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師昌緒:“特殊材料”制成的科技長者

2012-08-15 00:42:57文/余
中華魂 2012年21期

文/余 瑋

師昌緒,著名材料學家、科技戰略家,中國高溫合金材料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徐水,1945年畢業于國立西北工學院礦冶系。歷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第三世界科學院院長等職;出任過中國金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屬學會材料科學學會理事長,中國材料聯合會主席,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主席,國際薄板成型研究會主席;當選過遼寧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五大代表等。是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國際材料創新獎、霍英東成就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現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特邀顧問,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九三學社中央顧問,國家《2006年—2020年科技長遠規劃》顧問組成員。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11年1月1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一位皓首老者緩步走上主席臺,當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證書授予這位老人時,現場熱烈掌聲經久不息。在全場目光和鏡頭的聚焦下,這位91歲的老人笑得平靜而坦然。

這位老人就是著名材料學家師昌緒。他不僅是我國材料科學與技術界的一代宗師,更是推動我國材料科學發展的杰出管理者和科技戰略家,可謂“中國材料之父”。回顧自己的大半生,這位老一代的“海歸”沒有多少豪言壯語,“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對中國作出貢獻,這是人生的第一要義。”他最常說的這句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凝聚著一位飽經滄桑的老知識分子數十年來投身科學事業,不畏磨難,矢志報國的赤子情懷。

一、為了回國向美國總統叫板

1955年6月,驕陽似火的美國舊金山碼頭,克里夫蘭號客輪從這里啟航開往香港。船緩緩離岸,站在甲板上的35歲的師昌緒萬分激動:“我終于可以回到祖國了。”在滾滾波濤中,他的思緒又飛回到了生己養己的故國及為爭取回國而與美國當局斗爭的日日夜夜。

師昌緒出生在河北省徐水縣大營村一個“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書香門第。

師昌緒在自己80歲生日時寫過一篇自述,其中談到自己“智慧平平,絕非一個聰明人。”那是北伐成功后不久,師昌緒還在上小學二年級,老師要求在一天一夜后背誦“總理遺囑”,全班絕大多數同學都背出來了,而他卻因為背不出來而被罰站。雖非聰明,師昌緒卻深知勤奮是關鍵,1929年自荊塘鋪小學轉入徐水縣城模范小學讀書,學習十分刻苦,初小四年級畢業時在全縣統考中名列第一。

1933年,師昌緒入縣立第一高小,畢業后考入著名的保定師范(即河北保定第二師范)。當時,校方倡導“三桿主義”,即除筆桿子外,還要掌握鋤桿和槍桿。該校除專業教學以外,強調生產勞動,培養了他的艱苦樸素、熱愛勞動的品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隨家人到河南,入冀綏平津聯合中學,后來該校遷到豫西淅川,改名國立第一中學。1940年他中學畢業,步行到陜南,考入西北工學院礦冶系。因學習成績優異,成為全校五名“林森獎學金”獲得者之一。

問及為什么當時選擇礦冶系,師昌緒這樣回答:“原來總覺得礦冶救國,當時有一個說法,一個國家貧窮,主要是地下東西沒開采出來,因此當時學采礦的、學冶金的非常熱,所以我就選了礦冶系。”1945年大學畢業后,作為全班第一名,師昌緒被推薦到資源委員會四川綦江電化冶煉廠從事煉銅工作。1947年調到鞍山鋼鐵公司任科技秘書。

師昌緒是1948年9月到美國密蘇里大學礦冶學院開始留學生涯的,主要從事真空冶金的研究。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他利用真空中蒸汽壓的原理,從煉鉛過程中所得的鋅熔渣分離銀,其純度達90%以上。這個具有開拓性的獨特方法改進了在100年前發明的用鋅提取液鉛中金銀的方法。年輕的師昌緒到美國不久便顯示了他的科研才華。1952年在美國歐特丹大學完成的博士論文是有關銦—銻—砷三元合金相圖,為今天化合物半導體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間,師昌緒又在屬于美國空軍課題的“硅在超高強度鋼中作用的研究”中以4300系統為基礎,變化鋼中硅及碳的含量,系統地研究硅對回火、殘留奧氏體及二次硬化影響等問題。在他的研究結果基礎上發展出來的300M高強度鋼,成為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最常用的飛機起落架用鋼,解決了飛機起落架經常因韌性或沖擊值不夠斷裂而發生嚴重事故的問題。

