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錦藝
龍川縣豐稔第三中學 廣東河源 517369
團體輔導有別于個別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新的心理輔導形式,它的輔導對象不是個人,而是一個完整的團體,例如:一個小組、一個班級。它不僅僅要求團體中的個人來通過學習、思考來探討知識,更要求各個團員之間的互動探討,彼此交流,相互學習。通過合適的輔導方法,激發個人潛能,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促進個人與個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的和諧。
在個體輔導中,學生要交流、學習、探討的對象太過單一,逐漸會產生一種很強的自我意識,缺乏團隊精神,會對以后的學習、工作產生影響。但是在團隊輔導中,個體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探討,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探討,提出個人的獨特見解,幫助他人解決困難,每一個個體會產生一種別人對自己很重要,自己對別人很重要的感覺,這種感覺會給個體帶來強烈的滿足感、欣慰感和自信心。來自于團體中的互助互利是一種積極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成員不僅可以在團體中充分感受,而且還會擴展到他們今后的生活中,使他們主動承擔責任和助人的行為繼續下去。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在長時間的團體輔導中,個體會對團體產生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并且會隨著輔導時間的長短越來越強烈。個體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會不自覺的站在團體的角度思考問題。遇到問題時,成員會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是團體中的一員,要保持和團體一致的認識和評價,會以團體為榮,愛護和保護團體的形象及榮譽,并且以同舟共濟的精神去應付外界。這種團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是社會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經驗。
團體輔導為參加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活動場所,創造了一種信任、溫暖、支持的團體氛圍,使個體處于一個比較安全與溫暖的情境中,因此很適合培養成員積極面對生涯的態度,積極地評估自己的價值觀
在團體輔導中,信息和資料的提供是輔導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輔導者之外,成員之間也常常傳遞資料,如就業信息,社會資源等。團體成員各自有著不同的背景和經驗,對問題也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理解。這種不同視角、不同立場的多元信息,無疑為團體成員提供了豐富的背景資料,開啟了他們的思路,也拓展了他們的視野,使自己更為成熟地接受挑戰。
今年來隨著團體輔導的發展,團體輔導方法層出不窮,理論與技術不斷更新,在眾多的團體輔導方法中那些是最適合初中德育教育的呢。我們要不斷的運用與創造出最適合初中德育工作的團體輔導方法。
位置分配法是團體輔導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即給團體成員分配到不同的位置,讓其在某個場景中扮演一種角色,來啟發個體對人際關系和自我的一種認識,也被稱為角色扮演法。
例如:
“媽,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呀?”我幾乎要哭了?!皨蓩?,”媽媽撫摸我的臉頰,“嬌嬌是乖的,聽爸爸話”?!班牛 蔽掖饝?。
看見小白馬一邊吃大蔥,一邊被大蔥嗆得直打噴嚏,郝奇奇覺得對不起小白馬?!拔医o你換份白菜。”
小牛托起花盤,惋惜地說:“這棵向日葵活不成了?!毙|看了看葉子,看了看折了的地方,蠻有信心地說:“葉子沒有蔫,傷不算重,一定救得活。”
我輕聲地說:“高老師,明天再講吧。”她笑了笑說:“你今天不會,明天就要講新課,要再不會,不就越積越多了嗎?”
“莉莉,這是我最喜歡的布娃娃,我把它送給你,以后你要是想我的話就看看它吧!”“謝謝你,我一定不會忘記咱們之間的友誼?!眱蓚€小孩在機場依依惜別。
在這個例子中可以讓學生扮演角色閱讀,比較單獨的教述,更容易體會文章的情感。
當個人有解決不了問題時,很少會主動去問,怕打擾到別人,但是團體輔導的方法久了,個體會第一時間就把問題拿到團體中談論,并積極的尋求答案。在團體中,每個人提出自己的答案或見解,每個成員都可以獲得他人的對問題的看法,然后綜合的分析,整理,得到一個比較客觀,比較準確的答案。
在團體輔導的時候,如果遇到兩方或幾方不同的意見,無法調和的時候,可以在在團體中分小組談論,當個個小組統一意見后再展開辯論賽。在辯論中可以讓學生更加清醒的認識問題。
例如:以“ 學校是寬松式管理好還是嚴格是管理好”為題,展開一系列的辯論活動,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認知自我見解。
有競爭才有進步,在團體輔導的時候,可以提出一道難題,讓團隊個體進行比賽,看誰最快解決問題,并讓其講解快速解題的方法,這樣的一種良性循環能夠給個體一種榮譽感,使其更加積極的學習,參與到整個團隊中來。
例如:某人沿電車路線汽車,每12分鐘有一輛車從后面超過,每4分鐘有車迎面駛來,若人、車的速度不變,問每隔幾分鐘有車從車站開出?
答案為:把兩車之間的距離看作單位“1”。電車每隔12分鐘從人后面追上人,說明電車與人的速度差是1/12;電車每隔4分鐘與人迎面駛來,說明電車與人的速度和是1/4,構成和差問題。電車的速度=(1/12+1/4)÷2=1/6;
所以:電車從車站發車的時間間隔是1÷1/6=6(分鐘)。
面對團體輔導在初中德育教育的運用的新問題,教師做為一名團隊的指導者,要明確的團體輔導理念和正確的輔導方法,對于具體的問題要具體的對待,明確一名德育工作者的基本準則。
[1] 富偉麗.《團體輔導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運用》[J].教法研究.2010.
[2] 葉福平.《輔導心理研究》[J].教法研究.2010.
[3] 劉志.《教育方法》[J].教法研究.2010.
[4] 韓愛琴.《初中德育教學研究》[J].教法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