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飛
(西安政治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延安時期我黨黨風廉政法制建設經驗啟示
王躍飛
(西安政治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風廉政法制建設。延安時期,黨除在陜甘寧邊區的憲法性文件中將厲行廉潔政治、肅清貪污腐化作為重要的法律原則加以規定外,還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條例、規定以及實施辦法,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對我們今天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全面增進黨的先進性和執政能力仍具有借鑒意義。
延安時期;黨風廉政;經驗啟示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風廉政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是黨建總體布局的重要部分。延安時期,黨把黨風廉政建設當作黨的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特別是在黨風廉政法制建設方面,除了在陜甘寧邊區的憲法性文件中將厲行廉潔政治、肅清貪污腐化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原則加以規定外,還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條例、規定以及實施辦法等興廉肅貪的專門性法規與廉政制度和紀律。形成了具有內在協調性的整體,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延安時期,黨成功地進行了廉政建設。當時的各級黨組織,表現出了一絲不茍、克己奉公、實事求是、言行一致、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使它成為廉潔奉公、廉潔勤儉政治的模范。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利用抗戰發國難財,官吏即商人,貪污成風,廉恥掃地,這是國民黨區域的特色之一。艱苦奮斗,以身作則,工作之外,還要生產,獎勵廉潔,禁絕貪污,這是中國解放區的特色之一。”當時的黨風廉政法制建設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而且贏得了國民黨統治區與全世界進步人士的高度評價和贊揚。
那么,延安時期我黨黨風廉政法制建設的經驗是什么呢?筆者以為,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廉政建設的經驗主要有三點:
黨的廉潔,關乎人心向背,關乎黨的生死存亡,關乎國家和民族復興事業的興衰成敗。腐敗不除無以立黨,有貪不肅無以立國。抗日戰爭爆發后,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革命根據地作為特區,正式建立了共產黨的政權。毛澤東分析了新的形勢特點,強調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后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提出了厲行廉潔政治、嚴肅黨紀黨風等一系列正確的思想理論,為邊區黨組織和人民政府加強廉政法制建設指明了方向。
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這是由工人階級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利益的一致性所決定的。陜甘寧邊區成立之初,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為了領導人民取得抗戰勝利,中共中央對共產黨員在政府中的模范帶頭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
1938 年10月,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共產黨員在政府工作中,應該是十分廉潔、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報酬的模范。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修養》一文中指出:“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黨的利益是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利益的集中體現。絕不能把共產黨看作是圖謀黨員私利的行會主義的小團體。”在共產黨內,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特權。因此,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為保持黨的階級性、先進性、防止腐化蛻變進行了不懈努力。
延安時期從中央到基層,各級黨組織都十分重視提高工作效能,采取了加強干部教育,提高黨員隊伍素質,開展反官僚主義斗爭,倡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精干機構、避免人浮于事等措施。延安時期,黨中央總結了長期干部管理經驗,于1943年4月25日公布了《陜甘寧邊區各級政府干部管理暫行通則》《干部任免暫行條例》和《干部獎懲暫行條例》。這些行政法規,首先明確規定:邊區各級政府所屬干部,均由民政廳統一管理。這樣,就第一次在全邊區范圍內把干部的登記審查、提拔培養、配備使用、任免調動、考績獎懲、待遇保健統一管理起來。當然,統一管理并非無必要分工,而是對邊區民政廳、專員公署和縣(市)政府各級干部管理的范圍作了明確的分工。其次,明確規定了任用干部的標準:“1.擁護并忠實于邊區施政綱領;2.德才資望與其所負職務相稱;3.關心群眾利益;4.積極負責,廉潔奉公。”這些標準體現了德才兼備的原則。再次,具體規定了應予獎勵的條件和獎勵辦法。獎勵分為:提升、記功并公布、給予獎章獎狀等、書面獎勵(通令嘉獎、登報嘉獎)、物質獎勵、口頭獎勵(當眾宣揚等)、其他辦法。最后,具體規定了應予懲戒的條件和懲戒種類:撤職查辦或向法院提起公訴、撤職、撤職留任、記過、警告或申斥、其他辦法。
對黨員的監督,一般有上下兩種制度。一是上級監督;二是人民群眾對所有黨員的監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后,從中央到省、區、市普遍設立了紀檢和監察機構。設立“控告局”,管理人民的控告事宜和工農通訊員的檢查通訊等事。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政府沒有設立專門的行政監察機關,由各級參議會、常駐會以及上級政府對下級或同級行政人員進行監督,遇有政府人員違法失職時,得檢舉或彈劾之。與此同時,如《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規定,“人民則有用無論任何方式,控告任何公務人員非法行為之權利。” “各下級政府或政務人員,如接到人民向上級政府控告的訴狀,特別是控告政務人員的訴狀,需隨時負責轉呈上級政府不得有任何阻難,亦不得置之不理。”如有違背,“即認為違犯行政紀律,依其輕重的程度議處。”此外,陜甘寧邊區還實行廉潔俸薪制度,避免官兵薪俸懸殊,縮小等級差別。陜甘寧邊區政府繼承和發揚了中華蘇維埃工農民主政府的光榮傳統,實行巴黎公社原則,從邊區政府主席到鄉長,除了津貼略有差別之外,其他衣食住行完全平等。邊區的政治,是世界上最廉潔的政治。這里沒有官僚制度,從基層到縣長,到最高層的邊區政府主席,各級領導人員都實行最低的津貼制度。這同國民黨統治區的腐化政治形成了又一個鮮明的對照,這也是邊區政權機關能夠得到人民真誠擁護的一個重要原因。“俸以養廉”這在當時還只能是一個奮斗目標,因為盡管邊區黨組織和政府對于改善各種公職人員的生活做了努力,但在當時物質生活貧困的條件下,他們的廉潔奉公,主要是靠共產主義覺悟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來支持的,而不是靠俸祿養成的。
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政府,特別注重廉政教育,及時提醒和告誡全黨注意反腐敗問題,明確提出反腐倡廉是關系到革命傳統能否發揚,正確的政治方向能否堅持的大問題。邊區改制之初,黨政負責同志時時提醒,報刊也大量載文,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公務人員繼承和發揚蘇維埃時期艱苦奮斗的傳統和作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環境更加復雜,條件更加艱苦,倡廉反腐顯得更加重要。毛澤東在這時發表了許多論述,進行艱苦奮斗、倡廉反腐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廣大黨員干部從思想上筑起了反腐防變的堤壩,增強了為政清廉的自覺性。
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今天,總結延安時期黨風廉政法制建設的經驗,對于我們搞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形勢下的廉政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王躍飛,男,(1987—),河南安陽,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軍事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