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黃梅縣委書記 余建堂
黃梅縣人民政府縣長 馬艷舟
鄂東門戶黃梅縣,版圖面積1701 平方公里,轄16 個鄉鎮,人口98 萬。既是中國禪宗發祥地、黃梅戲發源地、紅十五軍誕生地、龍感湖濕地保護區所在地,又是全國楹聯之鄉、詩詞之鄉、武術之鄉、挑花之鄉。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108.5 億元,財政收入10.56 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 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 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4268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31 元,各項指標與2006年相比均實現了翻番,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41∶30∶29 調整為34∶36∶30。
當前,在省市委的領導關心下,黃梅迎來了大有可為的黃金發展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難得的發展機遇,突出表現為黃梅被正式納入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范圍,將會獲得重大的政策支持。地利指獨特的區位優勢,處于鄂贛皖三省交界,北枕大別山,南襟長江水,是大別山試驗區、 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改試驗區、長江經濟帶的結合部,將會涌現無盡的發展潛力。人和指優秀的干部隊伍,換屆以來,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干部走上縣鄉村各級領導崗位,全縣上下信心倍增、斗志昂揚,加快發展的人氣越來越旺,將會譜寫誘人的跨越樂章。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凝聚全縣上下智慧,提出了“高昂龍頭(縣城城區),起飛兩翼(小池、五祖),開發三沿(沿江、沿湖、沿路),建設四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部商貿物流城)”的發展戰略,奮力推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到十二五末,地區生產總值達180 億元,財政收入達16.8 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達200 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0 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7∶36∶37,城市化率達5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22000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370 元。
堅持產業為首,推進大產業、大企業、大園區、大項目、大品牌“五大建設”,致力提高經濟實力;堅持特色為要,擦亮禪宗文化、黃梅戲、黃梅挑花三大名片,致力發展文化旅游;堅持項目為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西隔堤、抽水蓄能、商業原油儲備庫等大項目,早日開工建設,致力增強發展后勁;堅持開放為先,突出小池開發,推動小池與九江在規劃、產業、基礎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一體化發展,致力跨江跨區合作;堅持統籌為重,重點做好縣城濱河新區、小池濱江新區、五祖旅游名鎮和全縣新農村建設,致力推進城鄉一體;堅持以人為本,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發展社會保障事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致力改善民生問題;堅持穩定為貴,創新社會管理,加強民主政治,倡導文明新風,致力構建和諧社會。
黃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壯大文化軟實力在后發跨越中尤為重要。精心實施禪文化、黃梅戲、黃梅挑花等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動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資本,使文化產業成為黃梅新興支柱產業。圍繞建設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目標,大力推進五祖寺風景區“4A”開發,打造“中國禪宗之源,國際禪修之都”。抓住國家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契機,緊扣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的戰略目標,加緊編制黃梅文化發展中長期戰略規劃。以興建禪文化研究中心、文化藝術中心、體育活動中心為重點,抓好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設,滿足城鄉居民精神需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提高跨越發展的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我們堅信,黃梅的明天更美好!