在美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北洋大學歡迎他回國任教,他欣然同意。但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到了1951年9月,美國司法部就明令禁止學習理工醫學科的中國留學生離開美國回中國,師昌緒是明令禁止回到中國的35名中國學者之一。禁令說,如有違犯或企圖離美者處以5年徒刑或5000美元罰款,或二者兼施。有人被突擊搜查,有人被長時審訊,有人甚至被關押起來。有堅定回國信念的師昌緒便與志同道合者開始了同美國當局的堅決斗爭。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美國扣留中國留學生的情況向祖國匯報,為祖國提供確切的證據。

在美國當局禁止中國留學生回國后,師昌緒曾和印度孟加拉工學院聯系想去做一名研究學者,這當然是他為曲線回國而想出的辦法。但隨著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的勝利,美國當局便限制中國留學生離境,一律視出境為回中國。師昌緒便利用曾和印度大使館有過聯系,通過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印度青年外交官把信件轉交給了中國政府。1954年5月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上,這封信成為中國抗議美國政府無理扣壓中國留學生回國的重要依據,周恩來總理向美國政府提出嚴正抗議。

美國新聞媒體將此事炒得沸沸揚揚,《波士頓環球報》還以通欄大標題報道:在美的中國學生要求回國,并刊登了師昌緒等3名中國留學生的照片。當時《波士頓環球報》的一位記者采訪了他,師昌緒和記者談笑風生,談話內容卻東拉西扯。他說自己想回家,而且必須回去奉養父母。他的哥哥在電信單位工作,薪金只夠勉強養活自己的妻子和3個孩子,他總是被哥哥責怪說不想回家盡孝。師昌緒還說自己還沒有結婚,特別想回家說服父母讓自己挑一個媳婦。“我這個人沒有什么政治見地,只要能盡到奉養父母的責任,別的我都不計較。”師昌緒和記者的談話真真假假,朋友們看見無不忍俊不禁,但無論怎樣,都掩蓋不了他骨子里“要回國”的堅毅。

為了造聲勢,贏得美國人民的同情,師昌緒等人又寫信給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申訴美國不應阻撓中國留學生回國,并將這封信向美國人民散發。1954年夏天,師昌緒等人白天在實驗室工作,晚上就用花50美元買來的滾筒式油印機油印控訴艾森豪威爾的信件。師昌緒將裝得滿滿的兩大皮箱信從波士頓運到紐約去散發。

1955年春,美國政府在各方面的壓力下被迫公布同意一些中國留學生回國名單,其中就有師昌緒。他的導師柯恩教授問他:“如果因為職務低、掙錢少的話,我可以幫忙。”師昌緒謝絕了導師的熱情挽留,說:“都不是。在美國我無關緊要,但我的祖國需要我!我是中國人,中國需要我!”這年6月,他乘船離開美國,投入祖國的懷抱。

晚年,師昌緒回憶起這些,感慨道:“回國的歷程簡直就像一場戰爭!”

二、“材料醫生”破解“無頭案”

回國后,師昌緒心花怒放地從火車站扛著行李前往所分配到的中科院沈陽金屬研究所。當時正值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高潮,金屬所在李薰所長領導下,以大部分力量投入直接為國民經濟服務工作,師昌緒被指定為金屬所在鞍鋼工作組的負責人。他的專長本是物理冶金學,而新的任務卻涉及到煉鐵、煉鋼、軋鋼等工藝問題,他毫無怨言,毫不猶豫地挑起這副擔子,邊工作邊學習,領導全組完成了多項重要課題,顯示出他知識淵博與處理大生產問題的能力。他不懂俄文,為了需要,竟依靠查字典,譯出了《金屬學物理基礎》一書中液體金屬結構與凝固兩章。1957年,金屬所的研究工作重點轉向軍工尖端材料的研究。他被任命為高溫合金研究組的負責人,兼任合金鋼研究室主任。從此,他開始從事高溫合金及合金鋼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20世紀50年代末期,高溫合金是航空、航天與原子能工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師昌緒從中國既缺鎳無鉻,又受到資本主義國家封鎖的實際出發,提出大力發展鐵基高溫合金的戰略方針。為了克服一般鐵基高溫合金的耐熱性能差的弱點,師昌緒等人在設計成分時一反鐵基高溫合金中鈦高鋁低的常規作法,相應提高鋁的含量,從而研制出中國第一個鐵基高溫合金808,代替了當時的鎳基高溫合金GH133作為航空發動機的渦輪盤。

