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日柬關系發展的演變、動因及發展趨勢
李 濤
日柬關系發展的演變過程經歷了初步發展、緩慢發展以及全面發展的三個時期。由于日柬兩國政府和民眾具有比較一致認同的深厚社會基礎,日本也有進一步擴大在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持久影響力的長遠考量以及柬埔寨借重日本政治、經濟力量推動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意圖,日柬關系發展比較順暢。但日柬兩國在政治、經濟領域都存有分歧或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未來雙方關系的實質性發展。
日本 柬埔寨 演變 動因 發展趨勢
日本在柬埔寨大國外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日本與柬埔寨的交往歷史比較悠久,積極參與了柬埔寨和平的實現和重建。1993年以來日本一直是柬埔寨最大的援助國之一,援助幾乎涵蓋所有的領域,在推動柬埔寨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減少貧困方面作出很大貢獻。本文試圖概括冷戰前日柬關系的演變歷程,冷戰后日柬關系的新發展及特點,日柬關系發展的背后動因,并分析兩國關系的未來發展走向。
據史料記載,日本與柬埔寨兩國的友好往來可追溯到17世紀,在柬埔寨的后吳哥時期,有大批日本商人和旅行者從日本熊本市(Kumamoto)來到柬埔寨與高棉人交易,并參觀吳哥寺廟。吳哥窟墻壁上留下來的日文手跡便是兩國交往的有力佐證。①Chheang Vannarith, “Cambodia: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ambodian Institute for Cooperation and Peace(CICP) working paper No.31, October 2009.
1953年1月9日,日本與柬埔寨建立正式外交關系。1954年11月,柬埔寨為了“慶祝擺脫法國 90年殖民統治獲得完全獨立”,宣布放棄向日本要求二戰期間因日本占領帶來損害而索賠的權利。②Nagano Shin-ichiro & Kondo Masaomi, Japan’s Post-War Reparation: the Starting Point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to Asia, Keiso Shobo, 1999, pp. 114-121.正是由于柬埔寨放棄戰爭索賠,以及日本戰敗后柬埔寨曾向日本提供大米等重要物資,兩國關系在戰后得到順利發展。
縱觀日柬建交后至冷戰結束時期的雙邊關系發展史,大致可分為兩大時期:第一時期(1959—1975年)是兩國初步發展時期,也是日本對柬援助開始時期;第二時期(1975—1992年)是兩國緩慢發展時期,也是日本對柬援助暫停時期。
1. 獨立后的西哈努克時代(1953—1970年)
1955年3月,西哈努克放棄王位,通過柬埔寨大選直接掌握了國家政權,開始按照自己的政治抱負改造柬埔寨。此后直到1970年,西哈努克一直掌握著國家大權。從柬埔寨獨立到1970年這段時間被人們稱為“獨立后的西哈努克時代”。③王士錄編著:《當代柬埔寨》,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9—120頁。該時期的日柬雙邊關系具有三個明顯特征:
(1)日對柬早期援助的“準賠償”④“準賠款”(Sub-reparation)指的是日本向因戰后放棄戰爭索賠國家提供的一種援助,此種援助帶有賠款與經濟合作的特征。性質明顯。與其他亞洲國家的關系不同,日柬雙邊關系并沒有因二戰遺留問題蒙上陰影,柬埔寨不僅主動放棄向日索取戰爭賠償的權利,反而對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對柬的正式訪問給予了熱情的歡迎。藉岸信介1957年11月21日對柬進行正式訪問之際,兩國交換了有關簽署“日柬經濟和技術合作協定”的外交照會。日本政府為了回應柬埔寨的好意,12 月 2 日宣布與柬埔寨開展經濟、技術方面的合作。12 月 9 日,兩國在東京簽署了《日本—柬埔寨友好條約》。1959 年3 月 2 日,日本和柬埔寨在金邊簽訂《經濟技術合作協定》,日本以提供商品和勞務的形式,“向柬埔寨提供價值 15 億日元(合 417 萬美元)的無償經濟援助(準賠償)?!雹儆酪吧饕焕?、近藤正臣:《日本の戦後賠償――アジア経済協力の出発》,東京:勁草書房,1999年,第116頁。
(2)兩國雙邊關系的發展不受美國的制約與影響。盡管美國在越南和老撾扶植親美勢力對抗兩國的共產黨力量,并以各種經濟援助為“誘餌”積極拉攏柬埔寨,但西哈努克出于維護柬埔寨主權的考慮,始終奉行中立外交政策,拒絕美國的援助,甚至在1965年與美國斷交。而日本盡管在美柬關系已斷交的情勢下,仍置美國壓力于不顧,于1968年9月在對柬外交的一些重大問題上采取大膽的行動:承認柬埔寨的“邊界和領土完整”。②Our Country’s Current Diplomatic Situation, Showa 44 (1969), pp. 100.
