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改革開放必須知難而進
■ 本刊評論員
貴州的改革開放,歷經了34個年頭。貴州經濟社會同時在各個方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化:經濟實力得到大提升,生產力得到大解放,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大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大提高,活力得到大激發,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大發展。
貴州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也在改革開放中、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樹立起來。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進程中,貴州人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刀闊斧地做了許多過去不敢想、不敢做也做不到的事,“貴州速度”破土而出,“貴州時代精神”應運而生,“開放創新、團結奮進” 已經成為具有寬廣世界眼光和現代意識的貴州人的精神旗幟。
歷史經驗無疑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最寶貴財富:貴州過去的成就得益于改革開放,貴州未來的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當前,貴州的改革開放與全國一樣,度過了“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如舟至中流,有了更開闊的行進空間,也面臨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挑戰。”進入深水區,越是向前推進,所觸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復雜,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因此,當前的改革開放,議題更多、環境更復雜、風險更大,使得改革開放變得更為困難。
然而,敢于沖破思想藩籬,敢于觸碰現實利益,知難而上、迎難而進,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是在決定貴州前途命運的的關口,唯一可以選擇的正確項。
不深化改革開放,體制機制束縛就難以打破;不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社會就難以發展;不深化改革開放,社會矛盾就難以化解;不深化改革開放,各項工作都難以推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比較吃力,癥結就在于改革開放給力不夠,改革不到位,開放力度小。
歷史警示,不改革開放,機制、體制落后,必然固步自封;問題、矛盾堆積,勢將阻礙發展;活力、機遇喪失,終將自蹈險境。“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20年前鄧小平的話語今天聽來依舊振聾發聵。
著眼于貴州的未來,我們今天所展現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和勇氣、智慧與能力,決定了4千萬人的福祉。
在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奮力“起飛”的時刻,要敢“闖”敢“冒”,不躲不繞,以無私無畏的歷史責任感,“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改革開放的新突破!
(執筆:喻 丹 責任編輯/蔣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