大勝工業園,位于縣城西郊3 公里處,是黃梅縣2003年開始創辦的縣級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 萬畝。除水、電、路、通訊、電視、寬帶網及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完善外,還采用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寬松環境吸引外資進園投資創業。現已初具規模,并處于良性滾動發展態勢中。
程江林
大勝關山工業園擴建
大勝朝南補一隅,關山向北接通衢。
工商巨子多新意,爽朗揮毫作畫圖。
劉文芳
黃梅工業園行吟
飛揮大筆一園開,各路英賢競涌來。
破浪乘風闖商海,揚鞭躍馬展雄才。
纖纖巧手百花織,懇懇勤工萬綠栽。
最是天鵝游憩地,青山碧水小樓臺。
朱松山
參訪工業園感賦
興工富企熱潮騰,提速拓寬與日臻。
四苑一區拼大器,九橫五縱構新城。
九條動脈施搖控,四業集群鑄錦盤。
舉措保三添馬力,規模特色互爭贏。
石國祥
贊縣工業園區
園里宏圖展,機車晝夜忙。
關山迎遠客,大勝集金商。
飛劍凌云起,粵梅逐日香。
天鵝孵蛋處,人海笑聲揚。
吳向東
題大勝關山工業園
大勝關山工業園,九通配套盡齊全。
欣觀區位地形好,喜見高科項目尖。
環境寬松能確保,功能服務俱齊全。
雙贏互惠財源進,十里場房十里研。
楊繼新
天鵝湖開發區
天鵝孵蛋地,今喜鳳來儀。
野嶺鋪公路,荒山辟廠基。
招商施遠略,就業解難題。
八面通京邑,前途寬有夷。
許金華
鳥瞰大勝關山工業園
移山劈嶺換新顏,工業園區景倍妍。
靚麗廠房連一片,煙囪林立接云天。
吳興隆
青玉案·大勝關山工業園
廣丘昔日歪斜樹,兔蛇穴,今何去?工業園區寬硬路,廠房櫛比,電機悅耳,廓大恢宏處。梅城定位中心踞,特色鮮明項蕃庶。攻玉它山知幾許,美祥飛劍,天鵝生物,正麟超龍翥。
梅紹坤
西江月·贊大勝關山工業園
昔日荒山禿嶺,今成工業新城。筑巢引鳳率先行,發展勢頭強勁。配套設施完善,園區特色鮮明。三橫一縱已形成,業績輝煌可慶。
黃梅戲,原名采茶戲、黃梅調。起源于宋末元初,成熟于明、清及民國。產生于黃梅的多云、紫云山區。是在采茶歌的基礎上,匯集山歌、樵歌、漁歌等民歌散曲,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逐漸形成體系的黃梅戲。受到廣大觀眾歡迎。現與京、越、豫、評并稱為全國五大劇種,2006年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湛有恒
黃梅戲回娘家
香飄廣宇黃梅戲,奮起攻堅回老家。
最喜京都傳捷報,楚天無處不飛花。
柳濟華
憶江南·黃梅戲
黃梅好,梅戲廣聞名。一曲天仙驚海宇,十分春色動江城。協力邁新程。
邢金臣
黃梅戲在市會演奪魁
黃梅戲劇產黃梅,古藝傳承鑄俊才。
會演市城贏第一,光榮滿載譽歸來。
徐澤先
賀新郎·黃梅戲
一部黃梅曲。溯源流,起源于宋,明清成熟。原是多云采茶女,一片歌聲似玉。還有那,樵歌相續。山北山南三十里,女和男,聯唱多情趣。花送馥,風敲竹。千錘百煉工夫足。似風行,當時傳遍,皖南贛北。裱艷一枝爭看取,錦上描紅添綠。更可喜,江城演出。領袖專家同相見,暖心胸,更展千山目。如升起,東方旭。
許 星
踏莎行·贊黃梅戲草臺班子演出
琴鼓三人,古裝兩套,農閑演出村村到。電燈數盞掛高臺,全家看戲無需票。鑼鼓喧天,人聲歡笑,每場節目更腔調,新人新事蔚新風。昨編今演都夸妙。
柳曉風
黃梅戲草臺班
黃梅戲演遍城鄉,喜慶相逢派用場。
代考裙釵榮駙馬,偷婚仙女配牛郎。
休閑翁媼隨哼調,撥冗郎姑幫唱腔。
