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枝清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園林管理處,江蘇 淮安223000)
進行城市園林綠化的過程中,很多城市只是注重美化效果,卻忽略了生態效果,通常會選擇造型美觀但綠化效果不明顯的樹種,這就使得綠化的樹種過于單一,而且選擇的樹種不適合當地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從而使得樹木的生命周期變短,而且一些名貴的樹種在運輸和種植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效果卻與預期相差很遠。因此,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在進行樹種的選擇時要多樣化,要選擇生命力強、生命周期長,四季常綠的樹種,并且根據種植的具體位置選擇不同的樹種,使綠化效果能夠達到多樣化。
在有些城市的公共園林綠化,人口較多的公共場所中綠地分布較少,而且綠化量也達不到相應的要求。有些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過于注重人造景觀的效果,或者為了視野開闊而盡可能的減少樹木種植的面積,這就產生了不良的后果,即當夏季來臨時,地表溫度聚熱能力強卻不易散熱,使得城市的溫度偏高。此外,有些城市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栽種景觀樹,這也是不科學的選擇方式,而是應該選擇綠化遮陰效果明顯的樹種。
城市在綠化時過多的選用外來樹種,沒有考慮到外來樹種的適應性,加上管理經驗的欠缺,許多花費昂貴代價購置的樹種在當地自然條件下生命力變差。當地樹種都是經歷了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而存活下來的,適宜當地的氣候環境,而且也能夠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因此盲目的把外地的樹種引進來,只會適得其反,不能起到真正的綠化效果。
進行植物景觀的選擇時要力求品種的多樣性,構造景觀要使空間能夠相互協調,減少出現不協調的狀態。盡量使選用的物種豐富多樣但不冗雜。選擇的骨干樹種要統一,不能品種過多,附屬品種的選擇要多樣化,使相互能夠完美搭襯,產生綠化、生態效果的同時,也要有美化效果。
作為植物景觀構造的主體,植物有其自身的生命特征,能夠與特定的環境相匹配。進行植物品種的選擇應做到近遠結合,適地適樹,速慢搭配,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按比例種植,注重季節等氣候變化。力求營建出在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的美麗景象,切忌單一枯燥。
進行植物景觀構造時,植物的配置與周圍的建筑物要能夠協調一致,使選用的植物與建筑物的主題相統一,同時,建筑物外的植物配置與建筑物的基礎種植能夠協調起來,例如在墻基處種些花灌木或者自播草本花卉,從而形成一個過渡帶,增加視覺的適應性。在建筑物的墻面可選用攀緣植物,在雕像旁可選用常綠樹種作襯托,這樣能夠產生別致的自然景趣。
城市的發展規模、地域特征、人文環境都各有差異,在進行綠化時要做到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具體特征來選擇綠化材料,使人文歷史、自然資源和當地的文化特色能夠有機結合。只有把地域文化特色充分表現出來的景觀構造才是高品質的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在增加城市的美化效果同時,又充分體現了地方特色。
樹種的搭配、植物的選擇、花卉的點綴、草坪的襯托等景觀構造要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質量為根本出發點,盡可能的選擇地域生長環境差異較小的物種,營造出相對穩定的植物群落,才能發揮植物的價值,體現生態效果。進行園林植物合理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進行植物景觀構造的前提。許多城市的文化都在當地的植物中體現出來,例如北京香山的紅葉、蘇州的香雪海、海口的椰風等。植物景觀與城市人文歷史是密切相連的。在植物選定后,對于名貴物種的保護工作也是不容忽視的,同時應注重物種的改良,使之更能夠適應當地的生存環境。
適地適樹是重要的構造理念。城市會選用鄉土樹作為骨干樹種或者說是作為基調樹種,適量的選擇改良優化的外來樹種。城市在進行園林綠化時,要依據城市本身的特征,在當地的氣候條件下進行物種的栽培和優化。許多城市把選用的外來樹種進行改良,都很好地適應了當地的生長環境。例如,長江流域種植的常用樹種就有很多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在當地生長旺盛的夾竹桃就是原產于伊朗和印度的物種,經過長時間的改良和馴化,現在已經很好的適應了當地的環境。人們為了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綠化功能,進行人工栽植模擬自然生長的植物群落,這種模式被稱為立體綠化,現在已經被廣泛采用。人工植物群落主要包含喬木、灌木、地被、苔蘚植物等,這種群落能夠滿足參觀和欣賞,同時又能體現色相和季相的變化,充分展現了植物種類的多樣性。
