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袁與平 王濤
(秦皇島市委黨校 河北秦皇島 066000)
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幾個理論視角
張志剛 袁與平 王濤
(秦皇島市委黨校 河北秦皇島 066000)
黨的十七大在關于黨的建設的部署中,曾明確提出開展兩項活動,一是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二是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創先爭優活動與創新活動緊密聯系,是一對孿生姐妹,創先爭優必然要求創新,創新是創先爭優的關鍵途徑,下面僅就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理論視角談幾點個人認識。
1、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是一切創新的前提條件。解放思想、創新思維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實踐第一的觀點貫徹在人的思想認識之中,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名、不唯利、不唯己、只唯實。這個問題不解決,創新就無從談起。創新思維是指對事物間的聯系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創造出新事物的思維方法,是一切具有嶄新內容的思維形式的總和。創新思維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對傳統思想認識、思維方式進行反思,要有否定和變革性認識,如果事事唯唯諾諾,那么創新就無從談起。
2、解放思想、創新思維要走出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經驗和慣例固然重要,但創新是時代的呼喚。
3、解放思想、創新思維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怪圈。也就是霍布斯選擇效應。從前,英國劍橋商人霍布森在牧場販賣自己的馬匹時,附加一個條件即只許挑選最靠近門邊的那些馬。對這種沒有選擇余地的所謂的 “選擇”,后人譏諷為“霍布森選擇效應”。社會心理學家指出,如果誰陷入 “霍布森選擇效應”的困境,就不可能進行創造性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我們說生活中這種現象很普遍,有時領導定調、個人拍板、指定劃圈就會造成“霍布森選擇效應”。
大家也許都聽說過紙上談兵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趙括其實就是個只知道理論創新不實踐的人。他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起用兵來,頭頭是道,還創新了許多兵法。可真到了與敵對陣的時候,卻只落了個被亂劍射死的下場。趙括熟讀、創新兵法固然很好,但他沒有實際帶兵打仗的本領。我們現在社會中的一些領導干部,作報告、談改革頭頭是道,真正要去實踐、看成果,卻象瀉了氣的皮球沒了聲音。他們往往根本就沒想也沒有付諸實踐或解決問題,對于棘手的、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只好運用所謂“領導藝術”,推托了事、不了了之,說和做永遠統一不起來。
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中有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開始出去再尋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除了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實踐是發展的,實踐也需要創新,否則是不會長久的。
身居高墻大院埋頭文山會海很難有所作為。毛澤東之所以能寫出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是因為他進行了實地的考察。著名社會家孝費通一生注重調查研究,1988年獲聯合國大英百科全書獎 。《江村經濟》一書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成為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
創新活動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膽識的,不管是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都是如此。小平說,改革開放是第二次革命,革命是需要大無畏的精神和氣魄的。要不怕困難,敢于斗爭。“傻子瓜子”的成功印證了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的崛起也印證了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溫州人的成功還印證了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敢為天下先,“敢”字最可貴。無論是加工貿易產業的試探性發展還是土地有償使用的率先提出,抑或是深交所的艱難建立,無不體現“敢”的可貴。這些事情在現在想來是理所當然,但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的中國,卻無一不是驚世駭俗之舉。
敢為天下先,“為”字是根本。要有創新的勇氣,更要有創新的行動。創新要成功,關鍵在于為,只有激情沒有行動叫空談;有行動而欠考慮叫蠻干,終成笑談。所謂知而后行,看準了就做,不能做理論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敢為天下先,“先”字是關鍵。回望歷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進步正是源于對“先”字的不懈追求,而每一次對“先”的成功追求都是在創造歷史。以前不能做,不代表現在不能做;現在不能做,不代表將來不能做;別人做不來,不代表自己也做不來。正是在這種類似于冒險精神的鼓舞下,無數深圳人不經意間創造了歷史。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其中歷史的繼承是重要方面。魯迅先生講過拿來主義,什么是拿來主義呢?魯迅說,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于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 來”的緣故。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創新需要拿來主義,要批判的繼承傳統,采取揚棄的方法。理論也好、制度也好都有一個歷史繼承問題,也有相互借鑒問題。小平講,資本主義可以有計劃,社會主義可以有市場。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好的東西可以繼承,我黨的歷史豐富多彩,也有好多可以繼承。例如對中國傳統道德的揚棄,事實上存在著雙重任務:傳統道德現代化,外來文化本土化。
毛主席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在廣大黨員干部中蘊藏著巨大的動力。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與中央黨校省部班學員座談時強調,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水平。
領導干部要搞好群眾工作,必須堅持做到四個“真正”:
1、真正在感情上貼近群眾。領導干部要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辦群眾所需,真心實意辦一些順民心的好事、得民心的實事、暖民心的難事,實實在在為民解憂,為他們帶去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2、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尊重群眾,就要以公仆之心對待群眾。與群眾打交道要擺正公仆與主人的關系,尊重群眾,就要毫不動搖地依靠群眾,把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發揮人民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管理社會事務的作用,推進各項事業發展。
3、真正在行動上深入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經常到基層去,到第一線去,到實踐中去,虛心聽取群眾意見,認真進行調查研究,撲下身子體察民情,了解和掌握寶貴的實踐經驗,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4、真正在目標上造福群眾。造福群眾,就要堅持執政為民,要正確認識和使用手中的權力,把全部心力投放在工作上,放在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上,始終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從而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