1960年冬正是國家經濟困難時期,為了使中國高溫合金的生產立足國內,師昌緒率隊與撫順鋼廠共同攻關。在幾年的時間里,為了高溫合金的推廣與生產,他幾乎跑遍全國的特殊鋼廠和航空發動機廠,幫助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20世紀60年代初發生了一起飛機墜機事故,分析原因認為是軸承中混有空心滾珠造成的,從而導致數百架飛機不敢起飛,成為當時的“無頭案”。根據金相觀察,師昌緒提出滾珠是受到高速擠壓造成局部熔化而失效的,而引起上述現象是由冷卻油不潔凈所致,為此,只要加強油的過濾就可把問題解決。廠方接受了他的處理方案,使大批飛機得以重上藍天。又一次,航空發動機廠因故要報廢數以千計的渦輪盤,工廠請求金屬所協助處理,師昌緒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風險高的任務。他與同事經過計算與分析,將已報廢的渦輪盤根據他們制訂的暫行標準,逐個篩選,使多數渦輪盤又投入使用。因師昌緒“隨叫隨到”,又能解決問題,人們親切地稱他為“材料醫生”。

1961年美國研制成功了鑄造空心渦輪葉片的技術,并投入使用,然而其技術是嚴格保密的。1964年,我國圍繞如何使國產殲7飛機提高檔次的問題,發動機設計師和材料工程師們展開了異常激烈的辯論。航空研究院主管材料與工藝的副總工程師榮科教授大膽提出了“采用空心渦輪葉片以提高渦輪工作溫度”的方案。榮科請師昌緒主持空心渦輪葉片的研制工作,并采用“設計、材料、制造一條龍”的方案。很快,師昌緒便組織起100余人的攻關隊伍。為了國家的需要,師昌緒和大家一起日夜奮斗在金屬所簡陋的精密鑄造實驗室,在設計、材料、制造三個環節的通力協作下,不到一年的時間,研究出中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采用這種葉片的國家。此項科研成果使我國噴氣發動機渦輪葉片技術躍上了兩個臺階:由鍛造合金改為真空精鑄,由實心葉片改為空心葉片,而且我國渦輪葉片的制造工藝更精巧。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師昌緒受到非人折磨,曾被造反派打得皮開肉綻。但是,所有這些不公正待遇和折磨均未能動搖他對祖國的一片赤誠和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之后,他被派到一個培訓班工作。他在教書之余,收集與閱讀大量文獻,每天清晨3點起床伏案疾書,不到一年時間,他與合作者完成了一部既有基礎概念又有最新動態,達70萬字的金屬學講義。后來他任金屬所所長,對那些整過他的人照樣以禮相待,特別是在晉升職稱等問題上一視同仁,受到大家交口稱贊。

歷史閃回到1975年,貴州170廠四面漏風的簡易工棚里,住進一個總是笑呵呵的老頭。他和工人們一樣,每天喝水管里放出來的渾水,排隊買發霉的大米、玉米和地瓜干做的混合飯,喝那些連醬油都沒有的南瓜湯。人們一開始認為,他只是個普通的科研人員,后來才知道,他就是制造空心渦輪葉片的大專家——師昌緒,他隨空心葉片生產基地的轉移而一起從沈陽來到了貴州,帶頭參加工作組去幫助生產。一位曾和他一起在貴州工作過的同志回憶說,那種飯菜“如不耐心和用力去嚼,無法下咽。可是師先生毫無怨言,而且非常樂觀。”

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師昌緒從原料的準備到驗收標準的制定,都親歷親為。他帶領科技人員夜以繼日地攻關,為廠里制定了一整套生產、檢驗的技術標準,使空心渦輪葉片的生產質量與成品率都達到最好水平,成為我國當時最先進殲擊機的最關鍵部件,經過多年考驗沒有發生事故,并成批生產走向市場。該項成果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三、“聰明到頂”的科學戰備帥才

1978年,師昌緒開始從事金屬所的領導工作。他明確提出:“作為一個在國內外占有一定地位的研究所,必須抓住兩頭,一方面要從事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應用性研究與開發工作,而且要在工業建設中見效并得到社會承認。另一方面,必須重視基礎性研究,否則前者便成為無源之水。”基于上述辦所原則,他又提出“寧可省吃儉用,每年也要拿出一部分經費來購置一件大型實驗設備”和“多招收研究生”等,這些主張,對金屬所的發展,并使其保持在國內先進地位,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起了很大作用。

