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利
(黃河科技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6)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認識論解析
楊彩利
(黃河科技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6)
對于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研究,很少涉及到認識論層次上的解析。文章試圖探討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認識論依據,以期對當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指導與理論支撐。建設學習型政黨產生于變化發展的實踐,是為了指導實踐——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也必將更好地指導我們黨的新的偉大實踐。
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認識論;認識;實踐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課題。目前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這一課題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建設學習型政黨的哲學解讀,尤其認識論層次上的詮釋。本文試圖探討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認識論依據,通過對這些理論依據的分析,以期對當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指導與理論支撐。
人的認識是從實踐產生,且隨實踐發展。人類的實踐活動,始終緊跟世界變化的速度。而當今世界,科技的更新、國際形勢的巨變、國內社會需求的增加,都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必須理清的實踐,都對黨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新的形勢與任務前,執政黨只有把學習作為第一任務才能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地位,才能確保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共產黨先是把“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作為奮斗目標,然后又進一步明確地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黨和政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戰略任務。
因此從認識論上說,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這一戰略部署,產生于變化發展的實踐,是中國共產黨對變化發展著的實踐的回應和沉思。
產生于實踐的認識要重新回到實踐,不僅因為認識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更重要的是為了正確指導實踐,達到成功改造世界的目的。畢竟認識是前提,實踐才是目的和歸宿。認識特別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認識,對實踐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
實踐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在和平與發展依然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的前提下,不可逆轉的政治多極化,深層次進行的經濟全球化,日益增加的經濟風險因素,跨國性諸如能源缺失、環境破壞的問題。胡錦濤指出:“面對這樣的新形勢新任務,如果我們的領導干部不抓緊學習,不抓好學習,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就難以完成肩負的歷史責任,甚至難以在這個時代立足。”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共產黨面臨著維護發展穩定中異常復雜的矛盾,擔負著深化改革開放中艱巨異常的重要任務。“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不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1]我們黨只有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繼續學習并重新學習,才能使以往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得到充分運用,才能開創更為廣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前景,才能探索出一條越來越寬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世紀90年代,些許國家的執政黨被解散失去了領導地位,與這些政黨執政能力減弱甚或衰退不無關系。太過陳舊的知識基礎、缺乏相應的學習激勵機制直接導致這些長期執政后的政黨執政能力的嚴重下降。前車之鑒,后車之師。虛懷若谷之心借鑒經驗,居安思危之態吸取教訓。因此,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吸取這些政黨衰亡的教訓,通過創新學習機制,把握執政規律,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2]提高黨的學習能力,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首要條件。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要求全黨不僅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更重要的是更新原來落后的執政理念、執政方式,使其始終成為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堅強的領導核心。
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作為認識發展的總過程,實踐和認識的每一次循環,認識都得到了發展。其實學習,不只是學習死的知識,而更應該注重知識的發展與更新;學習不是一勞永逸,而是在變化發展中學習;學習不是靜態,而是靜態與動態的統一。就其原因在于:
(一)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由于主觀條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列寧曾指出:“我們不是空想家。我們知道,不是隨便哪一個粗工和廚娘都能馬上參加國家管理的。我們要求由覺悟的工人和士兵來領導學習管理國家的工作,并且要求立刻開始這樣做,即立刻開始吸收一切勞動者、一切貧民來學習這一工作。”[3]從黨員本身人的角度來看,限制認識能力和實踐范圍的因素有兩個方面:
(1)黨員隊伍的文化素質結構參差不齊。
截至2010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隊伍不斷擴大,總數已經達到8026.9萬名。其中,35歲以下中共黨員占黨員總數24.3%[4]。多層次的黨員身份,從軍人、個體從業者、學生到農民。高低不齊的學歷層次,盡管呈現出穩步增長的高學歷和大學生黨員數量,但據統計結果來看,仍有相當多的初中以下文化甚或文盲黨員。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管理常識和現代科技方面知識缺失也存在于素質較高的干部黨員隊伍中,復合型人才和高端技術人才也明顯不足。
(2)當前黨員隊伍學習現狀堪憂
被動學、不真學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截止2009年12月6日的網上調查結果顯示:當前領導干部學習方面最大問題是熱衷應酬、形式主義嚴重。調查中,36.9 %的網友認為“身邊熱衷應酬、忙于事務,不勤學”的干部最多;34.4 %的網友表示“裝點門面、走走形式,不真學的干部”比較多;22.7% 的網友認為身邊“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愿學”的干部較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局面呢?調查數據顯示,認為領導干部“主觀上缺乏學習動力”、“觀念上缺乏求知欲望”、“思想上缺乏學習需求”的網友超過了75%,由此可見,當前領導干部重應酬輕學習主要是因為主觀不努力造成的。[5]
這些主觀方面的制約因素,使得作為主體的黨員認識不清國際形勢,在執政考驗面前,放松了警惕。
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當前,我們所面臨的最根本的現實問題就是世情、國情和黨情問題,這是我們分析問題和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當代世界的變革與調整,新中國在經過60多年的發展之后的攻堅階段,黨員隊伍的壯大與執政能力的變化,可以說世情國情黨情均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中,我們對這些現象的認識和學習也就必須是動態的。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就是讓學習成為一種常態,而不至于流于形式;就是要讓大多數黨員的思想通過時刻的學習能與客觀事物的變化保持同步。
(二)從人們具體的學習過程看,當某一思想、理論、計劃、方案等,經過多次反復,在實踐中達到了預想的結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對于學習過程的推移而言,人們的認識運動還沒有完成,并且也永遠不會完成,因為物質世界及其發展是無限的。
人的學習和認識的任務,在于不斷地克服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之間的矛盾,求得它們之間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當事物的具體過程已經向前推移,轉變到另一個具體過程的時候,人的認識就應當隨之而轉變。正如鄧小平所說:“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在這場偉大的革命中,我們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因此,全黨同志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
“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6]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這一課題的提出,充分體現了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知行統一觀,既是我們黨九十年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結晶,又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升華,也必將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不斷豐富和發展,更好地指導我們黨的新的偉大實踐!
[1]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I-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2]唐曉清:學習型政黨:理論內涵、基本特征和實踐途徑 長白學刊2010年第1期79頁。
[3]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4]孫 亞 萍: http://gb.cri.cn/27824/2011/06/24/110s3287300.htm 2011年6月24日
[5]中共天津市委黨校課題組: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若干思考,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第2期第8頁
[6]《毛澤東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頁
楊彩利,女,(1982—),黃河科技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