(3)日本的對柬外交呈現“重經濟輕政治”的特征。與兩國的政治關系相比,兩國經濟關系更為密切與穩定。日本對美柬爭執置若罔聞,自1959年與柬埔寨簽署貿易協定并一再延長協定期限。據此協定,日本以比其他國家更低的稅率出口產品至柬埔寨,因此日柬雙邊貿易額得以逐年攀升。
2.朗諾政權時期(1970—1975年)
1970年3月18日,朗諾、施里瑪達發動政變,廢黜西哈努克,掌握了柬埔寨政權,實行親美親西方的外交政策。此后五年,柬埔寨處于朗諾傀儡政權統治之下。該時期的日柬雙邊關系具有以下兩個主要特征:
(1)日本采取積極主動的外交行動參與柬埔寨沖突的解決。作為西方集團的成員,以維系日美軍事同盟關系為外交基石的日本雖然也追隨美國承認朗諾政權,并與之建立外交關系。但日本對柬外交重點側重于防止印度支那戰爭進一步惡化,并采取了積極主動的外交行動。③Our Country’s Current Diplomatic Situation, Showa 46 (1971), pp. 111.
(2)日本對柬無償援助大多用于安置戰爭難民。與20世紀60年代相比,日本對柬無償援助的數量有所增加,大部分用于救濟難民,而不是發展援助。因此日本的無償援助被解讀為“防止戰爭難民外流”的手段。這一時期,日本紅十字會通過柬埔寨紅十字會兩次向柬埔寨提供總價值 370萬美元的貨物援助,還應柬埔寨政府請求,對柬多次提供大米等物資,④Our Country’s Current Diplomatic Situation, Showa 46 (1971), pp. 111.用以安置難民和緩解糧食短缺。
1. 紅色高棉統治時期(1975—1979年)
1975年元旦,“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Royal Government of National Union of Kampuchea, GRUNK)向金邊發起總攻,并于同年 4月17日解放金邊。1976年1月5日,GRUNK頒布了《民主柬埔寨憲法》,“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正式改稱“民主柬埔寨”。①張錫鎮:《呻吟的吳哥窟——西哈努克家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227頁?!皯椃]有提到君主制度,實際上也就廢除了君主制?!雹谮w興燕、方華、吳秀慧:《西哈努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38頁。1976年4月2日,西哈努克“宣布退休”。此后到1979年l月,西哈努克一直遭到柬共的軟禁。該時期的日柬關系具有以下兩個主要特征:
(1)日柬外交關系雖恢復,但關系冷淡。在外交領域,民主柬埔寨除了與一些共產主義國家保持外交關系外,幾乎閉關鎖國,不與外界聯系。③Sim Vireak, “Cambodia-Japan Relations,” Cambodian Institute for Cooperation and Peace(CICP) E-BOOK No. 2, March 2010,p.64.1975年4月19日,朗諾政權垮臺后不久,日本政府就承認了民主柬埔寨,并通過中國向民主柬埔寨轉達這一信息。但直到9月20日五個月之后民主柬埔寨才給日本回復。由于日本所持的是親美立場及曾與朗諾政府建過交,民主柬埔寨對日本的承認之舉持謹慎態度。雖然1976年8月2日日柬恢復外交關系,但日本一直沒有考慮過重新開放駐柬大使館,而是由其駐華大使兼任日本駐柬埔寨大使。④Imagawa Yukio, Cambodia and Japan, Rengoshuppankan, 2000, pp. 44-45.