1982年,師昌緒在沈陽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腐蝕專業研究所——中科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現在,這個所已成為具有一個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一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腐蝕科學研究基地,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1983年,一紙調令從北京飛到了沈陽。時任金屬所所長的師昌緒被任命為中科院技術科學部主任。他不再只是一個研究材料的專家了,扮演起管理者和決策者的角色,成為推動我國材料科學發展乃至整個科學界發展的戰略科學家。他從面向世界新技術革命的高度開展學部工作,組織學部委員們對鋼鐵、能源、通信、計算機、集成電路以及科技人員培訓等問題進行了咨詢,并報送國務院,受到高度重視。

1986年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成立,師昌緒被任命為副主任。他做了大量細致具體的工作。他認為基金委有學術性和機關性雙重作用,而且首先是學術性。各學部主要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研究水平,否則不是變成衙門式的官僚機構,就是成為專家的尾巴,自己無力辨別方向。為此他提出了學部主要成員的輪換制,并采取了特殊辦法解決高水平人員不愿來京的問題。他還親自制定與主編了《基金項目指南》,為國家自然科學的發展起到導向作用。他主持了《科學發展戰略研究》的啟動與編寫。在編寫過程中,廣納眾議,對國家基礎和應用研究的發展提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看法,被學術界認為對推動中國基礎研究的發展頗有新建樹。

1981年春夏之交,師昌緒與張光斗、吳仲華、羅沛霖連續幾天都在商量一件重要的大事:討論成立中國工程院的問題。四位院士起草了一份報告,呈送黨中央。1992年,師昌緒又與其他五名院士聯名寫信給黨中央,再次闡述了成立中國工程院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得到批準后,他是提出組建方案的主持人和籌備組副組長。到1994年6月,中國工程院宣告成立,74歲的師昌緒被任命為副院長。

為了發展祖國的科技事業,師昌緒還肩負著許多社會工作。1985年他擔任中國金屬學會材料科學學會理事長期間,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主持了由27個全國學會組成的中國材料聯合會,并于1993年發展為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為了聯合冶金工作者和汽車制造者,師昌緒推動成立了中國薄鋼板研究組,并加入了國際深沖組。師昌緒在1992—1994年擔任這個國際組織的主席。

1997年,我國啟動重大基礎研究規劃的立項工作,開始只有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與生命科學等五個領域,1998年,在師昌緒等科學家的積極建議下,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同意將材料列為重點支持領域之一。從此,我國材料科學研究駛入了快車道。

生物材料是21世紀研究與開發的熱點,中國因涉及幾個學會不能聯合而無法加入國際組織。師昌緒經過努力在1997年將他們聯合成立了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被推選為理事長,并于1998年加入國際組織,并成功爭取到2012年在中國召開第九屆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他不是生物材料專家,但他熱心促進中國生物材料的發展,完全出于對中國材料科學與技術進步的責任心。

屬于樂天派的師昌緒自認為是個“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人,只要對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有利,便努力為之,回憶起這些往事,已過耄耋之年的師昌緒指著自己謝了頂的頭,笑著對記者說:“我這些頭發啊,一半是在籌建腐蝕所時掉的,另一半是來北京以后掉的。”是啊,作為一個戰略科學家,師昌緒為整個學科乃至我國整體科技事業的發展出謀劃策,他怎能不皓首稀發?!

四、生命不止,奮斗不已

遲暮夕陽余熱暖,情真意切育英才。師昌緒一回國就參加研究生培養工作,1981年開始擔任兩個專業的博士生導師。他還是清華大學、東北工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及北方交大等7個大學的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數十年來,在師昌緒的指導下,中青年科技人才茁壯成長。在他的指導下,晉升高級職稱的有上百人,有的成為學科帶頭人,還有一些人成為出色的科技管理人才。

在總結半個世紀的科研經驗時,他語重心長地談了三點感受:一是要有恒心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二是要依靠集體的力量,要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長處,作為一個指揮者或領導者,要善于發揮和運用他們的長處;三是確立衡量水平的一個更重要的標準是能否解決實際問題。師昌緒說:“發表論文固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的目標之一,但當我從事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工作后,就改變了看法,衡量水平一個更重要的標準是看能否解決實際問題,確切地說,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的水平,不要拿自己所長去衡量別人之短,這樣大家都能做到相互尊重了。”