十里八鄉迎演出,云霄飄蕩笑聲揚。
蕭浪平
獻給黃梅戲藝術節
黃梅戲媲京昆越,元夜燈傳贛皖湘。
江北江南流譽遠,熒屏播送渡重洋。
翟竹如
浣溪沙·看黃梅戲
者戲原名叫采茶,多年未聽鼓催花。而今重見放奇葩。道白清新除穢語,唱詞妥貼按紅牙。改良文藝果然佳。
黃梅教育,一貫本著“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原則,成就輝煌。素質教育,成果豐碩,詩詞進校,對發展文化黃梅,建設文化強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施定國
愿作艄公渡學生
一葉扁舟破浪行,朝迎紅日晚披星。
邊區山寨橋難架,愿作艄公渡學生。
柯 竹
心 愿
淡掃娥眉課校園,放飛花季繡春天。
常將心雨滋苗木,不逐風塵種硯田。
粉筆生涯隨歲易,夜窗燈火任更遷。
年來秀發蕭疏白,戀戀猶難釋教鞭。
李耀亮
[中呂]山坡羊·民師吟
此身何載,前程何在?一園桃李心頭愛。育人才,滿情懷,冰霜風雨無疲怠。一固守清貧吾可耐,艱,志不改;難,志不改。
廖 偉
沁園春·頌黃梅教育
回首梅庠,創業艱辛,歷史長久。憶東山古寺,名亭八角:發灣民舍,金寨祠堂。戰亂兵災,南遷北徙,熱血青年斗志強。名師眾,播春風化雨,桃李芬芳。明時半紀滄桑,喜教育中興日盛昌。看鄉鄉普九,根基鞏固;年年高考,成就輝煌。“希望工程”,并行雙軌,“東鄂明珠”美譽揚。期明日,更與時俱進,再譜新章。
盧向黨(女)
鷓鴣天·贊實驗小學
綠色校園飾吳頭,書聲瑯瑯逸夫樓。環形跑道晨操急,盆式花壇金菊遒。開網絡,看全球,班施電教競風流。張揚個性鋪新局,改革潮中爭上游。
洪星煌
贊黃梅一中
百年教化展芳姿,情注城鄉譽早馳。
桃李成蹊緣厚土,弦歌在耳得明時。
樂夸比翼題金榜,欣看連科折桂枝。
闊步強林峰頂立,云梯駕到鳳凰池。
黃梅,本是禪宗發源地,古有“小天竺”之稱。禪宗六祖就有四祖、五祖和六祖三大祖師在黃梅弘法,五祖寺被尊稱為“天下祖庭”,在世界全國享有盛譽,有“蘄黃禪宗甲天下、佛教大事問黃梅”之說,是對黃梅佛教在全國及世界佛教地位的充分肯定。由此衍生的佛教文化十分繁榮,被列為全縣十大文化之首。
(清)黃利通
老祖寺
偏是僧廬清晝永,古梅晚發勝桃夭。
巖泉出谷驚風雨,檐雀乘云渡碧霄。
路口松屯無失伍,泮頭石隊自成橋。
此山名蓋支那地,老祖禪源未覺遙。
(明)汪勛
老祖寺
孤石云霄掛,禪關盡日開。
無金慚布地,飛錫自何來。
(唐)白居易
東山寺
直上青霄望八都,白云影里月輪孤。
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
(唐)張祜
宿東山寺
寒色蒼茫老柏風,石苔清滑露光融。
半夜四山鐘磬靜,水晶宮殿月玲瓏。
(清)石喬年
謁四祖寺
破額峰頭訪大醫,傳來三葉自隋時。
龍螭應護千年偈,風雨猶存半壁詩。
浴佛有泉曾涌現,空禪無相盡茶毗。
紫云如蓋今同昔,岳岳生枝更擬誰?
(宋)歐陽修
游五祖山
日暖東山去,松門數里斜。
山森隱者趣,鐘鼓梵王家。
地僻遲春節,風情變物華。
云光漸容與,鳥弄已交加。
冰下泉初動,煙中茗未芽。
自憐多病客,來探欲開花。
周順之
高塔寺塔
巋巍縣邑傍岑樓,一任炎涼沒喜憂。
身正骨堅鏖雨雪,年高眼亮閱沉浮。
日臨影動陰旋宇,煙繞鐘鳴聲震疇。
不向中流爭砥柱,人間擬佑幾千秋。
徐耀寰
游五祖寺感賦
十里遙聞古剎鐘,登臨頓覺百憂空。
山因佛在皆成趣,花為游人盡發紅。
響震云霄幽谷水,香飄天際白蓮峰。
幾經劫火仍含秀,更向明時展壯容。
熊 宛(女)
春日登四祖雙峰山
時平心自適,白首上高岑。
路曲藤牽袖,谷幽露濕襟。
