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視野
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位于連云港市東部,毗鄰黃海,是一個區位獨特的港口城區,轄區內省部屬企事業單位近百家,駐軍團以上單位8家,區位優勢獨特,資源稟賦優越。為有效整合優勢黨建資源,逐步實現黨的基層組織自身建設與區域發展“聯建、互動、共進”,促進核心要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連云區積極對接部隊防區、港口港區,打破區域、空間、體制限制,探索黨建聯動共建新模式,創新形成沿海社區、邊檢警區、港口港區“三區共筑黨建橋頭堡”的嶄新格局,奏響警地企黨建“大合唱”主旋律,使轄區內黨組織進一步融合,確保了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警、民、企關系更加和諧,增強了東部城區黨組織活力,為建設幸福生態連云,打造“江蘇沿海開發第一區”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源泉動力。
(朱其松 劉偉芳)
點評:“三區共筑黨建橋頭堡”是一種創新性社會管理模式。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以建設安暢通關口岸為載體,密切沿海社區、邊檢警區、港口港區“三區”之間溝通聯系,形成地方黨委政府積極推動、駐區單位和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這種創新性管理模式打破了區域分割的黨建資源配置格局,在人、財、物等方面形成區域一體考慮,促進了黨建資源和保障要素在區域內不同體制下各單位、部門之間的均衡配置、自由流動,是一種好形式。
8月29日,全國第一個理論微博平臺“浙江微言”正式上線,而基于微言平臺推出的“微言九鼎——推進科學發展,建設‘兩富’浙江”網友參與式互動報道活動也同時啟動。
2011年,是浙江理論微博元年。這一年,浙江省委宣傳部理論處依托騰訊網、浙江在線建立“浙江微理論”微博。近一年來,先后播發、轉發近1000條信息,聽眾達1.4萬人。先后設置“生態文明建設‘安吉模式’”、“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我們的價值觀”、“三讀叢書”、“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等話題,與博友互動交流。經過近一年的摸索實踐,通過微博推進理論大眾化被證明是切實有效的。為進一步擴大理論的網絡影響、增加受眾群體、拓寬互動平臺,浙江省委宣傳部和浙江在線新聞網站聯合創辦了“浙江微言”理論微博平臺,意為微言有大義、微博傳大義。
“浙江微言”微博理論平臺是一個集互動、聚合、發布等為一體的平臺。平臺設置6大欄目。一是“主題曲”,根據重大決策部署、理論熱點焦點,開展主題活動,展示活動成果,比如“我們的價值觀”大討論活動、理論經典格言動漫大賽、理論微博大賽等;二是“學習行”,分專題和語錄兩部分,總結全省乃至全國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文章;三是“讀書架”,匯總最新優秀出版物,展示中心內容,供網友學習參考;四是“廣播站”,分理論視點、交流驛站、案例三塊,展示社科理論界最新理論成果和基層實踐創新;五是“大講堂”,播出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理論視頻,解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黨建等方面的重要思想觀點;六是“思享者”,鏈接并轉播各個領域的知名微博達人的微博,會聚思想盛宴。
(浙 微)
點評:當今時代是一個碎片化閱讀時代,表現為信息的碎片化、思維的碎片化、思想的碎片化。理論要進入人們的視野,發揮思想引領作用,就必須適應時代發展潮流,以短、平、快方式展現理論魅力。當今時代也是一個“微時代”,以微博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使得微博看似渺小,卻有廣泛的影響力。理論要實現大眾化、形象化、立體化,必須進入微博,以小見大、以點擴面。“浙江微言”在推進理論大眾化方面無疑走在了全國前列。
針對后進村基層黨組織的諸多問題,遼寧省義縣從建隊伍、強管理、促幫建三方面入手,幫助后進村盡快“摘帽”,并努力實現富民強村。目前,24個后進村黨組織中已有21個實現了晉位升級。
義縣大力實施“頭雁工程”、“提質工程”、“強基工程”,配好建強后進村“兩委”班子。對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縣委采取“免、換、勸”等方法對村干部進行組織調整和整頓。為完善后進村村級事務管理,義縣著力完善民主決策制度,建立目標量化考核制度,實行村務管理監督檢查制度,做到權力約束到位、激勵機制到位、組織處理到位。推行村干部“五項工資”制度,根據村干部年度工作業績確定工資,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由各鄉鎮紀委、農經站和財政所人員組成檢查小組,定期開展村級財務審查和村干部離任審計,杜絕侵占挪用和揮霍浪費等現象。義縣還整合各部門資源,對后進村開展分類幫建——黨群部門幫黨建,涉農部門幫發展,政法信訪部門幫維穩。在黨建工作對口幫扶中,縣委充分發揮黨群部門優勢,幫助后進村完善規章制度,建立村“兩委”班子良性運轉的長效機制。在經濟發展對口幫扶中,農業、林業、畜牧、水利、農機、交通等部門充分發揮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幫助后進村協調資金,尋找項目,提供就業崗位。在信訪工作對口幫扶中,公安局、檢察院、法院、信訪局、司法局等部門充分發揮部門優勢和工作特長,幫助后進村調解矛盾糾紛,開展送法制下鄉活動,增強了群眾的法制觀念,有力地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 (張 輝)
點評:“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后進村有了這樣全方位的幫扶,脫貧致富、晉位升級便不再是一句空話。遼寧義縣這樣的“組合拳”打在了實處,富民強村需要這樣的“組合拳”。
