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鑫鑫
光山縣第一初級中學 河南信陽 465450
前言 自《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課程的改革方興未艾。新課標、新理念等既為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又對初中語文教師的角色提出了全新的定位和訴求。語文教師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執行者和組織者,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所以,語文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關鍵所在。
語文教學的任務是“教文”,終極目標是“育人”。在“育人”方面,語文教學有著它的特殊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可以這樣說,語文素質的高低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文化的傳承,而民族素質的高低又取決于“育人”的素質的高低,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把“育人”的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學過程中,設法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社會主義思想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道統一”,關鍵是要依據語文科的特點,將“育人”的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和訓練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循環往復、逐步加深。這樣,語文教育的終極任務—育人的任務才能實現,國民的素質才能大大提高。例如,筆者在教《荔枝蜜》這篇散文時,就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滲透。這篇散文的思想價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需要大力弘揚,這就是用辛勤的誠實的勞動,給人以美好的東西,這是市場經濟最需要的。特別是“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一句,應該側重咀嚼。要告訴學生,只有給社會提供像荔枝蜜那樣極好的東西,才能贏得消費者的歡迎,贏得市場。作者贊美農民是“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這種“為自己”與“為別人”的統一,“為眼前”與“為后世”的統一,就是社會主義的道德。[1]
在口語交際中,許多中學生膽子小、不敢說,有的雖能說,但又說不清楚,沒有明確的主題,因此,必須加強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引起中學生說話的欲望,樹立自信心,讓他們大膽地說,愉快地說。培養口語能力可從五點入手。一是選擇學生喜歡的話題。“課標”建議我們,培養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要貼近生活,融入生活。在中學生生活中經歷過,他們就愿意說,而且能說得多,說得好。教師要深入學生生活,觀察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并加以引導。選擇學生喜歡的話題,學生就有興趣,話匣子就打開了。因為是中學生親身經歷的事,說話的信心就會增強,能夠積極參與,會產生好的口語訓練效果。二是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在口語交際活動時,不必過多地傳授口語交際的知識,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口語交流興趣,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潛力。[2]
語文新課改要求學生,要“學會運用多種讀書方法”。如朗讀、誦讀、雙讀、精讀、略讀、速讀、瀏覽等,每種方式的讀,都有它特定的功能與作用。朗讀是首要的閱讀方式,讀書要從“聲響處學”,重在“以聲解義”,要聲音響亮地念文章。誦讀,則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節拍地讀,重在“以聲傳情”。新課標對朗讀的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生活中,人們常見的閱讀方式是蔽讀,不出聲,不指讀,可以提高閱讀的效率。相對而言,雙讀比朗讀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人們常說的“一邊讀一邊想”主要指的是雙讀。“瀏覽”和“略讀”都是大致地讀。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讀”是略知文本大意,“瀏覽”意在提取信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根據閱讀目標要求和閱讀材料特點,有意識地訓練各種閱讀方法,讓中學生掌握各種閱讀方法。同樣重要的是,應注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養成讀書的習慣使中學生終身受益。當前,閱讀教學還要認真處理好中學生閱讀與教師指導的關系。首先要讓中學生充分地讀,讓中學生擁有充裕的讀書時間。教師作為閱讀實踐的指導者,在教學設計時就要考慮并安排中學生應有的讀書空間和時間,使中學生實實在在地讀,真真切切地讀。在這個前提下,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當學生讀得提不起精神的時候,應該調動中學生讀的欲望和興趣;當中學生讀得印象淺薄、形象模糊的時候,要引領中學生讀得充分,讀得細膩;當學生讀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時候,得點撥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的智慧,激活他們的想象力。[3]
作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寫作文,說到底是思維的展現。語文能力的背后是思維能力。一般寫作是這樣,高考文章寫作更是這樣。例如議論文體,主要是指依靠擺事實、講道理或是邏輯論證等“議論”手段表述作者某種思想見解的文章。它不像記敘文那樣專門敘述、刻畫具體的人、事、物的具體特征或發展變化過程,而是主要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概括的思維方式和語言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質意義或普遍規律。可以說沒有思維深度和廣度的作文,即使文采好,也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一旦思維僵化,無論大腦中儲存了多少豐富的素材,學會了多少作文技巧,最終還是難以靈活應用。因而要提高中學生作文能力,加強對學生的作文思維訓練就成為指導作文訓練的首要任務。[4]
結語 語文新課程改革以“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價值追求,在課程功能、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方面作了很大的突破和創新,語文課程標準也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提出了一系列的理念、目標和實施要求。幾年來,初中課程改革一直是教育領域最熱門的話題。
[1]張小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點滴談[J].教育探索2007,8:79-79
[2]王英帥.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5:32-34.
[3]余文忠.初中語文教學的特性[J].教學與管理2008,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