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士華
(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河北 承德068150)
天敵昆蟲是指能夠以其他蟲類為食的一類昆蟲,它能夠以被食蟲類為條件相互制約、相互聯系地在一定環境下建立生物群落。我國林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因病蟲害的侵襲較為嚴重,若大量使用藥物防治害蟲,雖然在短期內會見成效,但是長期過量使用必然會造成嚴重的副作用,甚至會使害蟲產生強烈的抗藥性,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而利用天敵昆蟲就可以有效地改善這一弊端,利用”以蟲治蟲”的方式控制害蟲的數量和破壞性,實現生物防治的目標,從而保護林木資源。本文就天敵昆蟲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1)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綠化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使得人工林的面積不斷擴大,其中又以單一結構的純林居多,由于這種人工林的生態系統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相對于天然林而言稍顯脆弱,從而造成了其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
(2)由于暖冬及干旱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嚴重降低了各種害蟲的越冬死亡率,使得病蟲害的越冬基數逐漸增大,加之林木所處環境的條件不斷劣化,造成樹勢極度衰弱,這一情況十分容易誘發病蟲害爆發。
(3)由于自然生態平衡破壞情況日趨加劇,使得病蟲的種類不斷擴大,致使病蟲害威脅愈發嚴重。
(4)重栽植輕管理,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到位。目前這種現象較為普遍,也正是因為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了我國林木病蟲害連年高發。
(5)遠距離傳播引起的病蟲害。當前,我國與其他各國之間的往來貿易日趨頻繁,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途徑,如美國白蛾等病蟲極有可能侵入,從而給我國林木造成毀滅性的災難,這種潛在的威脅絕對不能忽視。
(1)傳染性病害是指由病毒、細菌、真菌、線蟲等病原微生物引發的病害,該種病害具備較強的傳播性,能夠蔓延侵害到其他健康林木,這也是林木生長發育過程中重點防治的對象。非傳染性病害是指由灼傷、藥害、煙害等所引起的病害,該種病害不能夠蔓延傳播,也不會影響到其他健康的林木。影響傳染性病害發生的主要因素包括病害菌數量、林木自身生長情況及其周邊環境情況。
(2)林木蟲害發生主要與林木品種和林木生長環境有關,所以林木保護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防治病蟲。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利于林木的保活和生長。
林木中發生病蟲害的現象基本屬于自然界中食物鏈的結果。所以為有效地維持自身需求,就必須對林木中的病蟲害情況進行治理。防治病蟲害的前提條件之一是應充分認識到什么是林木病蟲害,即林木病蟲害的識別。當林木感染疾病時,其顯露于外的特征便是我們所說的病癥。由于林木的發病原因及病原體均有所不同,所以林木染病后所表現的癥狀也都不相同。
(1)傳染性病害。這種病害主要是由病毒、細菌以及真菌等微生物造成的,因這些病毒、細菌等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故此稱之為傳染性病害。當林木發生此類病害時,常會在樹身上出現斑點、枯萎、腐爛、流膠以及叢枝等癥狀。病害發生的初期階段一般呈點片狀散亂分布,健康樹和病樹均有可能染病,加上病害本身具有的傳染性,很容易使健康樹木被病樹傳染。
(2)生理性病害。因樹木本身缺乏營養及氣候環境不適應而出現的病害。這類病害發生時會在樹木上呈現出葉片變色、病株成片的癥狀,并且樹木受害程度較為一致。通過了解并掌握病蟲害的識別方法,有助于準確的判斷林木病因,并以此為依據進行防治。
利用天敵昆蟲防治林木病蟲害,應該重視對天敵的選擇,使其能夠在一個地區或群落發揮較大的作用。作為優良天敵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具備較強的繁殖能力。優良天敵應當擁有高產卵量、世代數多、雌雄比大和高交配率,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迅速增加種群數量。
