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為民
(新疆庫爾勒市園林綠化管理局,新疆 庫爾勒841000)
城市行道樹是指在城市道路兩側按一定方式種植的起到遮蔭作用的喬木(包括道路分車帶內種植的喬木)。主要作用是改善城市環境、夏季增濕降溫、滯塵和遮陰、改善城區的小氣候、維護生態平衡、美化城市景觀等功能。冬季,隨著氣溫的下降,樹木也由生長期轉入休眠期,其生理活動逐漸減弱甚至停止,是行道樹修剪的最佳時期。通過修剪,可以調整樹勢、調節水份和養分的平衡、美化樹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緩解與架空線路及交通之間的矛盾等。
新疆庫爾勒市位于霍拉山南麓,塔里木盆地東北緣,新疆的腹心地帶,是南北疆的交通樞紐。海拔902~924m。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1.4℃。極端最高溫度42℃,極端最低溫度為-28℃,年溫差34~37℃,平均晝夜溫差12.4℃。年平均降水量50.4mm,年平均蒸發量2 554.9~3 044mm,相對濕度45%~55%,年均日照時數2 971~3 133h。無霜期年均180~210d。凍土深度63cm。氣候特征表現為春季升溫快而不穩,夏季炎熱干燥,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四季分明,盛行東北風。
據對庫爾勒市主要道路樹種調查,行道樹樹種主要有國槐、法桐、復葉槭、榆樹、側柏、臭椿、合歡、刺柏、五角楓、白蠟樹、圓柏、檜柏等。
經調查發現,由于行道樹木養護管理不到位,對樹木修剪這個技術環節不夠重視,有些道路樹木未及時修剪,造成樹木與架空管線矛盾突出,嚴重妨礙行人和車輛通行;有些行道樹未及時剪去斷枝、枯枝、病蟲枝,造成樹木生長緩慢,樹勢衰弱;有些樹木修剪不當,嚴重影響了樹木的正常生長,破壞了行道樹的景觀效果和功能。而總而言之,庫爾勒市行道樹的“未剪”或是“亂剪”現象,都嚴重影響了行道樹的正常生長更新、病蟲害防治、景觀效果以及各種功能的正常發揮。
行道樹修剪是園林樹木綠化養護的一項重要的管理技術。行道樹修剪是調節樹勢、調節水份和養分的平衡、減少病蟲害、美化樹形以及美化城市景觀的重要手段。
適時及適當地剪去部分樹梢,刺激潛伏的不定芽長出新枝,代替原來衰老的枝條,促進樹體的更新復壯,使樹木煥發青春;及時剪去樹木的斷枝、枯枝、病蟲枝,減少病蟲害、調節水份和養分的平衡;剪除交叉枝、重疊枝和靠近管線、建筑物的枝條,可防止枝條摩擦損傷而腐爛。
通過修剪可調節行道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通過修剪調節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平衡,促進或抑制枝葉和花果的生長發育;同類器官之間的平衡也可通過修剪來調控,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去弱留強或去強扶弱的修剪操作,使樹木生長健壯、樹勢均衡、花果艷麗。
行道樹的冠幅和高度必須通過修剪來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同一路段的行道樹生長不均衡,也需要通過修剪等措施進行調節,以維持相對整齊的路樹景觀;行道樹的枯枝、病蟲枝、嚴重的不平衡樹冠、過于茂密的枝條、妨礙行人和車輛通行的枝條等都要定期檢查和及時進行修剪,緩解與架空線路及交通之間的矛盾。
不同的綠化功能需求和設計的要求,對行道樹的修剪要求也不一樣。以遮蔭為主的行道樹,修剪應該以擴大樹冠,增加覆蓋為主。防風防沙為主的行道樹,修剪則應以減小樹冠為主。以觀花為主的行道樹,修剪則以促進開花、延長花期為主。
根據行道樹的生長特性和自然生長規律,修剪時應因樹制宜,分別對待。對于主干明顯的行道樹,要保護中央領導枝不受損傷。對主軸不明顯的行道樹,要根據其樹種的特性進行修剪,如國槐、柳樹等樹種修剪成傘形或饅頭形使樹形整齊美觀。
對上方有線路的行道樹,可將樹適當開心,使其向兩邊生長,避開樹與線的矛盾。及時修剪下垂枝,以免影響車輛和行人的行駛。
幼齡的行道樹,應以整形為主,促進樹冠的生長擴大和形成完整優美的樹冠,過度修剪會影響樹冠的生長發育,故此修剪力度要輕。
壯年觀葉行道樹長勢旺盛,修剪應重點保持豐滿完整樹冠,使之不至發生偏冠或出現缺陷。壯年的開花行道樹應在花期過后對花枝進行修剪,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促進萌發更多花芽。