(2)日柬經濟關系跌到歷史谷底。這段時期,柬埔寨與日本的貿易量微乎其微,而日本對柬援助幾乎沒有。1977年柬埔寨從日本的進口總額為391萬美元、出口額為45.6萬美元,⑤Our Country’s Current Diplomatic Situation, Showa 53 (1978), pp. 80.柬埔寨主要從日本進口少量輕工機械和部分原材料。
2. “兩權”⑥從1979年1月,柬埔寨便開始進入了“兩權并存”時期:一個是金邊的越南傀儡政權;一個是退到叢林中去的民柬政權,1982年6月民柬政權加入民柬聯合政府。并存時期(1979—1992年)
越南的入侵,導致了柬埔寨全民族抵抗運動的興起。1979年9月,西哈努克在平壤成立“民族主義高棉人聯盟”。1979年10月,宋雙成立“高棉人民解放全國陣線”,尋求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柬埔寨問題。除此之外,還有“柬埔寨民族解放運動”、“高棉吳哥解放運動”等抗越組織。該時期的日柬關系具有以下兩個主要特征:
(1)日本對柬的“主動型”外交①日本的“主動型”外交(pro-active diplomacy),也有的學者譯為“有主張的外交”,特征是在外交政策上凸顯價值本位, 不斷強化自我主張。初見成效。在國際上,隨著人們對民主柬埔寨執政期間種族滅絕暴行的逐步認識,一些西方國家(如英、澳等國)不再承認民主柬埔寨。而日本除繼續堅持支持民主柬埔寨外,還與東盟國家一道作出外交努力,以確保民主柬埔寨在聯合國的席位。由于認為韓桑林政權是在越南軍隊操控下建立的,是對國際法的踐踏,日本拒絕承認金邊新政府。②Diplomatic Bluebook, 1980, p. 20.1990年為更好地解決柬埔寨問題,了解柬國的真實情況,日本外務省首次派遣一支自韓桑林政權成立以來的“真相調查團”前往金邊。日本還與中國、越南積極對話,并與泰國緊密合作,最終促成了6月4—5日西哈努克國王與洪森直接對話的“東京會議”的舉行?!皷|京會議”是日本二戰后第一次為第三世界國家的沖突尋求解決方案最成功的外交努力。③Diplomatic Bluebook, 1990, pp. 45-46.
(2)日柬經濟關系單邊性明顯。該時期日柬的經濟關系只體現在日本與民主柬埔寨政府間的經濟關系,而且有限的經濟交往還是通過第三國進行的,雙邊經濟交往的規模較之越南入侵前小得多。日本對柬正式的援助幾乎沒有,只是通過國際機構和泰國政府幫助了柬埔寨的戰爭難民。
1993年在國際社會的斡旋和監督下,柬舉行大選,恢復了君主立憲制。此后,柬埔寨又分別于1998年7月、2003年7月、2008年7月舉行了三次大選,柬埔寨進入和平與發展的新時期。日柬關系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該時期的日柬關系具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征:
首先,日本是積極推動柬埔寨和平進程的重要國際力量。1992年 3月15日,聯合國為和平解決柬埔寨問題成立了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機構(United Nations Transitional Authority in Cambodia, UNTAC),日本人明石康作為聯合國秘書長特別代表主持這一機構。他一上任便與日本外務省相互配合,多次敦促日本政府派遣自衛隊參加聯合國在柬埔寨的維和活動,這也是日本首次向海外派遣自衛隊員。1992年 9月和1993年 4月,日本分兩批向柬埔寨派出 1200名陸上自衛隊員,參與維持和平活動中的后勤和修路、架橋任務。1993年柬埔寨在明石康的組織和監督下舉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民主、自由和公正的選舉??梢哉f日本幫助柬埔寨實現了期待已久的和平。①Sim Vireak, “Japan’s Policy Process Regarding the First Oversea Deployment of Self-Defense Force,” Bachelor degree dissertation, Hitotsubashi University, 2005.
