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杰
(信陽師范學院 河南信陽 464000)
加強和完善新時期我國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制度的思考
郭 杰
(信陽師范學院 河南信陽 464000)
近些年來,隨著中央關于領導干部選拔的各種法規、政策、規定的不斷出臺,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制度在全國各地區、各層次的探索力度不斷加大,在實踐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也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本文將對其進行分析與思考。
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完善機制
所謂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制度,是指黨委(黨組)及其組織(人事)部門面向社會采取公開報名、考試與考察相結合的辦法,篩選出領導干部人選的制度。它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堅持考試與考察相結合,是我國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方式之一。
我國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制度孕育、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二十余載的發展歷程,其間經歷了試驗探索、改進推廣、制度推行等三個階段。
浙江省寧波市在1985年公開選拔局級干部,揭開了領導干部公開選拔試驗的序幕;1992年中共中央有關部門轉發了吉林省《關于采取“一推雙考”的方式公開選拔副地廳級領導干部情況的報告》,肯定了公開選拔領導干部這一做法,并要求各部門從實際情況出發,探索、改進干部選拔方法,由此公開選拔制度進入推廣階段;2002年7月,中共中央在修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領導干部任用條例》的基礎上,印發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專門增設了“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一章,其中明確指出“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是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方式之一”,標志著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的基本形成;200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頒發的《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定》和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對領導干部公開選拔制度的規定將公開選拔制度帶入了規范推進的新階段。
我國黨政領導干部公開選拔主要適用于選拔任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工作部門領導成員或者其他人選,黨政機關內設機構的領導成員或者其他人選,以及其他適用于公開選拔的領導職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應當進行公開選拔:一是為了改善領導班子結構或者領導職位空缺較多,需要集中選拔領導干部;二是領導職位出現空缺,本單位無合適人選;三是選拔專業性較強職位和緊缺專業職位的領導干部。
公開選拔工作應當經過下列程序:發布公告;報名與資格審查;統一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組織考察,研究提出人選方案;黨委(黨組)討論決定;辦理任職手續。
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制度作為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一種重要方式,目前正在全國各地不同層次、不同范圍內逐漸展開,成績斐然。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開展范圍廣泛:全國各省、市、縣、區基本上都開展了此項工作,包含了地方黨委、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紀委工作部門或者工作機構的領導成員或者其人選,選拔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干部。
(2)選拔層次全面:我國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的職位層次從正職到副職,從省直機關正廳級領導干部到基層鄉鎮領導干部,覆蓋了我國領導干部的大部分級別。
(3)實踐形式多樣:各地黨組織在開展領導干部公開選拔的過程中,在《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和《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定》的指導下,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創造了多種領導干部公開選拔的實踐形式。
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制度,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性的特點,反映了廣大干部群眾企盼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制度革故鼎新的強烈愿望。因此,采用這種辦法選拔黨政領導干部,方向是正確的,必須堅持。但是公選程序多、時間長、工作量大,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亟需在實踐上不斷地加強和完善。
(1)要把握好選拔的范圍。公開選拔領導干部,比較適用于選拔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單位和部門的領導干部。如科技、教育、財政等專業性較強的單位,冶金、化工、電子、能源等技術性較強的部門,這些部門的領導職位有其特定性,專業技術要求比較高。通過公開選拔,可以在廣大的范圍內發現和選拔那些有能力、有學識、有專業、有技術,在某一領域造詣較深的專業人才;
(2)要把握好選拔的層次。從目前干部隊伍看,公開選拔應以處(局)級以下干部為主,重點是以單位和部門的副職為主。其理由:一是這幾個層次與廣大中青年干部所處同一層次,易于吸引年輕干部的參與,激勵他們的競爭向上意識,隨時接受組織的選拔;二是這幾個層次的干部需求量大、所需專業廣泛,他們是完成黨的各項任務的中堅力量,也是選拔任用各類高級干部的基礎來源。把公開選拔的重點放在這幾個層次,既能解決領導干部入口狹窄問題,又能優化領導干部隊伍結構,給其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三是更加適合于領導干部成長的規律。把選拔的重點放在這幾個層次的副職上,有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長。作為單位部門的正職,一般來說應具備“通才”,不僅要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還必須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寬闊的知識面和統攬全局的指揮協調能力。這些必備素質,不是一次公開選拔就能檢測出來的。特別是目前公開選拔機制尚不完善,采用這種方式選拔正職很難選準。
(3)要把握好選拔的次數。公開選拔領導干部是一項十分嚴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保證其競爭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必須采取一系列科學嚴密的考試、考核措施,牽涉干部管理部門精力較大。鑒于這一實際,公開選拔不宜搞得太頻繁,應根據干部崗位的實際需要有計劃的進行。
(1)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管理隊伍。幾年來,由于公開選拔工作人員都是臨時抽調的,對公開選拔的業務不盡熟悉,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公開選拔的工作質量。要提高公開選拔的工作質量,必須根據公開選拔工作的特點和要求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公開選拔管理隊伍。這些人員應在嚴格挑選的基礎上相對固定,定期強化培訓,增強素質,成為一支黨性強,作風好,業務精的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管理隊伍,為更好地組織實施這項工作提供組織保證。
(2)要進一步完善競爭規則,防止參選者報考部門的人數“冷”“熱”不均問題。確定某一次公開選拔的部門職位,要注意報考者普遍不愿報的“冷門”與普遍向往的“熱門”的問題?!袄溟T”與“熱門”不宜同時公開選拔,可通過采取按部門分類、分批進行公開選拔的辦法,這樣可避免報名時報考者分布不均,考試篩選時不同部門分數高低差距大的現象,有效解決選上來的干部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
(1)嘗試走公選資格證的新路子。隨著各地不斷地探索,公開選拔工作日趨規范,并逐步成為干部工作中的一項經常性、長期性的工作。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就不能運用現在的選一次、考一次的做法,可借鑒外語、計算機等級考試的經驗,隔幾年舉行一次公選資格考試,所有參考人員在經本單位及組織部門審核批準后方可參加考試。一旦考試過關,即獲得公選資格,兩年內可以直接報名參加公選,并在完成專業知識測試的基礎上,直接進入面試。
(2)建立公開選拔工作中心。依托于人才交流中心,發揮人才交流中心對人才強大的集散功能和蓄儲職能,建立市級以上的層層級級的公開選拔工作中心。公開選拔中心由組織部門負責統一管理。公開選拔中心下設公開選拔資格考試中心,負責對擬參加公選人員的資格考試和公選資格證的發放及管理。同時,建立具備參加公開選拔資格人員的檔案,并按專業、區域、年齡以及有無參加過公選等進行分類管理。各地開展公選,可采取社會上自由報名與公開選拔中心推薦相結合的辦法確定參加公選人員名單,以確保參加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公選人員名額。同時,公開選拔工作中心內設專家庫。每次公選均由公選中心根據公選職位的專業需要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人員,成立相應的專家評審小組,負責對參加公選人員的面試評定和社會評價。公選工作中心同時還必須負責每一次公選的檔案記錄和向相應單位推薦表現突出的公選人員進入后備人員隊伍。
我國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制度在行政領域的實踐,激起了公務員系統的千層浪,為我國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帶來諸多方面的新鮮活力,但是其在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負面影響仍需要我們在進一步的改革與實踐中不斷的避免與改進,從而使該項制度得到不斷地加強和完善。
[1]馮志峰;公開選拔考試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2]王勇;現行人大選舉監督體系的制度缺陷及理論困惑[J];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3]龔慕霞;肖卉;;推進村民選舉的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郭杰,男,漢族(1990—),河南安陽市人,信陽師范學院政法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與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