樹冠衰老、病蟲嚴重或其它損傷已無發展前途的行道樹,應加強修剪,截除干枯枝、衰弱枝,刺激休眠芽的萌發,長出新的枝條取代衰老的枝條,達到樹冠更新的目的。
一般一條街道的行道樹其樹型和分枝點高度應整齊,以不妨礙車輛及行人通行為主,分枝點以2.5m~4.0m為宜。在交通路口附近樹木不能遮擋信號燈,交叉路口處的樹木分枝點不能妨礙視線。靠近建筑物一側的行道樹,不能影響室內采光和安全,應隨時對過長枝條進行短截修剪。
行道樹冬季修剪一般在秋末樹木的枝條停止生長后至次年的發芽前進行。大約在11月至第2年3月。
杯狀形適用于有架空線的法桐、白蠟、國槐等行道樹。杯狀行道樹具有典型的“3股6杈12枝”,新植樹木冬季選留分枝點附近3根與主干成一定的夾角的生長粗壯的枝條做主枝,于100cm處短截,剪口芽在枝條兩側并盡量使之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翌春萌芽后每主枝留2根一級側枝,冬季留50cm短截。來年修剪時再選留2根二級側枝,斜向生長,樹冠逐年上升,如此反復修剪,經3年后即可形成杯狀形樹冠。
開心形多用于無中央主軸或頂芽能自剪的樹種,這種樹形的分枝點比較低,樹冠中心開展但不空,管理方便,主要用于紫葉李、合歡、五角楓等觀賞樹的修剪。新植樹木選留幾個位于不同方向、分布均勻的主枝進行短截,其余全部抹去。來年萌發后選留側枝,使其向四方斜生,并進行短截,促發次級側枝,使冠形豐滿、勻稱。
自然形是以不妨礙交通和其它公用設施的前提下,以樹木自然分枝習性所形成的樹冠形狀為基礎進行修剪,多采用塔形、卵圓形、扁圓形等。
合軸主干形是在高空沒有架空線的街道上,保留樹木強壯頂芽、直立枝,養成健壯的各級分叉枝,使樹冠不斷擴大,形成合軸主干形樹形。
一般來說,依據樹齡及生長勢強弱,應按照“由基到梢、由內到外”的順序來修剪,即先看樹形,確定樹木要整形的形狀,然后由基部自內向外地逐漸向上對樹中的病蟲枝、交叉枝、重疊枝進行修剪,剪枝應緊貼樹干,不留短枝,忌盲目造成錯剪或漏剪。
行道樹修剪的程度由主、側枝間的樹齡、樹種及生長習性決定。在修剪時,應遵循“去強留強”的原則,對衰老樹木采取重度修剪,以恢復其樹勢。對成型樹種,主要修除病蟲枝、徒長枝、枯死枝、交叉枝、弓背樹、下垂枝、根部萌蘗枝以及分枝角度過小的枝等。非特殊情況,一般不宜過度修剪。
6.3.1 截干
為促使樹木更新復壯,對干莖或粗大的骨干枝等進行截斷的措施稱為截干,一般是保留分枝點下部的凸起部分,從分枝點上部斜向下鋸,盡量留小傷口,易于愈合。在截干時要做到準、穩、快,避免造成枝條劈裂。剪后及時用保護劑或用蠟封閉傷口,或包扎塑料布等加以保護,防止因水分蒸發或病蟲害侵入而腐爛,有利于愈合。在行道樹大修和壓頂時適宜采用本法。如白蘭、秋楓等。
6.3.2 疏剪
疏剪是指疏除樹上的枯枝、病蟲枝、內膛枝、弓背枝、交叉枝、重疊枝、過密枝,以增強鄰近枝條的生長勢,減輕病蟲危害,減少與架空線路的矛盾,改善通風透光的狀況。修剪后要及時對傷口涂抹保護劑(如黃漆、鉛油、接蠟等)。
6.3.3 短截
短截是剪去枝梢或枝條的一部分,目的是使弱樹、老樹和老弱枝復壯,其要領“壯枝輕剪長留,弱枝重剪短留”,使新枝長勢強健平衡,達到復壯目的。依程度不同分為“長剪”和“短剪”;長剪,可使保留下的芽得到較強的生長勢,有利于樹木的更新復壯;短剪,調整作用較弱,使其生長勢加強。短截選擇剪口時,一定要使其保持合適的生長方向,剪口斜面平整光滑。
6.3.4 摘果
將果實摘除,使枝條生長充實、避免養分過多消耗,還可避免因偷摘果實而損害樹木,如香梨、蘋果等果樹行道樹。
6.3.5 去蘗
除去植株基部附近的根蘗或砧木上萌蘗的措施叫去蘗。其作用是使養分集中供應,改善生長發育狀況,防止撕裂樹皮或遺留枯樁。
6.3.6 環剝
將枝干的皮層和韌皮部剝去一圈的措施為環剝。其作用是中斷韌皮部的輸導系統,破壞植物上下部新陳代謝的平衡關系,以調節樹體長勢。
[1]劉 韓.常見行道樹的整形修剪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1(1):37~38.
[2]劉華鋒.淺談行道樹的選擇與應用[J].南方農業,2011(4):66~67.
[3]李生輝.園林行道樹修剪技術[J].中國林業,2011(7):779~780.
[4]王志明.不同類型園林樹木的修剪整形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1(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