其次,日本擔當了柬埔寨政治和解“調解人”的角色。1997年,隨著第二屆大選的臨近,聯合執政的人民黨和奉辛比克黨為贏得大選而互挖墻腳,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引發了“七月事件”。7月5-6日,兩黨武裝在金邊周圍地區發生更嚴重的沖突。洪森最終控制了局勢,拉那烈被迫流亡國外。以首相洪森領導的新的第二屆王國政府因暴力事件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和政治施壓——推遲柬加入東盟的進程、取消柬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斷對柬援助等。而日本則是未對柬新政府進行譴責的國家之一,相反還出面成功說服洪森,使拉那烈順利回國,大選如期舉行,協助柬埔寨成功舉行了30年來由柬埔寨人自己組織的首次大選。
第三,日本力促柬埔寨實現民族和解,推動柬埔寨司法體系的完善。聯合國和柬埔寨政府從1997年開始就設立審判紅色高棉領導人特別法庭問題舉行談判,2003年達成協議。日本在審判紅色高棉問題上表現十分積極,是特別法庭的最大援助國。截至2011年11月21日,日本政府已向該特別法庭提供總額達7057萬美元的援助,至今已負擔了最初預算的四成以上。日本政府向該法庭提供援助主要目的有:防止紅色高棉統治在柬重演、還受害者以公道以及促進柬埔寨成為法制化國家。②[柬]《金邊晚報》,2011年11月24日。
柬國的政治穩定也極大地推動了日柬之間經濟關系的發展。從1990年起雙邊貿易額逐年攀升,2000年之后柬埔寨一改往年的貿易逆差狀況,開始出現小幅度的順差。2008年以來世界性金融危機對兩國雙邊貿易影響并不大,經2009年的小幅度回落后,2010年兩國雙邊貿易依然達到320億日元,增幅達到25%。

表:日柬經貿關系情況表(1990-2010) 單位:億日元
日本是向柬提供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但日本私營企業在柬投資并不多,戰后五十多年來,日本對柬“海外直接投資”(FDI)基本裹足不前。①Chap Sotharitho, 2010, “Trade, FDI, and ODA between Cambodia and China/Japan/Korea,”in Kagami Mitsuhiro ed., Economic Relation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with the Mekong River Basin Countries (MRBCs), BRC Research Report No.3, Bangkok Re search Center, IDE-JETRO, Bangkok, Thailand, http://www.ide.go.jp/English/Publish/Do wnload/Brc/pdf/03_chapter1.pdf.雖然日柬雙方已在2007年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以鼓勵日本投資商到柬投資。但據柬埔寨發展理事會數據顯示,1994—2010年,日本在柬埔寨的FDI總額為1.48億美元,僅占柬埔寨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342億美元的0.43%,排名第11位。②“1994年以來累計投資達88.49億美元,中國投資柬埔寨不斷升溫”,[柬]《金邊晚報》,2011年10月18日。為改變在柬埔寨投資落后現狀,近年來日本利用柬埔寨現有政局穩定、投資政策寬松及潛在巨大的勞動力市場等優勢,力圖加大對柬投資力度。2009年以來,為壓縮人工成本、充實供應鏈,日本一些從事縫紉加工、皮革制造、制鞋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中小企業及大型制造廠商開始到柬埔寨投資設廠。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預測,2011年投資柬埔寨的日本企業數量增加五成,達75家左右,日本企業將在柬掀起大規模的投資熱潮。目前,已經在柬開展業務的日本企業有雅馬哈、美貝亞、矢崎總業、NTT和松下等知名企業。①“日本企業掀起柬埔寨投資熱”,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http://jp.mofco m.gov.cn/aarticle/jmxw/201105/20110507548319.html.