從9月起,汕頭市全面啟動各級領導干部黨代表組團到黨代表工作室接待基層黨員和群眾的工作,帶動全市各級黨代表深入開展走進農村、走進社區、走進企業的“三走進”活動,讓黨代表工作室這個小陣地成為黨代表開展工作的大舞臺。
8月21日,汕頭市委書記李鋒以黨代表身份,帶著一支由相關部門負責人、律師等組成的黨代表工作團隊,到金平區石炮臺街道黨代表工作室,面對面傾聽百姓呼聲,為群眾排憂解難,并與部分“兩新”組織業主和黨組織負責人親切交流,就黨代表如何更好地履行職責、發揮作用,以及如何加強“兩新”黨建工作等問題作探討。9月3日,汕頭市委副書記、市長鄭人豪帶隊到潮陽區和平鎮開展領導干部黨代表“三走進”活動,與黨員群眾代表面對面交流,傾聽基層的意見建議,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并就深入推進黨代表“三走進”活動提出要求。據悉,汕頭這次活動采取“領導牽頭、團隊運作”的模式,拓寬范圍,擴大影響,把參加活動范圍擴大到市、區(縣)、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乃至市直局以上單位、中央及省駐汕單位、區(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中的黨代表,他們分別牽頭組織一個團隊,定期到所駐的黨代表工作室,開展接待基層黨員和群眾工作。組團時,結合所駐工作室所在地實際,靈活挑選團隊成員,把律師、心理醫生等社會組織代表納入組團范圍。要求市領導每季度到所駐工作室開展兩次活動,其他領導每月到所駐工作室開展一次活動。 (黃學佳 陳 健)
點評:小陣地,大舞臺。在黨代表工作室與黨員群眾代表面對面交流,傾聽基層的意見建議,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這樣的工作方式能夠確保領導干部黨代表把“三走進”活動落到實處。小小的黨代表工作室不僅充當了各級黨員群眾服務的窗口,更成為各級黨員群眾掌握黨情社情民情的“前哨站”、“服務崗”,這樣的解民憂、釋民惑的工作方式值得大力推廣。
貴州省在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中,探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書記向上一級黨委述職,并接受評議和考核的“四級聯述聯評聯考”機制,深化拓展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制度。
該省明確黨組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將書記研究部署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組織開展調查摸底和分類定級、解決自身黨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黨員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等納入述職范圍。黨組織書記“聯述”后,貴州省組織基層黨組織、本級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黨代表、黨員和群眾代表,對本級黨組織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進行“聯評”。貴陽市提出要以干部“辛苦指數”換取市民“幸福指數”,在“聯評”中突出“辛苦指數”內容,對384名“辛苦指數”高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
(郭 乾 張 永)
點評:“四級聯述聯評聯考”機制落實黨建工作“書記抓、抓書記”,推動黨建工作“有比照、上臺階”,促進黨建工作“不務虛、見實效”,有利于基層組織建設年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針對傳統述職測評重綜合、輕分析,定性多、定量少,測評情況直觀性較差等問題,四川雅安市在市、縣、鄉三個層面開展的基層組織建設年黨委書記集中專項述職工作中,運用計算機把測評結果轉化為線性分析圖,最后形成專項述職分析報告,確保專項述職更實更準。
該市要求各級黨委書記專項述職要做到“五個必述”:書記帶頭履職情況必述,抓黨建的思路措施必述,黨建創新成果必述,存在的問題必述,意見建議和下步打算必述。將述職內容細化為定量測評指標,分為“四個方面、十二項”:黨委書記踐行“帶頭抓、帶領抓、帶動抓基層黨建”履職盡責情況25分,“思路清晰、重心突出、推進有力”完成重點任務情況30分,推進“保障有經費、工作有力量、活動有陣地”保障機制建設情況25分,實現“推動發展、凝心聚力、促進和諧”工作成效情況20分。
為科學采集測評數據,將全市基層黨建工作專項述職測評表分為A、B、C、D、E五類,測評分值分別占總分權重值的30%、25%、20%、15%、10%,分別由黨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基層組織建設年督查組成員、部門單位黨委(黨組)書記代表、“兩代表一委員”代表、普通黨員群眾代表五類群體進行民主測評,通過計算機把測評結果轉化為坐標線性分析圖,進行直觀表現。
在結果分析運用方面,該市根據專項述職點評和線性分析結果,形成對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主要成效、存在不足和整改意見的報告,建立并完善縣鄉黨委書記履行基層黨建責任人工作檔案、領導點評檔案、群眾意見反饋檔案等“三份檔案”,對發現的問題及各方提出的意見建議,實行整改銷號。同時,線性分析結果作為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年度綜合考核評價和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獎勵表彰的重要依據。
(彭尚濤)
點評:雅安市推行的線性分析法優化了干部專項述職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科學采集測評數據,可以直觀地發現干部身上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的意見和建議,使干部述職工作不再只是一種形式和一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