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師昌緒轉而談到他對素質教育的體會。他認為素質教育,是相對智力教育而言的。除了培養智商以外,更重要的還是培養情商。“智商是1904年提出來的,指的是一個人的判斷、理解、推理等抽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是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主要指標;情商是1990年提出來的,指的是一個人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管理和控制情緒的能力,自我激勵的能力,認識他人情緒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情商在全社會中培養,從小到老都在培養,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條件培養。所以素質教育就是智商加上情商,不光是培養知識,也要培養怎樣做人,怎樣正確對待自己。”他說,過去只重視智力教育,比如把發表論文作為最重要的目標,但是忽視素質教育,忽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現在發現這樣做的弊病:培養出的學生雖然考分高,然而由于只考慮智商的因素,缺乏情商的培養,他們不會勞動,也不會生活,更不會做人。一般來說,在決定一個人事業是否成功的因素中,智商只占20%,而情商占80%。一個人事業是否成功的決定因素是個人對社會的適應性。

他如是說:人的一生要有所作為,智慧、體魄是基礎,勤奮、進取是動力,素質、品德是保證,環境、機遇是條件。其實,他人生的每一步無不印證著這些道理。

師昌緒雖然年事已高,但他仍在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嘔心瀝血并不遺余力地奮斗著,對國家科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表現出強烈的責任心。2000年他曾經就我國出現的“納米熱”給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寫了題為“納米科學技術的現狀及本人對我國如何開展這項工作的意見”的報告,建議國家應對“納米科技”予以重視并指導協調使其有序發展,他的意見很快為國務院采納并落實。他對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咨詢工作也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參與并完成了很多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的咨詢報告。

或許有人說,耄耋人該在家盡享天倫之樂了。然而,中國科學界功勛卓著、德高望重的師昌緒院士,卻是個大忙人,各種有關科技的會議或活動他連軸轉般地出席。研究生答辯、成果鑒定、學會活動、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立項、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評審與評估等,他忙個不停。他還創辦或主編了《材料研究學報》、《自然科學進展》、《金屬學報》等6個高水平刊物。在很多情況下,人們根據他可能抽出的時間安排活動,所以周末、節假日都占了,一年中真正悠閑的時間寥寥無幾。

作為材料學方面的資深科學家,師昌緒主持過不少國家級的大課題論證。他總是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將大家組織起來,遇有不同意見時,他讓各方暢所欲言,公平競爭,這樣大家也都心悅誠服。無私者無畏,在這些年里,他不知道主持過多少鑒定會或評審會,從來沒有說過違心的話。在向上級匯報工作時,講過不少別人不愿講或不敢講的話,不但沒有引起反感或非議,反而受到大家的尊重。

師昌緒的夫人郭蘊宜從金屬所退休時,還是個副研究員。很多人鳴不平,對時任金屬所所長的師昌緒說:“如果不是和您在一起,郭老師早評上研究員了。”他平靜地回答:“很多同志都已具備晉升研究員的資格,但是名額有限,只能先人后己了。”

現在,很多人稱師昌緒為“師老”,但記者面前的他沒有一點“老”的架子。交談中,往往被他的爽朗、平易近人和坦誠的性格所感染。當談及健身秘訣時,他笑著說:秘訣倒沒有,只是多年來養成了幾個習慣。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由于常年超負荷的科研工作,師昌緒開始感到身體乏力,骨節僵硬。經醫生確診為骨質增生。從此,他開始練習太極拳,多年來每天早上都要堅持晨練。第二個是師昌緒沒有午睡的習慣,每天不管工作環境和條件如何千差萬別,只要可能,吃完午飯便獨自到街上隨心所欲地散步。每天中午近1個小時的散步,使他下午工作時精力充沛。第三個習慣是早睡早起。一般晚上沒有什么工作時,師昌緒9點就開始休息,清早5點起床,出去打打太極拳。

了解他的人知道師昌緒患有好幾種疾病,跟他說:“師老,您這么大年紀了,該多休息了,不要拼命工作了。”他卻說:“正是因為年紀大了,才趁著能干的時候多干點兒!再說,只要心情愉快,工作多并不是負擔,忙才不感到空虛。”是啊,91歲,對于任何人來講都已不再年輕,可他仍在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不卡在线| 国产99视频在线|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清纯|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青青草一区| 国产理论精品| 好吊日免费视频| 40岁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www.youjizz.com久久| 国产黑人在线|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色综合成人|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激情综合网址|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亚洲国产系列|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婷婷色狠狠干|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亚洲人在线|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婷婷激情五月网|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911亚洲精品| 中文无码影院|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91蝌蚪窝|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免费高清毛片| 91国内在线观看| 人妖无码第一页|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青青草91视频|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在线欧美一区| 欧美啪啪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女主播一区|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国产一级裸网站|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综合网久久|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