日本對柬的經濟援助是鞏固與深化兩國政經關系的基石,也是檢驗日柬關系的“試金石”。 目前日本對柬埔寨的經濟援助主要包括技術援助、無償資金援助和日元貸款三種主要方式。1994—2009年,日本向柬埔寨提供的援助金額共計16.35億美元②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Japan's ODA White Paper(1998-2010), http://w ww.mofa.go.jp/policy/oda/white.,年均1.02億美元。日本對柬經濟援助有如下兩個特征:
第一,援助領域更加廣泛。日本是向柬埔寨提供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自1992年以來每年平均向柬提供約1.3億美元援助,援助領域包括基礎設施、農業、健康、醫療和人力資源等。柬埔寨許多具有重大國計民生意義的大型標志性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在日本援助下建成,如連接金邊和柬西北部地區的交通要沖——“水凈華大橋”,1994年由日本出資首先修復,被柬國政府改名為“柬日友誼大橋”。2003年,日本修建了柬埔寨境內湄公河上第一座“磅湛大橋”(基蘇那大橋),大大便捷了金邊到東北地區的交通,對促進東北部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11年日本又提供約9200萬美元無償援助修建跨湄公河大橋——河良大橋。除了對柬基礎設施方面的援助,日本也非常關注柬埔寨的農業發展援助,重大項目有菩薩省水利灌溉項目、馬德望省農業技術培訓項目、職業技術培訓中心以及魚苗養殖業項目等。
第二,以無償援助為主,人道主義色彩比較濃厚。在日本對柬的援助中,無償援助占很大比重,而且大多是人道主義援助為主。③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Coun try Study for Japan's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o the Kingdom of Cambodia-Fr om Reconstruc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rch 2002, http://www.jica.go.jp/englis h/publications/reports/study/country/pdf/cambodia.pdf.譬如,日本在消除地雷和未爆彈藥項目中向柬埔寨提供了最多的無償援助,自1999年以來,日本已向柬埔寨提供多達52億日元的無償援助。日本不僅通過日本國際協力機構 (JICA)向柬埔寨派遣排雷技術員、培訓柬埔寨排雷員、維修排雷設備,還向柬埔寨排雷機構(CMAC)提供援助。在日本等外國政府的幫助下,自1992年以來,柬埔寨清除的雷區面積達到270平方英里左右,通過排雷和危險教育,每年被炸死或炸傷的人數從1996年的4320人減至2010年的286人。①“柬埔寨成為世界上最牛的排雷技術強國”,《美國國家地理》,2011年12月22日。
1993年大選后柬埔寨王國政府成立以來,日本對柬埔寨實施“主動型”外交政策,兩國關系得以進一步鞏固與強化。日本通過經濟援助在柬埔寨取得外交和軍事合作方面突破的目的性和主動性明顯加強。就日本而言,積極發展日柬關系主要基于以下利益訴求:
1.地緣政治影響力的考量
柬埔寨王國位于中南半島南端,西北部和西部與泰國接壤,東北部毗鄰老撾,東部和東南部同越南接壤,西南瀕臨泰國灣。湄公河是其境內流經最大的河,中部平原約占領土總面積的一半。湄公河區域國家發展相對滯后,為日本在這一地區實現其地區外交戰略提供了現實可能。日本積極發展對柬關系,展開“三維立體外交”(外交上的和平工作、維持和平的行動以及對柬埔寨國家重建復興所進行的經濟援助),一是希望進一步維護日本在該地區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獲取日本成為政治大國的資本;二是由于湄公河區域國家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更重要的還在于該區域是連接中國、印度和太平洋、印度洋的橋梁。面對中國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在該地區不斷提高的影響力,日本在這一地區加強存在,既可以保障日本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還可以利用東盟的“大國平衡戰略”,來限制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從而形成對華遏制的包圍圈。因此,對日本而言,拉攏柬埔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既是擴大在東南亞勢力的一環,也是對華政策的一顆棋子。
2.經濟利益的驅動
