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研會課題組
(滄州市委黨校 河北滄州 061000)
影響基層政府公信力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河北省政研會課題組
(滄州市委黨校 河北滄州 061000)
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興。在社會轉型期,政府的公信力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與群眾聯系密切的基層政府,如何提升公信力更是必須直面的一個現實課題。為此,我們組成課題組,充分利用“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契機,深入到社區農戶進行了實地考察。
從總體上看,我國基層政府的公信力比較好。調查中,城鄉居民在回答“對居住地基層政府的信任程度” 時,54.05%的選擇“信任”,13.51%的選擇“基本信任”,26.22%的選擇“不太信任”,10.22%的選擇“反感”。 居民在回答“對基層干部的信任程度時”,21.05%的選擇“信任”,42.11%的選擇“基本信任”,28.94%的選擇“不太信任”,5.26%的選擇“反感”。
雖然基層政府的公信力總體可以,但我們也明顯感受到,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在不斷損失。有關資料顯示,從中央政府到鄉鎮級政府,公信力呈現出明顯的層級遞減。在基層,政府的話越來越不被相信。調查中,對政府公布的數據,有55.88%的表示“懷疑”;有34.01%表示“多半相信”。尤其是發生群體性事件的時侯,基層政府更顯得缺乏可供應急使用的信用資源。一些基層干部面對聚集起來表達訴求的群眾,驚慌失措、進退失據,顯露出無能力、難服眾的窘態。這說明基層政府的信用存在很大缺陷??v觀近年來的網絡熱點事件,只要是涉官、涉權的都會出現這樣一個規律:不信,就是不信。因此,有媒體說,老百姓已經變成了“老不信”。雖然這種說法不盡準確,仍然表達了人們對基層政府評價的大勢。
以上分析說明,普通民眾與基層政府、基層干部之間,在基本信任的前提下,關系已存在疏遠、不信任甚至對立的狀況。我國基層政府的公信力面臨弱化的考驗。
現階段基層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原因比較復雜,但主導方面在于基層政府?;谶@樣的思路,我們把影響基層政府公信力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這是群眾對于基層政府最不滿意的地方。突出表現在:一是落實上級政策打折扣,侵害了群眾利益。有的群眾反映,個別基層政府為了獲取部門或個人私利,往往利用自身的相對壟斷權故意扭曲國家政策或上級決策,尤其是制造一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與民爭利,甚至侵犯百姓的利益。調研中,不少村民把對基層政府的不信任表述為:“上面的政策是好的,就是下面的和尚把經念歪了”。二是解決群眾問題不上心,合理訴求答復難。部分群眾反映,現在辦事太難,“當官做老爺”成為群眾對部分基層干部的形象描述。有的基層干部甚至對于群眾正常的利益表達進行躲、推、拖,導致群眾逐漸失去對基層政府的信任,他們不愿或無法將民意反映給基層政府,越來越希望通過“越級”上訪將事態擴大來引起關注。然而,群眾上訪走過的政府層級越高,對基層政府的信任度就越低。
在群眾看來,依法行政集中表現為依法辦事。即不同的人辦同樣的事,使用同樣的標準,即使辦不成,群眾也心服口服。在調查中,46.1%的受訪者認為,一些基層工作人員的“違法行政、非法行政”是“造成當前政府公信力降低的一個主要原因”。一是決策行為不規范。有的基層政府在決策過程中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致使決策失誤,政策易變,使群眾對未來缺乏信心,削弱了政府信用。二是執法行為不規范。在具體工作中,有的基層工作人員不是按法律程序辦事,而是根據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處理和對待,有法不依,執法不公;有的工作人員對自己有利的事就積極去辦,對自己不利或無利的事則應付了事。群眾對此極為不滿,直接導致基層政府公信力的下滑。
