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彰
Vishay公司亞洲區事業發展部總監
在未來,被動元器件應用的熱點領域看好并將重點關注的市場有:平板電腦、汽車、醫療電子和新能源市場中的太陽能、風能,以及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智能手機、工業電子市場。根據IC Insight 2011年9月份的報告,IC出貨量在2010年增長30%之后,在2011年有一個很大的回落。從2011年年中有5%以上的增長后,這個增長將一直持續到2012年。
在被動元件行業里,競爭無處不在,并且非常激烈。我想Vishay能夠在這個行業里存在并發展50年之久,應該算是個奇跡了。就我個人的理解,技術創新和收購是Vishay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能夠立于不敗之地的兩個關鍵因素。
今天高性能的電子產品,比如消費電子、醫療電子、工業電子和國防電子等,對精度和穩定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此之前,正是因為電容、電阻等關鍵器件在精度和穩定性方面的缺失限制了其廣泛的應用。而我們的Zandman博士發明的Bulk Metal?箔電阻恰恰是因為彌補了產業這個方面的空白而至今仍然是領先的技術。Vishay的產品對于很多客戶都等同于“精度”和“穩定”。我們的技術創新還有很多,以至于Vishay的產品在諸多領域都享有業內第一的美譽。
并購對于Vishay來說是發展過程的重要一環。Vishay的發展歷史甚至可以看做一部收購史,在發展過程中通過獨到的眼光和對未來準確的把握不斷的吸收優秀的技術和人才,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和技術。1985年Vishay收購了Dale Electronics 1987年收購Draloric Electronics 1988年收購Sfernice。收購這些公司,不僅使Vishay的銷售得到增長,更為Vishay帶來繞線電阻、電感、專用電容、等離子顯示器、專用連接器、變壓器、熱敏電阻和電位計產品等。上世紀90年代, Vishay收購Sprague Electric 獲得鉭電容; 收購Roederstein,獲得薄膜、鋁、陶瓷圓盤電容器和厚膜芯片電容器;收購Vitramon,獲得多層陶瓷芯片電容器。
收購并沒有停止。在2000年Vishay收購了Electro-Films、Cera-Mite和Spectrol;在2001年收購了Tansitor和Mallory(一家北美電容器公司);在2002年收購了BCcomponent,它是歐洲和亞洲領先的無源元件制造商, 其前身是Philip Electronics(荷蘭)和Beyschlag(德國)公司生產無源元件的部門。這一次收購極大的增強了Vishay在無源元件方面的全球市場份額。BCcomponents產品線(現在是Vishay BCcomponents和Vishay Beyschlag)包括薄膜MELF電阻、線性和非線性電阻、陶瓷、薄膜和鋁電解電容器,以及開關和微電位計。隨后,Vishay收購了MIC公司的Aeroflex部門,該部門是一家規模較小的無源元件生產商,進一步增強了Vishay現存的薄膜產品的生產能力。
其他被動元件的收購還包括:2008年收購KEMET的液鉭電容業務,2011年收購Huntington Electic,2012年收購HiRel Systems。
在分立半導體領域,1997年Vishay收購了Lite-On Power Semiconductor公司65%的股份進入了分立半導體領域。1998年,Vishay收購了TEMIC的半導體業務部門,這部分業務包括了Telefunken和Siliconix 80.4%的股份。而Telefunken和Siliconix過去曾主要生產MOSFET、RF 晶體管、二極管、光電子、電源和模擬開關IC。Vishay隨后賣掉了它在Lite-On的股份, 以重點專注Siliconix和Telefunken的業務。2001年,Vishay收購了Infineon Technologies的紅外元件業務和全球二極管及整流器領先制造商General Semiconductor。General Semiconductorhe Infineon的紅外元件業務,增強了Vishay現有的Telefunken和Siliconix的業務能力,并推進Vishay步入了頂級分立半導體制造商的行列。
Vishay也在通過收購進入一些新的增長領域。2004年通過收購從事fabless IC設計公司的RFWaves,Vishay完成了在無線通訊領域收購一家剛起步公司的計劃,這也與Vishay的創新戰略和創新的宗旨相一致。 2007年Vishay收購了International Rectifier的PCS業務。在新領域尋求增長的同時,Vishay也還是會持續推進分立半導體和無源元件的核心業務。并且,Vishay還將做一些投資以確保公司的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