新村飄錦幔,古寺囀流鶯。
坐愛雙峰靜,慈云可共親。
黃梅縣扶貧開發自2004年率先在全市開展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戰略,對老區鄉鎮五祖、柳林、大河、杉木、獨山以及插花貧困鄉鎮苦竹、停前、下新、蔡山、劉佐等貧困村實施整鄉、整村推進開發,取得顯著成績。一是修渠、修堤、建塘、打井、維修中小型水庫;二是修建、硬化通村公路;三是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五改三建工作”;四是領導駐點幫扶,實施產業脫貧。從而,使貧困地區人口逐年越過溫飽線,直至脫貧致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350 元以上。
王大鵬
市長扶貧
山青林茂水粼粼,五祖景區四季春。
桔綠梨黃皆碩果,鮮魚苦菜盡彌珍。
竹杉遍地村村富,茶栗滿園戶戶銀。
今日為何驚變化?只因市長在扶貧。
陳愿求
未來五祖更輝煌
扶貧領導到山鄉,開發資源日夜忙。
苦菜己成新亮點,佛茶好做大文章。
催生種養小康戶,帶出營銷老板娘。
4A 景區招遠客,未來五祖更輝煌。
殷利軍
踏莎行·藍莓基地
拂面春風,沾衣宿雨,一酬心愿觀苗圃。揚眉碧海綠波來,藍莓童寨開新宇。
嫁接移栽,施肥培土,沁人香陣農家女。層巒玉帶漫山飄,九天仙袂歡歌舞。
郭關心
四清閘重修感賦
三農國策惠三農,水閘重修氣勢雄。
設泵安機排灌便,挖溝開港堰渠通。
引泉可使良田潤,排澇能贏五谷豐。
黨政齊心謀發展,一鄉百姓贊聲同。
柯 娟(女)
贊扶貧
策惠三農照大地,高山深處換新顏。
草房絕跡瓦房靚,污水潛流泉水鮮。
道路暢通千戶益,山林保護百花妍。
謳歌善政謳歌黨,建設山區心更堅。
王利金
高產農田示范工程建設
中樞一令響春雷,重整田園畫卷奇。
硬化溝渠灌南北,寬鋪機路貫東西。
低填高挖平如水,就直裁彎正似棋。
富國強農添后勁,千秋大業固根基。
王取材
浪淘沙·蔡山鴨蛋洲大開發
遙憶草荒洲,一片蕭疏。汛期堤岸總堪憂。幾只破船橫港畔,夜宿沙鷗。商總立潮頭,政府相謀。魚池鴨場兩同籌。開發湖灘三百畝,造福千秋。
注:商總,鴨蛋洲開發區總經理商春芳。
黎高榮
贊苦竹鄉鄭友村支書程付生
東風輕拂綠楊堤,春水清清漲小溪。
似玉貞心身乃正,如鋼俠骨影無欹。
池塘凝蕊生清水,荒嶺披輝著彩衣。
富戶富村生美譽,人人相贊大謀宜。
葉曉君
葉宕連片茶園
呂茶陸羽傳千古,葉宕青云接楚天。
開發扶貧鋪富路,財源不盡喜綿綿。
黃梅縣楹聯學會成立于1989年11月,1990年元月創辦《聯苑》報,1991年5月被中國楹聯學會授予“楹聯之鄉”稱號,時為全國第二個聯鄉;曾舉辦中國楹聯學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完成《中國對聯集成湖北卷·黃梅分卷》編纂出版。
黃梅縣流響詩社成立于1987年,同年創辦《流響》詩刊;2001年4月成立黃梅縣詩詞學會,同時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詩詞之鄉”稱號,時為全國第一個詩鄉。2009年縣實驗小學被評為全國詩教先進單位。詩聯兩學會均有鄉鎮分會。現有全國及省市縣會員約3000 余名。
孫軼青(原中華詩詞學會會長)
詠黃梅詩詞之鄉
歡慶黃梅吟友稠,大興詩教美春秋。
翁童共務人高雅,壯志凌云素質優。
晨 崧(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
賀流響詩社成立二十周年
長憶黃梅倍覺親,郢歌植德唱同心。
