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康 偉
(中國石油大學,山東 青島266580)
認識實習是工科專業一項重要的實踐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方式。通過認識實習,可幫助學生建立工程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激發學習興趣,以更加理性的學習態度投入到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之中[1]。因此,該環節教學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本專業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有必要對認識實習與整體教學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
中國石油大學歷年來重視學生的認識實習,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精力支持認識實習的教學活動。2012年,電氣工程系的6位教師,帶領電氣自動化專業6個班級共計183名學生,由青島遠赴東營,指導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電氣專業認識實習課程。在這六天的時間內,首先參觀鉆井平臺、集輸站、注水站、勝華煉油廠、工業訓練中心、勝利油田展覽館等地,感性地掌握采油、注水、集輸、煉制等石油加工的流程,加深對油田歷史的認識,體會代代傳承的“不怕困難、艱苦奮斗,胸懷全局、勇于奉獻,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石大精神”;然后參觀了校內變電所、某110kV變電站、變壓器廠、某風力發電廠以及恒源電氣公司,使學生對電能的生產、輸送、分配過程以及電力行業特色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縮短畢業后的適應期;通過對幾年內風力發電從“定槳距風力機+三相異步發電機+恒速恒頻技術”發展到“變槳距風力機+交流勵磁雙饋發電機+變速恒頻”的變化,從2009年主流風機容量1.5MW到2012年即有5MW的產品問世,讓學生體驗到我國電力工業的迅猛發展,樹立為國立志的豪情與信心。
可以說,在一周的時間內,安排的實習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在指導實習的過程中,卻發現學生中有一些負面情緒在蔓延。通過及時與他們溝通和探討,及時發現并解決了不少問題。
大多數學生都是積極向上的,但是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挫敗感。實習的地方多為工作的現場,很多本來追求上進的同學,因為灰塵、震動、噪聲等惡劣環境以及個別不遵守紀律同學的影響,在實習中遇到聽不清講解、對工作環境的深度失望以及為了“義氣”或者“面子”等勉強遷就玩鬧的同學而喪失實習的熱情。這時候老師如果具有積極的態度,就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以勝華煉油廠的參觀為例,因為站內震動和噪聲較大,很多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當工作人員一邊講解一邊帶領大家往前走時,很多學生選擇遠遠地跟著。因為現場中,即使使用了擴音器,工作人員的話音也只能傳送1.5m的距離,再遠就聽不到了。因為老師已經帶過4次實習,對煉油的過程比較了解,待大家走到一處較安靜又能遠觀煉制平臺的時候,把后面的十幾個學生召集過來,又給他們講解一遍。后來又圍過來很多雖然跟著走,但是沒有聽清的學生。這樣,老師大致講解一下煉制過程,具體的問題再由師傅講解,學生說效果好多了。參觀別的地方的時候,雖然仍舊有學生落在后面,老師總是堅持把他們“趕到隊伍里面去”,并制止談笑的學生,漸漸地,學生的秩序好了很多。下午參觀其他地方的時候,拿著紙筆做筆記的同學明顯增多了。而且出現更多的同學拿起手機,拍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實習第一天結束,有同學向老師提出,認為工作人員的態度很不熱情。老師思考后,在第二天學生們整隊出發之前,先做了一次有關“換位思考”的思想動員。舉的例子,就是每年中國石油大學開學新生報到時,例行的學長帶他們參觀校園的事情。
老師說,如果有一天,讓我們中的某一個人帶新生新班參觀一下校園,感受一下大學宿舍生活,我覺得大家一定非常自豪,也非常熱情,講解一天后,回到宿舍,感覺一定是超級棒的;第二天,又來通知讓你們做昨天的事,熱情依然在,可能就沒有了第一天的新鮮感;如果第三天還是收到通知,要你介紹校園,可能就會抱怨:為什么又是我?!我還有好多作業沒有做完!!(此時有學生微笑)然后又是第四天……可能幾天后就新鮮感全無,只想啥時候講完趕快回去休息。而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宿舍睡覺時,發現有很多新生在你的宿舍里,床上,凳子上坐得滿滿的,看你來了也不知道讓座,而是帶著一副天真的表情看著你的時候(學生大笑),我想大家誰也不會覺得這些學弟學妹他們有多可愛吧?而我們現在就像那些小學生一樣,現在師傅要把我們分成12組,也就是每一個相同的問題一天之內講解12遍;累得要命回集控室卻發現凳子被咱們占了,而且沒有人讓座(有同學開始吐舌頭),而且講解完后還要去完成落下的活——因為他本身還有必須完成的事情……如果咱們是講解員,介紹時激情洋溢卻沒有人反應,心里會痛快么?自己說良心話,今天我們的表現,師傅能熱情起來么(很多同學搖頭)?
