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澤
(內蒙古師范大學 旅游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
“自駕車旅游”一詞出現于20世紀的美國,是早年流行于發達國家的一種旅游形式。自駕游主要指旅游者以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自己駕駛為主要手段,借助旅游目的地所擁有的特殊人文自然環境和相關設施所進行的一系列吃、住、游、購、娛行為,是一種寓健康、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充滿個性化和無窮魅力的旅游活動[1]。
駕車旅游最大的特點即自由與個性化。游客都有充分的自由,其線路選擇、行程安排都是十分隨意的,即使在旅途中也可以隨時調整旅行線路。這就使得自駕車旅游者能夠隨心所欲地選擇,充分體驗身心的舒展與個體的自由。
自駕車旅游除了具有一般旅游的特點之外,還具有自主性、隨意性、靈活性、開放性、個性化等特征[2]。自駕車旅游者不受旅游社、旅游線路、旅行時間的限制,可以選擇多個目的地進行旅游,隨走隨停。同時,還可以享受駕駛的樂趣,這也是自駕游與傳統旅游的顯著區別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全區總面積是118.3萬hm2,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2.3%,居全國第3位。內蒙古旅游資源類型多樣,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美麗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別具特色的蒙古族風情和高原景色美不勝收。森林、沙漠、濕地、河流、冰雪、地質、口岸、召廟等旅游資源也別具吸引力。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內蒙古旅游業有了驕人的成績,旅游業的硬件和軟件設施逐步完善,涌現了成吉思汗陵、響沙灣、阿斯哈圖石林、胡楊林、阿爾山等眾多知名景區,也具備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內蒙古自駕游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2011年,全區接待入境旅游者151.52萬人次,同比增長6.10%;入境創匯6.71億美元,同比增長11.48%;接待國內旅游者5 177.95萬人次,同比增長15.40%;國內旅游收入847.28億元,同比增長22.28%;全區實現旅游業總收入889.55億元,同比增長21.41%。旅游業總收入相當于全區GDP的6.77%。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之下,內蒙古的自駕游市場發展非常迅速,已經成為旅游市場的一個新亮點,發展空間巨大。
內蒙古面積廣大,約占全國總面積1/8,僅次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屬中國第3大省區。內蒙古地勢平坦遼闊,是中國4大高原地勢最為平坦的高原。為自駕旅游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其次,內蒙古距首都北京的直線距離最近處只有200多km,距離京津唐的發達城市都比較近,有很好的客源市場。
內蒙古東西直線距離達2 400km,南北跨度1 700km,東、南、西依次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和甘肅8省區毗鄰,跨越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 221km。目前,內蒙古規劃建設的14條高速公路出區通道全面開工,并已建成7條。2013年,內蒙古提出確保30條出區通道全面通車。隨著近些年內蒙古交通的大力發展,各個盟市的出省大通道已經全部打通,可以非常方便的到達相鄰的8個省區。這也為內蒙古的自駕游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內蒙古區內內部交通方面,省際大通道(滿洲里~巴彥浩特)橫貫內蒙古。其他的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也四通八達。各個旗縣和重要旅游景區已經都有柏油馬路。另外,內蒙古與俄羅斯和蒙古國也構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交通,為國外游客來內蒙古自駕游提供了便利條件。
