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成權,樊廣燕,葉 娟
(重慶市武隆縣環境保護監測站,重慶408500)
大溪河是重慶市武隆縣境內的一條中小型河流,屬于烏江下游左岸的一級支流,其干流鳳咀江發源于南川市金佛山北麓的嶺壩鄉,依次流經南川市的嶺壩、隆化、沿塘、鳴玉、騎龍、武隆縣的鳳來、平橋、鴨江,最終于涪陵區大溪口注入烏江。
作為烏江的一級支流,大溪河流經武隆縣內的多個鄉鎮,不僅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烏江的水質。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武隆縣居民的生活水平較以往有了顯著的提高,然而這也意味著,居民們在日常生產與生活當中產生的廢水,以及工業廢水的排放,都會影響到周邊的水域,從而導致受污染水體的水質惡化,河流的自凈能力下降,進而降低水體對環境污染物的承載能力,最終將導致水污染事故的發生,對人們的生活和經濟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為了緩解人類活動對大溪河水質的不良影響,保護大溪河及周邊水生生態系統及陸地生態系統不被破壞。在多個部門的配合下,大溪河鴨江鎮河段綜合治理工程于2011年年初開始工程招標,2012年初完成。大溪河鴨江鎮河段綜合治理工程的總投資1 143萬元,治理河段總長度長達2.63km,有效地降低了人類活動對大溪河造成的污染,提高了大溪河的水質,對武隆縣的水環境保護工作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同時,大溪河鴨江鎮河段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也標志著武隆縣中小型河流綜合治理工程的正式啟動,對當地水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溪河干流全長118.2km,控制集水面積2 065 km2,河道平均比降4.8‰,流域形狀呈西南~東北向的扇形。大溪河流域位于大婁山山脈以北、長江以南、烏江以西,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海拔高程從金佛山頂的2 251m降至入烏江口的151m,相對高差超過2 000m。地貌以山地為主,有少量的淺丘和平壩。大溪河在南川市鳴玉鎮以上為上游,海拔高程在1 000~2 000m左右,多為山區和深丘地形,石灰巖出露較多,巖溶發育,植被良好,耕地不多。
大溪河流域受西風帶天氣系統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系統影響,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冬少嚴寒、夏天酷熱、霧多濕度大、雨量豐沛的氣候特點,多年平均降水量1 180.4mm,最多年降水量為1 448.7mm,最少年降水量為848.1mm。由于西風帶天氣系統與太平洋副高壓的交替影響,該流域降雨年內分配不均,4~10月雨多強度大,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11月至次年3月僅占全年降水量的15%。大雨、暴雨多集中在6~8月份,一次暴雨持續時間一般為1~3d。
大溪河鴨江鎮河段綜合治理工程位于大溪河下游鴨江場鎮段,上起于鴨江鎮均濟橋,下止于羊巖電站擋水壩下游工業園處,工程河段治理長度約2.63km。工程河段下游4.73km處即為大劍灘水庫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 942km2;工程河段上段控制斷面為羊巖電站擋水壩(CS1),控制流域面積1 860km2。此外,工程河段左岸鴨江鎮國稅所處有水井溝匯入,水井溝控制流域面積43.8km2,河道全長9.50km,河床比降72.1‰;工程河段右岸規劃的工業園區處有龍門溝匯入,龍門溝控制流域面積11.6km2,河道全長5.99km,河床比降170.8‰。
環境監測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大溪河鴨江鎮河段的水質常年存在有總磷濃度超標的狀況。水體中總磷含量過高,使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的現象,嚴重降低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導致水體的自凈能力下降,進而造成水體的水質下降,威脅到當地水生生態系統和河岸生態系統的穩定,并給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不利影響。雖然監測資料表明,總磷超標的現象并未導致大溪河水質的明顯惡化,但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便會給當地水環境保護埋下隱患。
通常情況下,水體當中的總磷只有少部分來自于自然環境中,大部分則來源于人類活動的排放,包括了農田灌溉用水的污染、工業生產中廢水的污染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用水的污染等。大溪河鴨江鎮河段綜合治理工程遵循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治理思路,加強了對生活污水及工業污水的處理力度,確保污水的達標排放,有效的降低了人類活動向大寫和內排放的污染物總量,使大溪河的水質有顯著的提高。同時,通過修建水利設施,加強沿河兩岸生態系統保護的方式,大溪河的水生生態系統及周邊陸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也會有顯著的提升,對維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有著積極的意義。
由于大溪河鴨江鎮河段水域呈喀斯特地貌,巖溶發育程度較高,造成了當地土壤蓄水能力弱,水土流失嚴重的現象,給當地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帶來了嚴重的阻礙。為了改善不利地質條件對水環境保護的負面影響,大溪河鴨江鎮河段綜合治理工程始終遵循著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思路,充分考慮到工程建設對水環境的影響,采取了工程治理和生態治理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通過修建水利設施來改善河道的防洪抗旱的能力,減少水土流失對水環境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通過植樹種草、加強沿河兩岸綠化程度的方式,有效地改善了水生生態系和河岸陸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維護了物種的多樣性,提高了水體對污染物的自凈能力和受納能力,并與水利設施相結合,從根本上改善了水土流失的狀況,明顯提升了大溪河保水蓄水的能力,對水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隨著大溪河鴨江鎮河段綜合治理工程的建成,大溪河鴨江鎮河段的水污染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水土流失與泥沙淤積的現象有了顯著的緩解,水體中總磷的含量也有了明顯的下降,大大提高了水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為當地居民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對水環境的保護與對生態系統的修復,使得大溪河鴨江鎮河段周邊的自然環境有了顯著的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羅榮祥.重慶大溪河河岸生態整治初探[J].市政技術,2007(6):33~34.
[2]雷玉桃.論我國流域水資源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生態經濟,2006(6):50~51.
[3]張震宇,陳強富,張展羽,等.農村河道生態治理模式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9(10):121~122.
[4]胡淑云.河道治理中的水生態保持和修復問題初探[J].河北水利,2010(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