見他們開始理解一些事情,老師繼續說,我們開玩笑說實習是“打醬油”,能不能學到東西還要看我們自己的內心。等你畢業后工作,有人好奇問你有關石油的事情,你可以說:“不是我的專業,我實習就是打醬油了”,也可以微笑著對他說:“其實石油也不算無本生意,我也是進了大學才知道采出來的石油90%以上都是海水,處理也很麻煩的”,來吸引一下他們的注意力。所謂的隔行如隔山,你的一點實習小收獲,可能為給別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快樂,也許會因此找到很好的朋友或者生意伙伴。
講話過后,學生的積極性大幅度提高,參觀鉆井平臺的時候,圍著工作人員問了很多問題。每一次講解完畢后,大家都很熱情地鼓掌。老師的天職,不僅僅在于授課。現在的學生,生活的環境相對復雜得多。就業的壓力和太多一夜暴富的新聞,使他們浮躁,也使他們困惑。也許我們不能像心理學家做得那么好,但是可以抱上積極一點的心態,去激勵、鼓舞我們的學生,讓他們的心里充滿陽光和上進心,帶著健康的心態走上社會。
第一天實習結束,發現很多學生有些沮喪,問則答曰:“對環境有點失望”。可以理解,古人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實習需要早起晚歸,熱天也要長衣長褲,一天到晚不停地走動。當很多工科學生抱著“象牙塔”式的理想參加認識實習的時候,可以理解他們心中的落差有多大[2]。更可以理解,為什么那么多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往往對單位不滿意,因而選擇辭職考研。這種大規模的考研給國家、社會、家庭都帶來了無法回避的問題,怎么去避免[3]?因此作為帶隊老師首先要做的是鼓舞目前的士氣,于是笑著說:“大家注意,我們即將要去參觀一個煉廠最整潔、最清新的地方,那就是我們電氣專業所在的煉廠變電所”。然后趁機給他們講解了變電所的重要性,以及工作室很涼爽、很整潔的原因。學生們果然又打起精神,繼續前行。
總有學生忍不住問:“老師,我們以后要在這樣的地方工作么?高壓電又那么不安全!”老師會將所知的工科行業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如實相告,鼓勵他們:“其實電氣專業的工作環境是很好的。而且只要按照安規辦事,是非常安全的”。之后舉了“220kV安全帶電作業更換絕緣子”和被35kV“看錯工作票,合閘電死人”的例子,兩例對比讓他們明白電力系統的安全性要靠自己的認真和負責來保證的道理。
筆者希望學生們能比我們成熟,早一點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克服那些恐懼感。所以當休息的時候,也給他們講當年老師找工作時的困惑,包括某本科學歷同學經過打拼后,目前正帶著由碩士和博士組成的團隊在外企工作的勵志故事,以及周圍好友從事不同行業的工作所面臨的壓力,等等。筆者也真心希望他們能明白,無論社會發展的多么好,科技多發達,我們的生活也會充滿勝利和敗北。無論工作和學習,誰都會經歷失敗的辛酸,生活總會給我們留下痛苦傷心的回憶,只有堅強地面對逆境,才能真正獨當一面,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盲目的抱怨、跳槽或者寄一切希望于考研都是懦弱的表現。無論如何都不要逃避逆境,一定要闖過必須闖的難關。
實習6天中,感觸良多。這一級學生內心豐富,思維活躍,自我中心意識很強烈。比起學生時代的我們,有著特有的心理優勢。無論哪一個學生,盡管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局限,可是他們的內心都是渴望知識、渴望成長的。在實習的過程中,老師與他們朝夕相處,同甘共苦,是消除代溝和隔閡,理解他們,正確引導他們的好機會。我們應該放下架子,與他們走在一起。以學生的健康,順利成長為己任,激發他們向上的熱情,努力解決他們心中的困惑。讓他們能夠避免我們學生時代走過的誤區,接受我們年輕時成功的寶貴經驗,努力抓住我們曾錯過的大好的機會,使它們成為一代能夠超越我們的人,為電氣自動化專業培養更多、更強的有生力量。
[1] 肖 鍵.認識實習分解進行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11(9):139,147.
[2] 熊貴彬,夏 微.大學畢業生等待性失業探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1(11):86~89,108.
[3] 云 鵬.人力資本投資成本收益分析與辭職接受再教育決策研究——基于對已工作人員辭職攻讀研究生的調查[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9(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