裁云鏤月乾坤動,仁里詩鄉處處春。
星 漢(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
賀流響詩社成立二十周年
清流長響過陽關,雅韻遙聽二十年。
愿借詩鄉一瓢水,來澆塞外種花田。
林從龍(中華詩詞學會顧問)
贊黃梅詩鄉
佛門圣地畫圖開,斗轉春回淑氣催。
更喜詩鄉名振后,騷壇刮目看黃梅。
徐曉春(原湖北省詩詞學會會長)
巫山一段云·賀黃梅詩鄉
翰墨流江畔,黃梅李杜風。新雛老鳳競豪雄,飲譽九州中。桃杏迎春笑,千禧瑞氣濃。文明德法兩相通,國粹展新容。
讀流響
流響聲聲揚國粹,春光冉冉育新芽。
昔時白雪陽春曲,喜入尋常百姓家。
傅龐如(原湖北省詩詞學會顧問)
詩鄉感言
霞染楚天池,江流萬戶詩。
聯鄉留醉客,五祖笑春時。
馮喚民
征程歷歷奮騰驤
楹聯獲獎又詩鄉,古邑黃梅盛譽揚。
楚尾英才標大雅,吳頭志士創輝煌。
社如沃土生精品,詩似奇花吐異香。
二十年來成就著,征程歷歷總騰驤。
程家玉
贈黃梅詩鄉
黃梅不愧是詩鄉,吟入農村進學堂。
常有百聞今一見,方知源遠水流長。
胡躍飛
贊流響
嘉聲在外豈虛夸,一代詩風遍海涯。
道道清溪流異響,支支彩筆綻奇花。
社如藝苑培新綠,刊若珠璣燦歲華。
東去大江澎湃處,吟旗映赤一天霞。
黃梅挑花,是黃梅農家婦女首創的一種手工藝術,起源于唐宋。其工藝是在棉布或麻布的經緯點上用彩色的線挑出許多很小的十字,構成各種圖案,一般挑在枕頭、桌布、童裝等上面,作為裝飾,多為房室及婦女、兒童飾品。為黃梅十大文化之一。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譽為“無聲的抒情詩,立體的中國畫”。
辛 流
贈黃梅挑花公司
古邑挑花歲月長,而今陳總勁新裝。
千針萬線多精彩,繡出黃梅第一鄉。
程 沙
參觀陳敏策先生挑花工藝廠
七彩挑花絕世稀,常嗟村女忍心違。
驚奇藝苑陳門子,拈起文針帶線飛。
石雪峰
贊黃梅挑花
梅邑有挑花,古今譽邇遐。藝精魁海岳,品秀燦云霞。出手描千景,生財發萬家。五洲商賈贊,東鄂一奇葩。
薛 歌
題黃梅挑花
國畫克隆成立體,無聲有色可抒情,
姑娘巧手揮金線,撒向人間盡是春。
陳敏策
敢超同業成旗艦
遙想當年坎坷多,今朝欣喜卒過河。
敢超同業成旗艦,寶劍生鋒尚奮磨。
何新民
黃梅挑花
挑花工藝史悠久,源自前唐巧女郎。
土布引針呈十字,彩絲描繡出千祥。
巴那馬展佳名播,大會堂懸美譽揚。
民俗傳承新繼創,祖遺文化著霓裳。
陳仲芳
參觀黃梅挑花廠
走進挑花廠,繽紛入眼簾。
翔龍騰畫內,奔馬躍屏間。
電腦拼圖案,人工織錦絹。
珍稀觀不盡,回味久流連。
熊步龍
挑花贊
黃梅自古挑花好,百代千年享盛名。
唐宋起源流久遠,精深成熟在明清。
贏得九州人贊美,飄洋過海眾邦欽。
鮮明古樸傳神韻,曾在波蘭振國聲。
私心久欲觀奇藝,如愿未能空所聞。
今日初來欣一見,神迷眼花更心傾。
耳邊恍覺天機響,玉女仙娥在繡春。
山水田林各有態,蟲魚花鳥俱如生。
姑娘手巧飛針線,十字交針妙入神。
五彩繽紛生絢麗,挑出百花朵朵馨。
幽蘭飄逸姿纖秀,香蕊舒張意態輕。
注目端詳心欲醉,如臨山谷見其真。
灼灼夭桃招人戀,意馬心猿難自禁。
更有天香含喜氣,雍容深艷耀人睛。
花開富貴呈鮮麗,萬線千針見性靈。
百卉冬來無覓處,紅梅向雪報春臨。
疏枝鐵干勝如畫,真信挑花無與倫。
聞道人民會堂內,挑花精品掛中廳。
外賓青睞夸難已,有色抒情勝有聲。
時適郅治升平日,舉國和諧百藝興。
終見挑花成世寶,引人注目作瑰珍。
有識多能陳敏策,高瞻遠矚獨經營。
引來科技添生力,梅邑挑花更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