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英
(石家莊市委黨校 河北石家莊 050051)
打造石家莊紅色文化品牌的幾點構想
王紅英
(石家莊市委黨校 河北石家莊 050051)
石家莊市是新中國的搖籃,紅色文化資源得天獨厚。但與同為具有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的省市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培育出幾個主題形象突出、綜合服務配套的紅色文化品牌是當務之急。實現紅色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整合;從體驗角度開發紅色旅游資源;用藝術傳承紅色文化;實現紅色文化與生態旅游的互動是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
紅色文化資源;文化品牌;繼承;創新
“紅色文化”作為文化的一種特殊類型,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特定的物質載體和豐富的精神指向,具體的說可以分為物質“紅色文化”及非物質“紅色文化”。物質“紅色文化”指我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文獻、文物、文學作品和革命戰爭、遺址紀念地等,如西柏坡舊址等。非物質“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過程中指導人們互動與解決困難的知識、信仰、價值和規范。
石家莊市是新中國的搖籃,紅色文化資源得天獨厚,大致包括以下幾個系列: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西柏坡一直是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內還有人民解放軍總部遺址,我黨領導人的舊居等遺址。另外還包括著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遺址;新華廣播電臺舊址;中央各機關舊址;中央辦公廳、中央統戰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婦女運動委員會、中央直屬機關育英學校等六大部委的所在地。中央軍事指揮中心舊址有中共中央華北局、華北軍區遺址,華北軍區機關及聶榮臻都在此居住、辦公。另外還有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部舊址;晉察冀邊區政府舊址。
中國人民銀行舊址;華北人民政府舊址;我黨在華北地區興建的第一座水電站,被譽為“邊區創舉”的淴淴水發電站;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新中國新華書店總店的雛形,華北新華書店總店;毛澤東題寫報頭《人民郵電報》的華北郵電總局;另外還有,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舊址;華北聯合大學舊址;晉察冀日報社編輯部舊址;人民日報社舊址;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舊址;晉察冀邊區第二次黨代會遺址;華北軍政大學舊址。
包括了晉察冀軍區百團大戰指揮所;深澤縣宋家莊戰斗舊址;正定縣高平地道遺址;鹿泉市宜安地道舊址;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掩護八路軍的山洞遺址等。
包括西柏坡紀念館;晉察冀軍工烈士紀念塔(平山縣北冶鄉);靈壽縣陳莊殲滅戰紀念碑;陳莊是抗戰時期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南部重鎮之一,抗大二分校,邊區政府等重要單位都在此住過。
近些年在省市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石家莊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工作取得很大的進展,但是與同為具有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的省市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缺少整體開發,精神教育價值沒有充分實現
我市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存在重西柏坡文化資源的開發,其他眾多的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的現象。西柏坡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中央、省市各級黨委政府都非常重視,拍攝了一批優秀的影視作品,產生了許多理論研究成果。相比較而言,對其他革命紅色文化資源的輿論宣傳、理論研究比較薄弱。還沒有成功地將我市紅色文化融入到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音像制品、網絡服務、策劃展覽等行業之中,沒有得到有效的傳播。在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方面,沒有形成一支穩定的研究隊伍。理論研究和宣傳工作的薄弱,使我市眾多的紅色文化資源的歷史見證價值不為大眾所知。
(二)旅游產品比較簡單,配套開發不足
旅游內容單薄、展示手段落后,是紅色旅游景區吸引不了游客、更留不住游客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市的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模式雷同,缺少鮮明個性特征與豐富的內涵。紅色旅游產品多為革命舊址、革命紀念館、革命紀念碑等,缺乏游客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在不少紅色旅游景區,“一張桌子一條凳,兩塊床板一盞燈,游客進門就轉身”的尷尬現象屢見不鮮。紅色旅游有“名”無“實”。沒有充分展示不同舊址的特定文化內涵。
(三)產業化開發尚未啟動,經濟發展價值沒有實現
如果把我市紅色文化資源運用于經濟建設中,它將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強大精神推動力。我市紅色文化資源也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媒介。深入挖掘我市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刻內涵,舉辦各種紅色文化資源博覽會,發展紅色文化旅游業,以帶動經濟的發展。因此,把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和古跡文化、農耕文化結合起來,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娛樂和觀光游覽中,在這些地區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產業,既有利于傳播先進文化,又有利于把紅色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