柬埔寨盡管人口不多,市場有限,但在地緣經濟上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位于湄公河平原,同泰國、越南和老撾接壤,傳統上同這三個國家有著大量的跨境貿易。占領柬埔寨市場,就等于擁有了輻射周邊三個國家市場的能力。雖然目前柬埔寨的貿易伙伴主要是中國、泰國和越南,日柬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還不成規模,日本通過對柬經濟援助獲得的經濟利益還比較有限,但是日本通過發展對柬的全方位的關系,就是試圖利用柬埔寨的區位優勢,使之成為輻射湄公河區域的物流中心和理想投資地。2008年1月,日本在與湄公河5國舉行的首次外長會議上明確提出援助該地區建立“東西經濟走廊”和“南部經濟走廊”,并承諾將向湄公河流域五國提供約2000萬美元的無償援助,以構建所謂的“東西走廊”物流網絡。而所謂的“東西走廊”,其中有一條線路是要連接泰國與柬埔寨,而“南部經濟走廊”貫穿柬埔寨21個省。對日本而言,一旦兩條經濟走廊建成,不僅可使大部分柬埔寨人民從走廊建設和發展中獲利,增強柬埔寨人民對其的好感與信任,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柬埔寨,利用柬埔寨和臨近的老撾、越南相對低廉的勞動力降低成本,為日資企業贏得更多的經濟利益。由此可見,日本大力發展對柬友好關系,持續向柬埔寨提供各種援助源于將柬埔寨作為日資企業未來投資目的地的長遠考慮。
3.“聯合國外交”的經營戰略
冷戰結束后,隨著經濟實力的提高,日本的大國意識逐漸增強,其在聯合國的地位也進一步提升,開始積極開展“聯合國外交”。日本的“聯合國外交”的最核心目標是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本認為,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日,就是其政治大國目標實現之時。①黃大慧:“冷戰后日本的聯合國外交”,《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6期,第67頁。然而,日本向“常任夢”發起的幾次沖擊都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很大一個因素是“周邊障礙”——亞洲各國對日本的“常任夢”普遍采取消極態度。而作為同樣是二戰期間遭受日本蹂躪的柬埔寨對日本關系卻一直比較友好,對那段歷史的記憶遠沒有其他亞洲國家沉重。1954年,弱小的柬埔寨還宣布放棄對日本的一切戰爭索賠,讓日本政府和國民為之動容。①Nagano Shin-ichiro & Kondo Masaomi, Japan’s Post-War Reparation: The Starting point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to Asia, Keiso Shobo, 1999, pp. 114-121.從那以后,日本政府和民間對柬埔寨都頗有好感。柬埔寨也從不譴責日本在“二戰”期間的罪行和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也從不批評日本發展軍事力量。②李晨陽等編著:《列國志——柬埔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398頁。有鑒于此,日本在冷戰后迅速調整對柬外交戰略,不僅在柬埔寨和平進程的舞臺上施展拳腳,而且還利用政府開發援助項目,強化與柬國關系,以提供巨額資金爭取柬國對其謀求常任理事國的支持。
4.軟實力和國際形象的提升和塑造
作為戰后日本外交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日本對柬的經濟援助數額不菲,對柬外援也給日本帶來了不小的利益:不僅有可觀的經濟收益,還有更為深遠的政治和外交上的利益。日本通過對柬提供經濟援助改善了其在柬埔寨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形象,擴大了其在該地區事務的發言權和主導權,還贏得了包括柬埔寨在內的廣大受援國的好感和認同,極大提升了日本的軟實力。與美國注重戰略意義、歐洲標榜人道主義的外援相比,日本對柬援助側重于鋪路筑橋等基礎設施建設及改善醫療衛生、教育、供水、食品安全和人才培養等民生領域,針對性強,普惠面廣,符合柬埔寨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實施過程中,日本還重視“授人以漁”,投入力量傳授技術、培養人才,受到柬埔寨民眾的極大歡迎。由此可見,日本通過對柬援助,為自己樹立樂善好施的正面國際形象是其發展對柬關系一個重要動機。
第一,經濟利益:引進日本資金與技術,促進本國經濟發展。1998年實現真正和平后,柬政府奉行自由開放的經濟政策,積極吸引和爭取各種資金參與國內經濟建設,外援和外資成為柬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發展援助提供者和直接投資者,擁有雄厚的資金、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技術,發展和擴大與日本的經貿關系有助于使柬埔寨獲得日本的投資和技術援助等,借以促使柬埔寨經濟快速發展。誠如洪森總理所言,“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柬埔寨將學習和利用日本的經驗,這與尋求日本的經濟援助同樣具有國際意義?!雹俟簦骸爸苄诖髧斏鞯奈璨健保对颇闲畔蟆罚?009年1月16日。這一講話標志著柬埔寨對日本的需求,開始從單純的經濟援助,提高到引進先進管理經驗的更高層面。為了學習日本戰后重建的經驗,2006年2月,兩國合作成立了柬埔寨日本合作中心(CJCC),該研究機構將為柬埔寨學習日本和東亞國家的建設經驗提供幫助,讓柬埔寨在繁榮經濟方面有更多的模式可選擇。該中心將通過開設人才培訓、日語教學和文化交流活動等,以日本的方式和經驗為柬埔寨培養經濟管理人才,推動柬埔寨市場經濟的發展。
