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學前教育對于人的發展,對于整個教育事業,以及家庭和社會的穩定與進步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學前教育在世界的范圍內都受到了普遍的關注,我們中國也不例外,在十二五規劃中把學前教育也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對幼兒園教師的要求越來越系統、全面。我們知道現今的幼兒園中,如果教師沒有一些唱歌、跳舞、彈琴、繪畫等基本功和活動技能的話,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是很困難的。就歷年的形勢看,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都來自應屆高中畢業生,學生們的文化課水平都相當好,但是在技能這一塊卻顯得平平,就像學前專業的學生們在聲樂方面多數都沒什么基礎,除個別的學生從小學過一些聲樂外,多數都是臨時抱佛腳,考前學一段時間,集中培訓一段時間。但是大家都知道聲樂是一門技能,沒有相當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是不可能學好這門技能的,即使再有音樂天分的人也需要一個聲樂老師用科學的方法予以指導。所以要想面對那么多不同程度的學生,還想要學生們在聲樂上有很大的進步,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對于大多數學生沒有任何技能基礎的情況下,僅僅依靠短時間的訓練顯然無法滿足實際的技能需求。因此我們就要考慮,怎樣才能輔助常規技能訓練,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實現有效的教學。
首先,我覺得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安撫學生,讓學生們建立起自信心。因為好多學生都不太清楚學前教育到底是個什么專業,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專業最基本的要求,以及以后的出路都是什么樣的。進了大學學生們突然不知道該怎么做了,由于從高中的學習模式過渡到大學的學習模式,這本身就是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當他們初步的了解了學前教育專業后他們會很迷茫,因為他們當中的好多人都沒有系統地了解過聲樂,一旦要讓他們馬上進入角色他們還是很不適應的。所以我個人認為對學生們的安撫是很重要,一定要讓學生知道聲樂是一門技能,以及得達到什么水平才能勝任未來的幼教工作。在一定的程度上讓學生們內心放松下來。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其次是激發學習聲樂的興趣。我們知道興趣是成功的開始,也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因為天分的不足,可以用后天的勤奮來彌補;但是如果我們對自己應該從事的事情沒有絲毫興趣,要想成功可就難上加難了。
再次是因材施教。隨著十二五計劃的出臺,國家對學前教育的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專業招生也在隨之增加,這就導致原有師生匹配有所緊張,而聲樂課多是以小組課的形式為主的,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分組是很關鍵的。我個人的經驗認為,要把程度以及接受能力相近的同學分到一起,這樣學生也不會感覺吃力,教師也沒有那么辛苦。
還要與學生們多溝通。一位著名教育家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聲中有愛迪生。”那么我們怎么做才能不會讓歷史重演?唯一的答案就是多和自己的學生溝通。聲樂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能,它不同于其他的樂器,他是長在人的身體上的,他是由人的大腦支配下充分調動生理器官,以及心理活動,共同來完成的。一個成功的老師不是讓學生怕自己,這里我們就會想到如何讓學生們放下思想包袱,用真誠的溝通去拉近和學生們的距離。要和學生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我們能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做好充足的準備。
最后是及時對學生做出評價。給每一個學生制作一個聲樂學習的檔案,這個檔案記錄學生學習聲樂直至畢業的全部過程。檔案的內容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有成功的喜悅,有失敗的酸楚;有紙質的,也可以有音像的材料,如每次學生考試和比賽的錄像等等。不同的學生可以依據檔案的內容,形成各自特色,在這個檔案袋里可以體現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等等。在這個袋子里不僅要記錄學生的成功經驗,還要記錄他們自己的失敗經歷,以及他們是如何對失敗進行正確的分析并總結經驗教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