調研中,群眾反映比較頭痛的問題是基層干部的服務態度不好、辦事效率低下和不廉政。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占 43.2%的調查者把當前基層政府公信力降低的原因,歸咎于政府工作人員貪污受賄、效率低下或瀆職。在體現基層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因素方面,有74.82%的受訪者選擇“執行不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有67.46%受訪者選擇“官員貪腐”。有村民反映,需要補辦遺失的建房證,相關資料提交至鄉鎮政府,一年過后仍不見動靜?!坝兴硎尽焙螅C件很快補辦到位。事雖已辦成,但村民對政府的滿意度卻降低了。
調研中,我們明顯感覺到,干部與群眾之間互有抵觸情緒,群眾對一些干部有戒心、看不慣,說干部“不像話”;而干部也對一些群眾不服管理很氣憤,說群眾“不聽話”,埋怨群眾素質低??梢哉f,干部不了解群眾,群眾也不了解干部,基層政府與群眾之間的互動交流不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群眾對基層政府的不信任。在回答“你認為基層政府的公信力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時,83.27%的受訪者選擇“公開透明”,排在第一位;76.29%的選擇“廉潔高效”,排在第二位。在回答“體現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因素”時,有 71.69%的人選擇“信息不公開,暗箱操作”; 在對“你認為要使百姓相信基層政府,關鍵是基層政府”的調查中,選擇“要多與百姓溝通”的受訪者占42.86%。基層的政務公開工作雖然有很大進展,但與群眾的期待還有相當的距離。
“信,國之寶也”?,F階段的中國社會,需要盡快提升基層政府的公信力,讓民眾重拾信心,恢復社會的信任感。因為這是政府合法執政、管理社會的基礎。
協調利益關系,維護群眾利益,是提升基層政府公信力的“牛鼻子”。面對復雜的利益問題,基層政府和工作人員只有拋開自身利益、超越個別利益,以公平公正的原則作出正確的決策,才能贏得公眾的信任。為此,我們要認真落實好國家的各項惠民政策,確?;菝褓Y金花在群眾身上;加大爭取政策性資金的力度,努力改善基層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發展地方經濟,使群眾不斷享受到發展的實惠。堅決反對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
依法行政意味著法律相對于政府權力具有優先至上的權威。基層政府的行政行為遵循法治軌道,有利于增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感。在回答“基層政府提升自身公信力的途徑”問題時,65.99%的受訪者選擇“強化依法行政觀念”。要做到依法行政,必須改變基層領導干部及執法人員重權輕法、 以權代法的思想,大力培養和增強法治觀念,進一步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
高效率的社會治理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基礎,而如何將這種高效治理轉化為公眾的切身體驗則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關鍵。因為民眾對政府治理績效的評價,更多取決于日常生活中的體驗與感受。對于“基層政府提升自身公信力的途徑”,65.07%的受訪者選擇“加強政府績效管理”,68.57%的受訪者選擇“拓寬公務員隊伍建設”。所以,提升基層政府公信力,當前尤要厲行清廉政治,以此凝聚人心。言而有信,有諾必踐,遇“事”才能說話有人聽、做事有人信?;鶎诱捌涔ぷ魅藛T要管好自己的言行,做到有諾必踐,踐有實效。一旦出現問題,決不敷衍塞責,知錯必改。
公開透明是民眾了解政府的前提。有時候群眾連真事也不相信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稱、不公開、不透明。在回答“基層政府提升自身公信力的途徑”時,75.74%的受訪者選擇“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所以,對于基層政府來說,要不斷擴大政務信息公開的范圍,做到主動公開、多渠道公開、服務性公開,讓政務運行更陽光、更透明,從而讓群眾更多的了解基層政府工作的實際運行情況,增強公眾與政府之間的理解和互動,不斷積累公眾對政府的信任資源。這樣,群眾就能夠客觀地看待問題,也有利于基層政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本文為河北省政研會2012年立項課題,立項編號:HBSZKT-2012078,課題組成員:崔立英,胡慶文,李小娜,遲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