第二,外交利益:提升國際形象,積極融入國際社會。由于在人權、民主等問題上的分歧,柬埔寨與聯合國和西方的關系很不協調。自柬埔寨王國新政府成立以來,柬政府領導人積極參加國際活動,活躍于外交舞臺,廣交朋友,努力為柬埔寨謀取國家利益。日本對柬提供的援助最多,但卻不像美國等國家對柬埔寨政府充滿傲慢與驕橫,對柬埔寨內政指手畫腳,支持反對黨,用自己的價值觀改造柬埔寨。日本對柬的外交方略贏得了柬埔寨政府與民眾的好感與信任,其獨特的對柬外交理念甚至對西方國家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柬埔寨而言,大力發展與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關系既有助于柬埔寨國際形象的改善,還有助于借助日本在西方國家的影響力進一步打開與西方國家關系的缺口,積極融入國際社會。
第三,安全利益:在大國之間尋求平衡,規避風險。東南亞各國一向采取的外交策略是“大國平衡”政策,把所有大國拉進來,在大國的相互博弈和制衡中獲取自己的利益。這種思維在東南亞各國是普遍存在的,當然包括柬埔寨。柬埔寨公開聲明在外交上奉行獨立自主的政策,但是因為在經濟發展中對外界索求太多,不得不在大國之間謹慎地邁著舞步。柬埔寨國內有不少人對中國在柬日漸擴大的影響感到不安,認為“中國影響力擴大有很多負面效應”,“雖然利用中國來抗衡(地區大國)越南和泰國是柬埔寨的傳統手法,但和中國過于接近,會使政策的可選項受到限制,也難以得到西方國家的援助”。②鈴木真:“中國在柬埔寨影響日益擴大”,[日]《東京新聞》,2002年12月7日。因此,在柬埔寨的視野里,日本是一股遏制強大中國的潛在平衡力量。
縱觀戰后日柬關系50 多年的發展歷程,除朗諾政權和金邊政權時期出現過短暫的波折外,友好合作一直是兩國關系發展的主流。冷戰結束后,日柬兩國出于戰略利益的考慮,在政治、經濟、外交等諸多領域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并開展了一系列務實的合作。但日柬兩國在政治、經濟領域都存有分歧或障礙,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雙方關系的實質性發展。
在政治上,日柬的交往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首先,雙方認同的“中國因素”存在有限性。在新世紀,日本與柬埔寨的接近無法繞開中國和平崛起的實際環境。一方面,兩國希望通過合作來尋求地區平衡狀態,共同遏制中國,確保亞洲地區的均勢。但另一方面,日本和柬埔寨兩國認為努力與中國改善關系,加強合作,促進交往,也很必要,是符合各自的特殊利益的。中國的和平發展對亞太地區的繁榮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從地區穩定還是本國利益出發,日本柬埔寨兩國都會選擇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因此即使日柬兩國拉近關系具有牽制中國的客觀效果或者主觀意圖,但它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尤其是柬埔寨,盡力避免讓日柬關系的發展與合作帶上濃厚的“中國色彩”。①Chheang Vannarith, Cambodia: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ambodian Institute for Cooperation and Peace(CICP) working paper No.31, October 2009.其次,日柬兩國外交理念不同,合作的出發點和目的也不盡相同。日本的外交理念是在外交政策的主線上跟隨美國,扮演美國在亞太地區助手的角色,同時也彰顯本國的外交特色。而柬埔寨則希望秉持獨立、和平、中立和不結盟外交政策,加強與中國等周邊國家的戰略關系,主動緩和與西方國家的關系,積極融入國際社會。②許梅:“柬埔寨外交政策的演變與中柬關系的發展”,《當代亞太》,2005 年第3 期,第47頁。
