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
環境是人才發展的『主引擎』
郭穎
環境優則人才興,人才興則國家強。在知識和技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的今天,人才資源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和動力源泉。人才發展,除需要自身不斷進步,外部環境也是重要因素。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哪里的人才環境好,哪里的人才成長就快、聚集就多、活力就強。人才不是商品,既要能引得來,更要能留得住、用得好,因此,環境成為了今天人才發展的“主引擎”。
良好的教育環境是人才發展的“前驅引擎”。有句老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它形象地告訴人們,人才不是一種速成資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優秀人才是一項長遠的系統工程,必須充分發揮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人類文明的薪火是靠教育來傳承的。教育的發展水平,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要開辟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渠道,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人才培養中,要按照全面發展的要求,提高人才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質,提倡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使大批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人才茁壯成長。
良好的社會環境是人才發展的“動力引擎”。優秀人才愿不愿意來,引不引得進,留不留得住,在很大程度上,關鍵不在于物質條件,而在于是否具有讓人才體現人生價值的發展平臺和事業空間,是否存在對人才有幫助支撐作用的社會環境。因此,要樹立正確、科學的用人觀念,改進作風,打破常規,切實糾正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還要打破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錯誤觀念,敢于起用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敢于起用優秀的年輕人才,努力營造“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社會氛圍,努力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社會風尚,見之于人們的實際行動。要千方百計“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棲”,讓人才“學有所用、才有可施”,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招才引智,搭好發展平臺。
良好的制度環境是人才發展的“加速引擎”。人才既然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就需要優化配置和有效地開發利用。首先要以制度建設為根本,積極創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抱負、發揮才智的機制和環境。其次要改革和創新人才管理體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來。最后要建立和完善人才的競爭、激勵和選拔機制。競爭可以實現人才的優勝劣汰,保持人才隊伍的良性循環。要用好的機制和好的作風選人。選拔人才要有博大的胸懷和廣闊的視野,打破選人用人中論資排輩的觀念和做法,不拘一格,用人所長。
良好的人文環境是人才發展的“提升引擎”。良好的人文環境是聚才留才的“軟環境”,能激發人才的心理認同感和歸屬感,使人才自覺向往,進而愿意留守。將人才引進來,就要善于聽取引進人才的建議意見,特別是人才的切身感受,努力解決其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真正用真心尊重人才,用真情幫助人才,用文化融合人才,既留住人才之“人”,更留住人才之“心”,使人才不僅愿意來,而且甘愿留,從而增強人才對自己所生活的城市與工作崗位的感情認同、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充分調動現有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才資源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實力、創造力、競爭力、生產力。
(責編:郭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