內蒙古旅游資源數量豐富,種類多樣,吸引力大。尤以草原系列和蒙古族為主的民族文化系列的旅游資源優勢最為突出,并在國內占據強勢地位。內蒙古草原是世界上四大草原之一,中國五大牧場之首,天然草場面積達8 667萬hm2。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大窯文化、紅山文化、遼文化、蒙元文化等),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的民族風情,分布廣泛的召廟、王府等古建筑與古城、古長城遺址、巖畫、特殊地質地貌奇觀,以及森林、沙漠、湖泊、河流、溫泉、山地和冰雪、口岸、邊境等旅游資源,格調獨特。并且,內蒙古的這些旅游資源,往往是其他省區不具備的,尤其相對于南方地區,地區互補性大,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在其他省區旅游,游客通常都是一個一個地逛景點,每個地方的精華都濃縮在了景點之中,來內蒙古旅游和南方省區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內蒙古的最美的風景往往不是每個景點,而是在路上。如果參加組團旅游,往往會錯過沿途的絕美風景。內蒙古的旅游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大”,大草原、大沙漠、大森林、大湖泊、大河流、大濕地。自駕在內蒙古,無論是在草原上馳騁,還是穿梭在茫茫林海,亦或是穿越浩瀚戈壁沙漠,都會給旅游者帶來最好的享受。這就說明內蒙古是自駕游的最佳選擇地之一。
相對一般游客而言,大部分自駕游游客都是旅游經驗較多、較為成熟的旅游者,多數想遠離喧囂,感受一般旅游者難以看到的景致,去充分體驗一種放松與自由的心情。如今的國內旅游市場,到了假期,熱的景區往往人滿為患,游客很難體會到愉悅與放松,而內蒙古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這里的空氣絕對的清新,天空絕對的湛藍,這種純凈的、天然的、質樸的、真實的旅游目的地格外受游客的青睞。而且,夏天的內蒙古草原,氣候涼爽、空氣清新,非常適合自駕旅游者避暑度假。因此,無論從交通狀況,還是從資源稟賦、氣候條件,內蒙古都是自駕車旅游者的最佳選擇目的地之一。
內蒙古地處祖國的最北疆,距離其他省區,尤其是沿海發達地區的路程較遠,例如經濟較為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因此,如果自駕來內蒙古旅游,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使得一些本來對內蒙古很向往的自駕游游客望而卻步。
內蒙古的傳統旅游旺季是7、8、9三個月,在其他月份,尤其是冬季,是內蒙古的旅游淡季。淡旺季差異明顯。雖然現在內蒙古各個盟市都在舉行冬季旅游,舉行滑冰滑雪運動,冬季那達慕,冰雪文化節、冬捕等活動。但是,內蒙古舉辦冬季旅游的局限性很大,到了冬天,內蒙古的東部盟市氣溫都在-20℃以下,甚至在-30℃以下。在國際上,冬季旅游做的很好的阿爾卑斯山地區,溫度在0℃到-10℃之間,非常適合冬季旅游的開展。另外,自駕的車輛在冬季來到內蒙古,也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的問題。因此,縮小旅游淡旺季的問題任重而道遠。
內蒙古旅游的主打品牌就是“草原風光、民俗風情”,由于旅游的過渡開發,草原上很難再看到原汁原味的蒙古族風情,許多傳統的習俗和習慣因為發展旅游而變了味道。例如,許多草原度假景區嚴重變味,本來流傳已久的下馬酒儀式成了例行公事,隨便找人穿上蒙古袍唱上倆句,賽馬摔跤表演也只是走走過場。使游客不能真正感受到蒙古族風情的味道。
內蒙古各個盟市幾乎都有草原旅游景區,但是真正有自己特色的卻鳳毛麟角。各個景區都是膚淺的展示蒙古族的文化,缺乏深層次的挖掘。許多自駕穿越內蒙古的游客,都感覺各盟市的草原旅游是一樣的。沙漠景區也是如此,例如鄂爾多斯市的夜明沙旅游區和神光響沙旅游區,相距不到10km,出現了幾乎一樣的沙漠景區,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內蒙古交通運輸雖然發展很快,但其他配套設施卻不能相輔相成。比如說旅游標志,好多景區的旅游標志少或者不醒目,相關的道路信息不通暢,使自駕游客很難找到。景區內部的自駕車游道也很少。而面對越來越龐大的自駕游市場,汽車旅館、旅游資訊服務、車輛檢修和維護等還是空白。旅游安全救援能力與相關建設均十分薄弱,無法適應自駕游的需要,自駕車旅游者在途中如遇到異常天氣、突發疾病、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時往往難以得到及時救助。