在雙邊經濟關系上,日柬之間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柬埔寨的出口產品結構以服裝、紡織和鞋類產品為主,制造業相對不足,這造成柬埔寨工業制成品缺乏國際競爭力,出口到日本的輕工制品一直保持在低水平上,從而影響到兩國貿易關系的深入發展。其次,柬埔寨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的短缺、能源短缺、經常性斷電等讓外國投資商望而卻步??梢哉f,基礎設施己經成為抑制柬埔寨經濟增長的最大瓶頸,是制約外資企業到柬埔寨投資的主要原因。第三,柬埔寨嚴重的腐敗現象對日柬經濟關系的健康發展構成了極大的阻礙。幾十年來,腐敗一直是柬埔寨社會揮之不去的陰影,貪污腐敗現象日益猖獗,政府和軍隊中有人勾結內商和外商走私,偷稅、漏稅和抗稅,使國家財政遭受嚴重損失,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據“透明國際”公布的2011年世界各國廉潔指數排序,柬埔寨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64位,在東南亞國家中,僅好于緬甸,屬于腐敗現象嚴重的國家。①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1, http://cpi.transparency.org/cpi2011/results.此外,柬埔寨的宏觀經濟政策也很不穩定,政府開支過大往往導致通貨膨脹現象的發生,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對來自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進入柬埔寨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傊?,以上幾方面因素,導致日本企業在柬埔寨的投資相對有限,日柬貿易額一直徘徊不前,雙邊經貿關系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這與日本政府不斷加大對柬埔寨的經濟援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長遠看來,由于日柬兩國政府和民眾具有比較一致認同的深厚社會基礎,日本也有進一步擴大在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的持久影響力的長遠考量以及柬埔寨借重日本政治、經濟力量推動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意圖,可以預見未來的日柬關系發展會相對比較順暢。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日柬關系的不斷升溫,雖有利于柬埔寨積極推進重建與發展事業,也有利于日柬兩國在國際和地區性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中國所提倡的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的。然而,面對日柬關系的發展演變,中國應當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兩者關系升溫在各方面對中國所造成的影響和帶來的挑戰,聯系日益緊密的日柬關系,顯然會擠壓中國的戰略空間、影響中國的安全環境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當然我們也不宜過分夸大日柬關系的發展演變對中國的消極影響和不利因素,而應通過積極發展與日本、柬埔寨的友好關系,為新時期中國的睦鄰外交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出路。
On the Evolution, Mo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 and Cambodia
LI Tao
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研究所講師、博士
D831.30
A
1006-1568-(2012)04-0083-96
The evolution of Japan-Cambodia relations have gone through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slow development, all-round development.Japan-Cambodia relations will develop smoothly because of the profound social basis between the two governments and the public, Japan’s long-term consideration of the lasting influence in the Mekong Sub-region countries and Cambodia’s strategic intention to draw on Japan'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or barriers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ields for future Japan-Cambodia relations will, to some extent, affect the substantive development of the bilateral 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