總的來說,我市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分布較為分散,規模較小,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設施簡陋,還沒能得到較好的資源整合和合理利用等特點。
傳承是紅色文化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創新則為其注入不竭的動力,因此,必須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活化載體和形式,在更高層次上謀求紅色提煉、提升、創新。
我市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分布較為分散,規模較小的特點,因此要打造紅色文化品牌,就有一個資源整合的問題,即按照發展大旅游的思路,發展紅色資源的聯合,組合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紅色文化品牌。
數字化的紅色文化遺產以一種更加有效、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實現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這種保護方式具有的特點是信息處理成本低、占用的物理空間小,還可以方便靈活地進行圖文聲像與數字信息的雙向轉換;可以方便自如地對資料進行修改、編輯、排序、移位、備份、刪除和增補;可以高速、便捷地通過網絡進行傳輸;可以方便、迅速地根據需求進行檢索、調用。通過具有互動性與開放性的圖、文、聲像紅色文化遺產數字網絡平臺的建設,還可以實現全球資源共享。紅色文化遺產數字化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實現儲存的數字信息的紅色文化遺產的網絡化。通過互聯網,紅色文化遺產數字化一改傳統的紅色文化單一、乏味的傳播方式,使與紅色文化遺產相關的數字信息高效能傳輸,實現資源的更廣范圍的共享。
針對我市紅色旅游展示的手段單一、雷同、靜態,缺乏游客的參與性與互動性的問題,從體驗角度開發紅色旅游資源,是壯大傳承群體,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兩年來,在福建、江西、陜西等地的紅色旅游景區以“情景再現”的方式,讓舊居“活”起來,讓游客“動”起來,有效地破解了“一次性旅游”的難題。比如在閩西紅軍出發地舊址上建起來的紅軍長征園。大家可以穿上草鞋、紅軍服,吃上紅米飯、南瓜湯,真正地體驗了一回紅軍長征的艱辛。在革命圣地井岡山、瑞金等地,“原生態的歷史”一個個被搬入景區。在革命圣地西柏坡開展“重走趕考路”等。增強體驗性激發了游客的參與積極性,使游客在增長知識的同時獲得了更多的愉悅,最大限度地吸引了游客。
藝術是提升紅色文化的有效手段,沒有藝術的提升,紅色文化應有的價值和影響也就難以發揮出來。獨樹一幟的紅色文化,為當代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大量寶貴素材,同時多種藝術制作形式,又可以融入紅色旅游,成為一個地區紅色旅游的組成部分和旅游名片。很多人都是被影視歌聲吸引,到歌曲“源頭”旅游,去找感覺的。像源自湖南革命老區的《瀏陽河》、表現湖北赤衛隊革命樂觀主義的《洪湖水、浪打浪》、微山湖鐵道游擊隊的抒情歌曲《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等,都可融入旅游風光片,通過多種藝術制作形式,成為景區的“紅色旅游名片”。
大力打造紅色文化產品品牌,制作弘揚“紅色文化”的歌曲、影視劇、電腦游戲、網站和書籍,用這些精神產品占領文化市場。例如動漫電影《西柏坡》,在全國各地引起很大反響,獲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加強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建設的結合,注意挖掘旅游發展孕育出來的新的旅游文化,將革命歷史與當地的自然山水、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等相結合,采用豐富而有效的展示手段,讓游客通過參觀、品味,感受體驗,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識、理解,從而自覺保護、內化渲傳紅色文化,進而傳承。同時,紅色旅游文化,不僅包容甚廣,而目前景廣闊。在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紅色文化”可在旅游紀念品方面表現,可在餐飲方面上表現,可在收藏品方面表現,也可在娛樂場所、客房裝飾方面表現……把紅色旅游文化資源通過挖掘、整合、細化后提升其品位,使其成為紅色旅游景點的經濟增長點。
如廣東省組織的“紅段子”創作大賽。通過征集具有先進性、思想性和知識性,內容健康向上,形式短小精悍,反映時代特征的短信,掀起紅色文化浪潮。井岡路紅色旅游博覽會,主題就是“博覽紅色經典,相約綠色家園”。人們以朝圣般的虔誠重走井岡路,去細細體驗和感悟“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意境。江西衛視在南昌八一體育場隆重而盛大地舉行“中國紅歌會”,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另外還有改編紅色經典,看紅色影視劇等等,實現主流文化與新媒體對接,鼓勵“草根創作,精英參與”的行動方針。
石家莊素有“火車拉來的城市”之稱,屬于新興城市,同時也意味著他有更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敢于創新理當成為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以紅色文化為引領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共同構成這座創新型城市的靈魂支撐。
[1]李凌云等,《河北省紅色文化生態體系研究》,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1)
[2]劉建平,劉向陽.區域紅色文化遺產資源整合開發探析[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3]馬慶國,區域軟實力的理論與實施[M],北京:中國社會利學出版社,2007.
[4]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光明日報》理論部;弘揚西柏坡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匯編[D]石家莊:2009
[5]河北省晉察冀革命史研究叢書編撰委員會:晉察冀革命遺址通覽[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王紅英(1968-),女,河北石家莊人,法學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