(2)具備一定的搜索能力,可以在遠距離內發現寄主,或是在寄主為數不多時搜索到寄主,將寄主控制在較低的密度階段。
(3)與寄主的數量、生活史、世代數相一致或可以緊密配合。以發生期為角度觀察,出現該蟲期時,其天敵也會隨之出現,致使害蟲無法逃脫天敵的攻擊。以發生數量為角度觀察,天敵數量會隨著害蟲的增減而相對增減,利用天敵和寄主的跟隨現象保證害蟲不會無限增長或減少。同時,天敵應與中間寄主的出現期相吻合,從而防止因寄主的稀少而致使天敵數量銳減。
(4)與寄主的生態學要求相同,具備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使天敵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寄主的生態環境,并建立天敵群落,在空間格局上與其寄主保持一致;具備較強的擴散能力,既可以防止因天敵密度過高而導致自身的競爭,又可以在大范圍內使害蟲得到有效控制。如繭蜂可以有效防治落葉松鞘蛾,在此之后,會以年平均46.7km的速度擴散開去,分布到寄主的全部分布區。
(5)對寄主具有較強的選擇性,由于專食性的天敵食性較為單一,所以會對寄主的數量變化作出迅速的反映,與非專食性的天敵相比更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控制寄主數量的任務。總之,作為優良天敵,具備較強繁殖力、搜索力以及與寄主生活相一致這三項特征是尤為重要的。
3.2.1 利用白蛾周氏嚙小蜂防治美國白蛾
美國白蛾的原產地為北美洲,屬于國際檢疫害蟲的一種。我國20世紀70年代末在遼寧丹東首次發現,隨后逐漸蔓延至河北、山東等地。目前美國白蛾的主要寄主生物約有50科175種之多,幾乎在所有林木、灌木、農作物以及果樹中均有該蟲害的存在。根據大量的實踐研究共發現27種美國白蛾的天敵昆蟲,其中白蛾周氏嚙小蜂這種寄生性天敵昆蟲對于防治美國白蛾病蟲害效果最為明顯。在大量的比較分析后得出如下結論:白蛾周氏嚙小蜂的寄生率并不與其他天敵重疊,并且要遠遠超過其它天敵昆蟲的防治效果,該天敵是目前我國防治美國白蛾的主要種類之一。
3.2.2 利用大唼蠟甲防治紅脂大小蠹
紅脂大小蠹主要是隨著進口美國原木流入到我國的,其危害對象一般以油松及華山松為主。據不完全統計因紅脂大小蠹致死的樹木約為660多萬株之多。因其危害性較嚴重,故此已被列入我國6種重大病蟲害防治對象之一。該蟲害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其隱蔽性較強,這主要是因其生活習慣導致的。通常紅脂大小蠹的成蟲基本上是都在寄主樹木的主干基部侵入樹中的,而幼蟲則生活在樹皮以下。這種蟲害在傳入我國以后生活習性隨地理環境的變化發生了改變,80%以上的蟲體會侵入到樹根位置,這在一定程度給蟲害的防治增添了難度。大唼蠟甲是我國由比利時引進的天敵昆蟲,并在2000年時開展了利用其防治紅脂大小蠹的研究。經過幾年的研究后發現,該天敵對于紅脂大小蠹的捕食性十分良好,將之釋放到林間能夠對紅脂大小蠹蟲害起到明顯的防治作用。
3.2.3 利用花絨寄甲防治多種林木天牛
天牛的種類較為繁多,較為常見且危害較嚴重的有以下幾種。
(1)楊樹天牛。如桑田牛、黃斑星天牛以及光肩星天牛這幾種給我國三北防護林造成了毀滅性的危害。
(2)松褐天牛。有著傳媒昆蟲之稱,這類天牛常會攜帶松材線蟲并進行傳播,而松材線蟲病害一直被視為松樹的癌癥,一旦發生該類蟲害會造成松樹大面積毀滅。
(3)栗山天牛。其主要危害櫟類樹木,曾給東北防護林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災害。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花絨寄甲是很多種天牛的天敵。通過將人工繁殖出的花絨寄甲放入野外進行天牛防治試驗后發現,天牛幼蟲的寄生死亡率能夠達到96%以上,這比農藥防治要高很多。
[1]程振芬,馮 磊,劉永云.邳州市新河鎮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7(5):75~76.
[2]姜秀華,侯軍銘,韓會智,等.河北省滄州市林木果樹害蟲天敵名錄[J].河北林業科技,2010(1):21~22.
[3]龔 寧,吳愿兵,朱小兵.崇明地區林木主要害蟲及天敵調查初報[J].中國森林病蟲,2009(1):124~126.
[4]范青緋,劉 瑞.天敵昆蟲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J].青海農林科技,2009(1):98~99.
[5]孫紅梅,馬金彪,王淑雙,等.林業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C版,2011(8):81~82.
[6]張迎然,張軍娥.加強林木病蟲害防治保護林業生產[J].現代農村科技,2009(19):213~214.
[7]周曉光,魏紅亮.如何加強林木病蟲防治保護工作[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