進行城市園林綠化的植物景觀構造時要遵循客觀條件和自然規律,充分結合城市的地形地貌、土壤結構、氣候環境等客觀條件進行景觀構造,使景觀構造體現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對于當地的歷史文化景觀、自然景觀做好保護工作,使城市的園林綠化環境景觀構造和已有的城市景觀能夠和諧共生,把握好相互之間的關系,實現城市的良好發展。在城市園林綠化的過程中,也盡量融入歷史人文。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體現園林植物配置的藝術性,做到藝術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體現植物景觀構造的藝術性和科學性的高度統一,不僅要滿足植物生長環境的相互協調,同時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來展現植物的個體特征和群體形象美,從而給予人們真正的視覺美和意境美。進行園林植物配置要滿足植物生態習性和城市的整體要求,進行各種不同品種的植物配置,充分發揮植物所具有的特性,為城市綠化貢獻力量。進行植物配置還要考慮到平面色彩、構圖、季相以及展現出來的立體效果,同時要注重園林植物景觀的內在要素相互協調。
現代城市園林綠化中選用的植物品種越來越豐富,而且隨著栽培和種植工藝的提高,城市的面貌也更加美麗。進行景觀構造時要充分體現到不同城市的特色和風格。現就具體的園林植物景觀構造中植物應用做一些介紹。
(1)地被植物的合理運用。地被植物就是指覆蓋地表面的低矮具有觀賞價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對于地被植物的選擇要選用生命力強的野生地被植物,這些地被植物一般不需要花費較多的人工去養護,綠化效果卻很好,喬木與其他植物之間空隙可以種植,或者較為陰濕的林下也可種植。種植地被植物能夠改善整體的視覺效果,又不占用優質土地資源。
(2)攀緣植物的巧妙應用。攀緣植物在我國城市園林綠化中較為常用的植物選材,攀緣植物能利用所有的特性,吸附或攀緣在建筑物的屋頂、陽臺等地方起到垂直綠化效果。伴隨城市綠化用地面積的減少,利用不占空間的攀緣植物進行立體式綠化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攀緣植物能夠大范圍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從而使整體的綠化得以彰顯。
(3)選擇適應的水生植物進行植物景觀構造。因為水生植物景觀通過綠葉、姿態和花莖以及水中的水景展示給人清新、舒暢之感。利用水生植物在城市的人工湖或者人工水域種植能夠增加整個城市的生機。在河岸種植葦林、水蔥、荷花、浮萍等都能夠增加城市綠化效果。
(4)竹類以及棕櫚科植物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運用。以竹借景、造景、障景或是點景、框景都能夠增加意境,且能夠體現城市植物景觀多樣性的特征。在現代城市園林綠化中,進行植物景觀建造要體現文化氛圍,而用這些植物就能夠很好的進行展現,增加人們生活的樂趣和精神享受。
此外,進行城市園林綠化也可以選擇彩葉植物,如紅葉石楠、金葉女楨等,運用彩葉植物來增加城市的整體色彩感官。彩葉植物通常在不同的生長季節展現出不同的顏色,很受人們的喜愛,而且彩葉植物的栽培難度并不大,成景較快,在現代城市園林綠化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進行植物景觀構建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自然環境,嚴格的遵循植物生理學基本原理,充分地掌握不同植物種類的生態學特征、生活習性、生長周期和培育技巧,從而進行科學的搭配,實現布局的合理科學,這樣才有利于植物不同物種間的和諧共生,群落才能夠穩定,自然環境與城市發展更加緊密。采用可持續發展戰略原則對于城市綠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能夠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的共同發展。
在進行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傳統植物景觀的構造時要遵循和依照植物生理學的科學理念和觀點,關注選用的綠化植物和周圍環境的密切程度,確保兩者能夠相得益彰。只有選擇適宜的園林植物景觀造景才能起到城市園林綠化效果,使城市更加美麗,進行高標準的植物景觀構造才能成為現代園林城市綠化的主流,也能夠使景觀構造更加人性化、科學化,從而為城市景觀增加色彩。
[1]李芝玉.淺談城市園林建設中樹種的選擇與配置[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12):24~25.
[2]關 健.淺談城市園林綠化中的合理化植物配置[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6):17~18.
[3]鮑金艷,馬雪明.淺議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63~64.
[4]曹軍輝.淺析我國城市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7):70~71.
[5]李金生.從生態學角度看天津園林設計中的綠化樹種配置[J].科技資訊,2010(19):29~30.
[6]張文英,邵園園.從廣州市公園的建設歷程看植物配置的演變[J].廣東園林,2006(28):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