內蒙古地域遼闊,景點與景點,城市與城市之間距離較遠,旅游者往往要在路上花費很長的時間,因此,在路上多建設一些觀景平臺,就可以使游客在途中得到休息的同時,觀賞沿途的美麗景觀。例如在鄂爾多斯沿黃公路建設一些觀景臺,就可以使游客領略到鄂爾多斯草原風光、庫布齊沙漠風光、沙漠綠洲風光、黃河濕地風光、河套農業風光、黃土高原風光等等。這樣,就使得游客的旅途更加豐富多彩,也使駕駛者保持高的興奮度,降低了疲勞度,增加了安全系數。
近些年,好多省區乃至旅游城市都通過各種媒介加大宣傳力度。而我們內蒙古在宣傳方面的工作還是比較欠缺。作為自駕游的最佳目的地之一,內蒙古應該通過網絡、電視、旅游促進會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例如一年一度的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金秋胡楊林旅游文化節,因為當地政府和旅游部門去到重慶做過專門的旅游宣傳,使得重慶的自駕車客源大幅增加,效果特別明顯。
包括旅游道路、旅游景區、旅游風景道、旅游接待設施的建設。例如景區的停車場,沿途的加油站、水沖廁所的建設。還有,各盟市一定要有明確醒目的標志牌,以及沿途的提醒加油、餐飲、休息的標志牌。因為內蒙古各個景區與旗縣距離較遠,防止自駕游游客錯過所需要的服務區域。
內蒙古應該形成以盟市駐地為單位的中心旅游服務地,以旗縣為單位的旅游補給地,旅游中轉地,當地政府能夠提供全面的數字化信息服務,。形成獨特的、少走重復路的旅游環線。以呼倫貝爾市為例,海拉爾區為自駕游的旅游中心,游客在這里能夠得到最全面、詳盡的旅游咨詢和裝備供給以及GPS服務、消費指南、餐飲、住宿、交通、氣象服務等等。從海拉爾開始,以旗縣為單位,沿著額爾古納市、根河市、鄂倫春旗、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阿榮旗、扎蘭屯市、牙克石市、鄂溫克自治旗,回到海拉爾。這樣一個大的環線,可以領略最美的原始森林風光、山地風光、河流風光、三少民族風情等等。如果走陳巴爾虎旗、滿洲里市、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海拉爾這樣一個小環線,可以感受中國最美的草原風光、邊境風情、湖泊風光等等。這樣,就可以形成完整的以點帶線的旅游線路。同時,建議能夠實行一卡通打折服務,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
自駕游游客具有個性化、隨意性等特點。安排自駕游旅游線路,不僅僅是把普通旅游團隊的常規旅游線路與自駕游的疊加一起。而是應該符合自駕游的旅游需求,設定獨特的旅游線路。例如去草原旅游,自駕游游客就完全可以不去大型的草原度假景區,而是直接去到牧民家或者牧家樂,體驗原汁原味的草原風情,親身參與牧民的日常生活,做一次真正的蒙古人。
各地政府部門應加快健全保障體系,確保游客安全的來,安全的走。但同時也要明確哪些地區,比如說邊境地區不可以進入!當地政府要嚴格管理本地景區景點,提供良好優質的服務,避免宰客欺詐行為,保護游客的合法權益。
在景區、旅行線路、沿途景觀設置環保指示牌,合理布設垃圾桶、衛生間,引導游客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維持良好的旅游環境。
隨著經濟發展,自駕車旅游的興盛,內蒙古旅游必將迎來“自駕游”的旅游熱潮,這對于內蒙古的旅游市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內蒙古旅游從業者應該多借鑒其他省區乃至國外自駕游旅游的經驗,彌補自身不足,提升內蒙古的旅游形象,創造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1]李 勇.旅行社的自駕游業務發展策略[J].商場現代化,2007(6):64~65.
[2]李方芳.國內自駕游現狀及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24):121~122.
[3]張春麗,陶玉國.我國自駕游發展對景區的挑戰及對策[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6,2(4):42~43.
[4]魏荔莉.體驗經濟時代自駕游與景區發展策略[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23(8):80~81.