幅圖畫就呈現在你的面前,但是你還是很鎮定,你便想出一句話來,想試探你的朋友究竟知不知道那個秘密。這一試探,引起了你的朋友的揣測或誤解,他回答的話好像與你很有關系,這樣一來一往地對話,聽起來很可能不貫串,實際是由潛臺詞為貫串著的。這類潛臺詞可能是很復雜的,這只要演員徹底明了就行,用不著編成一大堆成文的語句記在心里。演員研究潛臺詞,為的是正確掌握事件(劇情)和人物的內部聯系,并準確深刻地表現出來。如果逐句逐字地去找潛臺詞,必至弄得支離破碎,變成繁瑣,以致影響演員的藝術創造。
我國的語言非常豐富,極富于音樂性和節奏感,表現力很強,且很有韻味,意境。在不同人物、不同場合,不同情勢講出來,就有了某種蘊含著潛在的、隱喻的、深刻的內涵——即潛臺詞,不同心境的人聽起來會有不同的領悟和感受……而最能夠有聲有色表現語言之美的藝術就是戲劇,想要欣賞優美的語言藝術,就到劇院去。戲劇語言之美又多體現在潛臺詞的獨特藝術魅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