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注釋規范
本刊注釋一律采用腳注,編號為帶圈的阿拉伯數字(即①、②……),每頁重新編號。下面是引文注釋的規范格式和部分實例,供參考。
(1)著作
順序:責任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資中筠:《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04頁。
[美]羅伯特·基歐漢:《霸權之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9-119頁。
Charles Kupchan,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ra: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Geopolitic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Knopf, 2002, p. 28.
(2)析出文獻(著者和析出篇名可視具體需要標注或不標注)
順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編者·文集題名·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亞歷山大·文特:“國際政治中認同和結構變化”,約瑟夫·拉彼德、弗里德里希·克拉托赫維爾主編:《文化與認同:國際關系回歸理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75頁。
《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93頁。
《馬克思恩格斯書信集》,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7-8頁。
Noam Chomsky,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mage and Reality,” in Alexander George(ed.), Western State Terrorism, New York: Routedge, Champman & Hall, Inc.,1991, p. 28.
順序:著者·篇名·期刊名(報紙名)·年期(年月日)·頁碼(可省略)
秦亞青:“多邊主義研究:理論與方法”,《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10期,第9頁,第13頁。
門洪華:“國際機制與美國霸權”,《美國研究》,2001年第1期,第74-88頁。
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傅瑩:“新時期的亞洲”,《大公報》,2003年3月12日。
Bruce W. Jentleson, “Tough Love Multilateralism”,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Winter 2003-2004, 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