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素梅
桐城市望溪職校 安徽安慶 231400
從2003年開始至今本人一直從事于職高英語教學,在這么多年的教學中,使我深刻體會到職高英語與普高英語的差別,職高學生與普高學生的差別。下面就一些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職業高中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我校是一所職業高中,大多數的學生都是考不上普高而到我校來就讀的學生。正如學生們所說,“成績好的不會進職高,進了職高的成績都是不好的”。尤其是這些學生的英語基礎非常差,而且對英語學習沒有信心,缺乏學習熱情。甚至有些學生讓他用英語數數都不會。由于沒有升學的壓力,大多數學生都是希望自己畢業后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了,英語學好與不好都一樣,學與不學都一樣。甚至有些學生快畢業了,二十六個字母還不能完整的說出來。還有的學生入學時雄心勃勃地制訂了學習計劃,準備大干一場,可一遇到困難和挫折,便望而生畏,失去耐性。看到其他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慢慢的也對英語冷淡了。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底子薄,根本就不是學英語的那塊料,有時我會找一些學生聊天,問他們為什么不喜歡英語,80%的學生都說“我英語基礎不好”,更糟糕的是隨著課程難度的逐漸增加,不懂的問題也變的越來越多了,對一些本來就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學生來說就更對英語失去信心了,甚至有的學生還萌發放棄學習英語的念頭。
(二)職高生對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明確。 許多職高班學生都認為英語和我的專業關系不大,我畢業后又不會和外國人打交道,為什么要學習英語呢?我只要把我的專業課學好就行了,所以在他們的書桌上,擺的都是和他們的專業相關的書籍。許多學生干脆把英語放在一邊,置之不理。因而就造成了職業高中英語教學整體水平難以提高的局面。很多學生在職高就讀期間專業課能拿高分,可是英語科從來都沒考及格過。科目的不平衡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發展。
(三)老師對英語教學不夠重視。
1、教師是決定學生學習情緒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一方面,教師對待學生的情感、態度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尤其是一些老教師,他們認為職高生成績差,能考學的不多,而且每年學生基礎都一樣,又不要考大學,所以教好教壞都一樣,只要把我的教學任務完成了就行了。我常常聽一些我的同事說教書沒意思,一點成就感都沒有,學生又不學,又不聽話。許多老師都是有課就來,沒課就走,很少與學生交流。甚至有個別學生想問老師一些問題,找不到人。慢慢的學生的積極性就沒了,很容易引發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受傳統的英語教學的影響,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教師在課堂上的環節千篇一律都是教單詞、學生跟讀、講解、做練習。老師把寶貴的時間花在了講解分析上,讓學生背知識、做題目,讀和寫成了整節課的主題。每個單元每節課都是一成不變、氣氛嚴肅、沒有生機和活力,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局限,學習潛能的發揮受到了限制,這種枯燥的訓練方式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時間長了,學生心理疲勞,對英語課產生了抵觸的情緒。
針對以上一些問題,本人認為應該采取一下的對策,來改變英語的地位。
(一)提高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認識,明確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在現代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英語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英語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養使用英語的能力。沒有一定的英語知識,就看不懂設備的說明、工藝流程的變化,更何談操作設備、改進工藝、提高質量、做好工作呢?而且,日常生活中很多我們必須涉及的用英語標記的一些場所。職校英語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側重于日常交際需要和有關專業技術的需要,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應用英語的能力。因此,學好英語對他們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營造師生平等和諧的情感氛圍。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營造師生平等和諧的情感氛圍,在創新教育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據此,我在英語教學中,十分注意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在傳授知識時,我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自己的言談舉止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創建平等和諧的英語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索、自主發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學空間。這種“無拘無束”的教學氛圍不僅能夠激發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和創造潛能,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對教師良好的情感態度,使學生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授的課堂上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勵學生充分發揮潛能,強化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提高學習質量,獲得成功的巨大動力,使他們在愉悅的情境中“樂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克服害羞和焦慮的心理。對于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往往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又因害怕出錯而不敢嘗試。此時,教師的肯定和鼓勵顯得尤其重要。一個默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聲由衷的贊許,都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三
)開展分層次教學。在職業英語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加深,學生之間英語水平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形下,英語教學再采用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統一的方法,而不去考慮班級中好、中、差三種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差異,那么部分基礎差的學生會失去信心,對英語學習抱放棄態度,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程度好的學生卻因為沒有更高的目標,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使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分層次教學就是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具體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方法,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使各類學生都經常體驗到進步的喜悅。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在上新課前,可以讓程度稍好的同學為其他同學讀生單詞或課文,第二天上課,再讓程度一般的同學來讀單詞或課文,在復習階段可以鼓勵那些不敢讀、程度差的學生來讀,并且給予他們鼓勵的話語來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及自信心。另外,還可以對課堂上的問題進行分層問答。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不一樣。比如說,上閱讀課時,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背誦全文或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對于中等的學生要求能背誦重點段落,對于差生來說,只要求能讀懂課文就行了,鼓勵他們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使他們做到記好單詞、短語、基礎語法知識和它們的使用方法。
(四)活化教材,優化教學內容。不同專業對英語教學的要求應不盡相同。目前,在我們職業學校,各專業英語教材通用,職業教育特色不明顯,而且教材處于不停的改版和更換中,不利于教科研和教學定位。我們所選教材應突出體現實用性、時代性和綜合性的特征,真真做到讓老師好教,學生易學,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優化教學手段,在英語教學中,將教學手段從以教師講授為主轉化為較大程度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模式朝多樣化發展。多媒體的運用,通過豐富的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對視覺,聽覺的刺激,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件可以承載大量文字、圖像、語音的資料,教師可以節省很多板書的時間,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極大。
優化教學過程,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上。必須糾正從書本回到書本的一讀二背的簡單識記,而要從識記,操練向運用飛躍。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使學生聽、說、讀、寫四種技能得到全面發展,并能綜合運用,必須通過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能力,堅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如閱讀、講故事、唱歌等,這是提高學生外語素質,實踐外語“內化”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