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萍,羅建華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江蘇蘇州215003)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PIVAS)是指在符合國際標準,依據藥物特性設計的工作環境下,由專業人員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全靜脈營養液、細胞毒性藥物以及抗生素等藥物的配置,可為臨床醫療提供優質服務。國內一些較大規模醫院率先建立了PIVAS。2010年,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的通知后,建立PIVAS是現代化醫院發展的一種趨勢。傳統的靜脈藥物配置信息系統還沒有成熟規范,而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工作存在工作量大、信息量大、工作流程長、工作效率低、易產生差錯、備份標簽費時費資源等問題,因此,利用計算機網絡高效化的特點,開發新的PIVAS信息系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1 條形碼技術和應用簡介 條形碼是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和空按規定的編碼組合起來,用以表示一組數據的信息,這種信息標記可以供專用的機器識讀,而且很容易譯成二進制數供計算機軟件使用。這些條、空有各種不同的組合方法,從而構成不同的符號體系,也稱碼制,適用于不同的場合[1]。
1.2 條形碼生成 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管理系統中,由系統為每一袋輸液產生唯一的16位字符的標簽號,該標簽號由住院病人的信息、日期和輸液序號組成,對編碼不足16位的病人采用“-”符號填補,再經過程序的轉換產生并打印出相應的條形碼,該條形碼對應唯一一份靜脈輸液。
單機版需要電腦1臺,CPU I5-2400,內存1 G,硬盤空間320 G;聯機版的主服務器Intel Xeon E5504以上,內存4 G,146 G SAS硬盤;操作系統平臺為Windows XP。并配有激光讀碼槍若干臺;打印機、EDA(緊急情況可代替艙內掃描)、網絡交換機等設備。
3.1 流程掃描 為配合條形碼的管理,筆者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操作業務流程上,即在擺藥、復核、輸液配置、配置復核4個環節進行條形碼掃描。在上述每一環節應用系統程序和條形碼閱讀器,操作者使用本人賬戶登錄,操作時對每一袋輸液進行掃描復核,同時系統以及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和病區工作人員均能實時獲得配置狀態信息,防止差錯。
3.2 停藥流程 在原有信息系統中,病區護士錄入停藥信息同時發出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退藥醫囑,調配中心接受醫囑后,打印退藥單,通過人工查找方式將藥品在配置前找出,費時費力。使用掃描技術后,護士錄入退藥信息只要發生在配置前,該份輸液的配置掃描即不能夠通過,配置人員就不需要配置,在配置結束后將這些退藥歸位即可,不再需要專人處理退藥,大大節省了人力。
3.3 藥物賬務管理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之前在打印標簽的同時即從二級庫中減去藥品數量,在患者退藥后還要經過電腦確認退藥,藥品數量才會記入二級庫,使用掃描技術后,在配置掃描的同時,系統開始記賬,因此,患者退藥的輸液掃描未通過,不需要再確認退藥,省去了一個流程,節約了人力。
3.4 統計功能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存在大量數字統計工作,使用掃描技術后,統計工作將十分簡便,當一項工作完成后,統計數字即時給出且準確無誤,并且使統計工作更精細化,不僅將原有的藥品統計、病區輸液量統計工作變得簡單,而且可以統計到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為管理考核提供數據。
3.5 標簽備份 2010年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中明確要求做到每份輸液調劑配置操作簽字存檔備份,這項工作在很多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難以實現,而使用掃描技術后,這一問題迎刃而解,每個操作環節操作者在電子備份標簽中清晰顯示,真正做到每個環節的可追溯性。
靜脈藥物配置的流程環節眾多、操作復雜、工作量大,難免會忙中出錯。利用計算機程序控制的條形碼技術管理配置流程中的多道手續,為手工項目的規范化操作提供了客觀保證,可從根本上杜絕因忙亂而導致的差錯現象,可以更好地防止差錯的發生[3];與此同時,條形碼化管理使病人的每一條醫囑從病區發出到接收的每一環節中均有狀態記錄,使管理者非常清楚其所處的狀態,一旦發生問題或糾紛,上述記錄有利于定位和查找原因,明確責任。利用條形碼技術輔助靜脈藥物配置流程及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各項管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藥品配制的質量。
[1]楊樟衛,胡晉紅,全山叢.條形碼技術在靜脈藥物配置中的應用[J].藥學服務與研究,2005,5(3):213-215.
[2]劉影剛.醫院藥品條碼化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8,25(2):216-217.
[3]宋滄桑,趙方允,任曉明,等.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軟件系統的集成應用[J].中國藥房,2009,20(31):2427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